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一流”建设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互动路径探析
2018-03-27宾厚孙平王欢芳
宾厚 孙平 王欢芳
【摘要】研究生教学活动能够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从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良好的研究生教育文化环境、创新教学方式、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改善教育机制和体制等方面探索在“双一流”建设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互动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研究生教学 科研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13-02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顶端,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能够推动我国创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议题[1]。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内在联系
1.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科研能力
高校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这使研究生教育具有不同于本科教育层次的规律和特点。研究生教学是研究性质的教学,其表现为课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1)前期准备阶段:授课老师会根据课程内容,提示重点及难点,引发同学们独立思考,通过对课程总体框架的认识,然后有目的的去阅读相关文献,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中期讨论阶段:研究生的课堂总以讨论为主,这种讨论既可以是研究式讨论也可以是学术争鸣。通过前期准备的知识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把自己的知识体系讲解给大家,针对同学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回答讨论,最后老师进行点评。
(3)后期作业阶段:不单单是考试,而是让学生就课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写成一篇论文。这样不仅可以检验研究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也可以培养科研能力。
2.科研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能力
(1)科研活动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过程,老师经常参加科研活动,就会开阔视野,熟悉学科的发展,能很好的促进他们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研究,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教师的科研能力是能够升迁为教学能力的,老师传授给学生的往往都是最新的科研成果或学术动向,由于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以传授给学生时,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也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双一流”建设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互动路径的选择
1.优化课程设置
(1)坚持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模式。“双一流”建设下必须坚持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模式。授课老师除了系统的讲解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将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融合。
(2)建立科学有序的学科通融机制。建立学科通融机制,这也是研究生课程设置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等相关联的学科中,设置一些通融的课程,供研究生选修。在“双一流”建设下,地方高校应该积极促进学科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
(3)关注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也要不断地更新,将新的内容更新到已有的知识学科里,对过时的内容进行扬弃。
2.构建良好的研究生教育文化环境
(1)优化学科资源配置。要对学科的各种资源共享,对重点学科加大资源投入。一方面学科的图书、期刊、数据库、师资等要共享;另一方面,学科的研究所、实验室等教学与科研办公的地方以及设备等要共享[3]。通过资源共享,构建“双一流”建设的良性生态系统。
(2)推动研究生海外留学。“双一流”建设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需要和国际接轨,国际化培养的研究生不仅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团队力量,并且可以将个人学术扩展为学术共同体的共享资源。除了将研究生派往世界名校和著名的科研机构,还可以设置短期创业访学类计划,将研究生派往创新创业活跃的地方,接受国际化视野的创业思想。
(3)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在“双一流”建设下,要建成一流大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加强集成,整合资源,创办学术年会制度;深入实施和支持各类创新训练和竞赛项目。
3.创新教学方式
(1)科教融合。科教融合强调科学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起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4]。大学我们倚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课堂教学只提供单一的认知经历即记忆。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2)在集体中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教学与科研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跨学科的交流和研究活动的增多,合作科研的重要性也增加了。为此,教师授课需要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法、专题讲座及学术沙龙等教学方式给研究生们提供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的表达自己,从而碰撞出学术思想的火花。
4.设立专项研究基金
(1)对于地方高校研究生而言,不仅应该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而且还应该具有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的能力,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或学院应该设立专项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甚至还可以就研究生课堂教学的的特定内容设置,之后让研究生申请并获得研究经费,由研究生自己设计,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报告的书写。
(2)对于获得项目经费支持的学校,一方面,要实行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来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要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5.改善教育机制和体制
(1)创新科研成果及转化机制。推进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建立有效促进学科发展的激励机制,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搭建创新平台、资助和奖励等机制,培育创新平团队。
(2)引入竞争机制。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推行绩效优先,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立募援机制,拓展资金渠道方面,实现双赢,优化高等教育的治理。
(3)建立优惠政策保障机制。优惠政策的支持要有利于保障创新教育的实施,促进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高校科技园的建设,以此作为创新创业的實践平台。
(4)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双一流”建设下,需要一批学术造诣高的带头人,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将是学科团队或平台不可或缺的。“双一流”建设下要求要有科研成果,以此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老师的造诣水平高,能给予研究生更好的指导,激发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良好的研究生教育文化环境、创新教学方式、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改善教育机制和体制等方面的完善,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地方高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下,谋求更好的发展,早日建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参考文献:
[1]潘静.“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J]. 江苏高教,2016,(05):24-27.
[2]王瑞飞,陈劲,李飞宇.关于研究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05):27-29.
[3]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 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5):20-23.
[4]刘晓黎,张莉,刘磊.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支撑“双一流”建设的对策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4):11-15.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JG2016B100),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5BGD019,XJK015QFZ001)。
作者简介:宾厚(1974-),男,汉族,湖南株洲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研究生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