微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27罗国华
【摘要】微信是一种时尚便捷的移动通讯软件,在充分克服其不利影响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微信的教学应用,对于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信 教育教学 利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56-02
微信是腾讯公司近几年推出的移动免费即时通讯软件。它依托智能手机、家用电脑等数字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传递实现实时信息交流,是一种功能强大、时尚便捷的新型社交工具。微信一经推出,即凭借其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备受社会青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智能通讯软件,微信在教育教学中亦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一、微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是利用微信即时通讯功能构建学校与家庭共育交流平台。学校教师与家长通过微信建立联系,可以方便地交流学生成长教育信息。比如,利用微信好友群,教师可以把学校的管理规定、通知事项、家庭作业以及好书推荐、家教指导和安全教育等信息群发给家长,一些事项还可以作出较为详细地说明;利用一对一交流方式,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也能够把孩子在家表现以及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反馈到老师那里。这样就架起了学校与家庭之间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对于提高双方共育共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利用微信信息收发和文件传输功能构建学习资料共享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用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和教学信息等内容共享到朋友圈,学生即可方便地阅览和下载;在一些项目教学课中,教师可以提前把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注意事项发送到微信平台,便于学生开展作业,学生在课题研究准备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也能够通过微信进行讨论交流和资料共享;此外,教师通过微信经常性地与其他同事分享教育资料和工作心得,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互通有无,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利用微信信息交互功能构建互动教学平台。教师利用微信,可以组织集体授课、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和个人自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极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亲和力。学生在网络化虚拟环境中进行互动式讨论,既可以锻炼语言组织和思维判断能力,也能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课堂教育相比,微信交流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能够提高课下学习效率。比如,当学生独自在家学习时,就可以通过微信把自己的疑虑困惑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从而得到及时的学习辅导。
四是利用微信信息发布功能构建知识拓展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对于一些在课堂上尚未完成或者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了可以把补充信息和配套材料发布到微信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此外,在完成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发布教学辅导、延伸阅读和知识拓展等资料信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全面素质。
五是利用微信平等交流功能构建师生感情沟通平台。在微信上,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讨论学习,互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交流的话题。师生间通过聊家常、谈趣闻以及节日问候等形式,能够不断增进彼此的信任和感情。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腼腆的学生,在微信上可以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与老师进行贴心交流,在老师的答疑解惑中得到温暖和鼓励。
二、微信在教育教学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微信运行依赖智能手机,学生使用手机受限。微信的使用主要依托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具有携带方便、娱乐功能强等特点,一些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使用手机,可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对智能手机的上网、读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等娱乐功能产生迷恋,进而严重分散学习精力。为此,许多地区明确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此外,手机在不同地区普及情况并不均匀,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较高,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中,智能手机则较为少见。
二是微信兼具娱乐功能,监督监管较为困难。微信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社交工具,教师和家长监管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微信的好友添加方便灵活,一些喜欢聊天的学生可能利用“摇一摇”等方式与陌生人交往,容易接受不良信息,以致上当受骗;在虚拟的微信空间,有些缺乏道德束缚的使用者,可能会散布低级、虚假信息,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三是手机屏幕不利于阅读,过度使用会损害学生健康。与纸质书籍相比,手机屏幕尺寸小、亮度强。人们在用手机进行阅读时,眼睛往往离得更近,长时间的手机阅读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的视力健康。此外,手机在上网时会产生较强辐射,长时间使用会对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三、结论
微信作为一种时尚便捷的即时通讯软件,其强大的信息交流和在线互动功能能够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益途徑,在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沟通、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以及加深师生感情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微信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坚持课堂教育为主体的前提下,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群体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穿插使用。具体运用中,教师要掌握好尺度,对使用的时机、形式、方法等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调以及对学生的监督引导,确保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
总之,微信是一种利弊兼备的高技术通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应正确认识微信的功能作用,既不盲目推崇,也不彻底排斥,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有选择地使用微信,在有效组织与监督引导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家柯.微信对语文课堂的“微”影响[J].试题与研究,2014年7月
[2]马淑琴.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1年8月
作者简介:罗国华(1987-),女,汉族,湖南,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