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初探
2018-03-27张国荣
张国荣
【摘要】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数学学习的领域里,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并形成探究能力和确定主动探究态度的过程。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活动课 五个方面五个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20-0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数学学习的领域里,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并形成探究能力和确定主动探究态度的过程。一般形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从感兴趣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生以个人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养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注意五个方面:
1.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即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追求的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索和发现知识所经历的过程,它强调让学生尽可能的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猜测、叩问、尝试、验证的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自我发展的过程。
2.注重数学与生活想结合
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背景材料,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观察、测量、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注重一定的情感体验
即通过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亲身体验到付出一定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或经受挫折对自己毅力的挑战和思维直觉、推断逻辑的检验、锤炼。
4.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即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在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启发中,根据课题的需要自觉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自己的角色,在集体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用多重的观点来分析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5.注重学生的创新思想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那种划一呆板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能够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超越课本的框架,不被教材上的数学知识体系要求所禁锢,去汲取教材之外的知识信息。能够超越教师的思维方式,不被教师的教学要求框架禁锢,实现自己的求真创新目标。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写数学小论文,注重五个步骤:
1.加强课堂渗透,打好理论基础
为了使学生对写作小论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首先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探讨,启发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引伸、拓宽。
2.以题纲形式列出部分选题指南,作为学生确定研究方向的参考论题
比如:“例谈初中数学几何题的代数解法”、“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与系数的关系”、“一道习题的引伸与发展”、等等,并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理明白的文章就是好论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独立确定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与探索。
3.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与自己专题相关的资料
确定了研究专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本专题有关的参考材料。有的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了《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学生数理化》、《二次函数复习》、《初中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难题巧解》等书籍,也有的从因特网上查找到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翻课本、阅读课外资料、跑图书馆、网上搜索查寻的过程,有利于形成浓郁的自觉研究的风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不少以往不爱看数学课外读物的学生,通过参与这一项活动,也对阅览室、因特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指导学生对已有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和再创造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手里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资料,对研究的內容心里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就可以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写出有自己观点的专题研究小论文。可喜的是,学生交上来的小论文在文采、逻辑性等方面,都大大超乎我的意料,有的论文体现了学生一定的发散思维、综合分析和总结提炼的能力;有的文章虽短短数千字,就题论理,但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挖得比较深,对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
5.进行成果展示,推动交流与研讨
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是对学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作出的充分肯定。为了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我把这些小论文按专题类型进行了整理,结集出版并在班内发行,人手一份,并推荐一部分浅显易懂的优秀论文在校报、黑板报上发表。我还鼓励和指导学生向有关刊物投稿,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做就为学生自主研究、体验感悟、自我反思营造了较好的学习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数学课上,只要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便会自觉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开展相互讨论,充分体现了他们增强了他们自主研究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拘泥于课本、教师等权威的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这对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学生创新精神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