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8-03-27程妍
程妍
【摘要】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僵化,部分教师难以有效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长时间内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这种情况系就会大大降低课堂效率。本文就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18-02
现阶段,课堂教学属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必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真正树立起科学化的学习观以及评价观,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化以及高效化。
一、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突出人文特性
目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要求方面存在较大偏差,着重强调语文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到了情感培养以及价值观养成方面,却严重忽视了初中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忽略课文讲解,在基本知识积累以及基本技能训练方面脱离语文学科应有的特点,逐渐将初中语文课堂发展为了辩论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过于注重教学形式
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过于追求教育工作的多样化以及新硬化,不能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学组织形式欠科学,最终造成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内容之间的脱节[1]。不管教学内容是怎样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组织课堂,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学习到底需不需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交流期间的问题设置合理性与否,小组成员搭配环节的科学性与否,有没有充分結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情况等,而且也不能够就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进行明确,难以进行系统化思考以及设计,最终依然会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3.针对性不强
部分语文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期间,当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往往会采用你真棒以及真聪明等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但是一些教师已经将这些语言当做了教学中的口头禅,不管是学生回答的有没有道理,或者是学生答案有没有错误,都会进行鼓励。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课堂表扬形式是没有针对性的,也难以通过这种鼓励有效增强学生信心。
二、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1.优化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工作中,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进度情况与学生培养目标,就不同阶段学校小学生提出差异化要求,并科学选择教学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教学内容不断优化的基础性条件[2]。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必须要结合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等,对教学进度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实际教学内容讲解的时候,必须要突出重点以及难点内容,做到主次分明,增强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师讲课期间不可以将所有内容都全盘托出,必须要对相关内容进行重点筛选,然后对其实施详细分析,给予学生一定的留白,使学生用于充足时间与空间独立思考问题,积极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在进行朱自清的《背影》课文讲解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是不需要就父亲背景进行准确界定的,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定位父亲背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语言艺术属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之一,该艺术魅力的充分展示通常都需要教师的勤奋努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确保自身普通话流利水平,并发挥自己的幽默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2.合理设计课堂环节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应该设计一个相对巧妙的导入,进一步进入真正教学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导入不仅是课本内容导入,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状态导入。从导入方式角度出发,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首先导入一些与黄山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用眼睛来游览一遍黄山,进一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轻松愉悦感,之后再巧妙导入课文。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当中穿插相关的小活动,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在短文朗读比赛中,教师可合理选取小段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实施朗读比赛,进而打破相对沉闷的语文课堂气氛,还能够大大拓展学生知识面,及时纠正学生朗读错误,从而使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3.丰富语文教学手段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课堂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增强语文课堂的生动性以及活跃性。具体来说,语文教师需突破传统形式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在视频以及图片等方式辅助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多媒体图片或者是视频可以带给学生视觉层面的极大冲击,大大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音频方式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朗读模范,展现语言魅力。例如,《孔乙己》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现部分图片,增强孔乙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这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自身语文教学理念,促进自身综合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充实知识储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积极构建民主化以及和谐化师生关系,实现每位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加大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初中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玉.浅谈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41.
[2]刘会芹.浅谈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才智,2014,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