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层教学的应用型本科理论型课程改革研究

2018-03-27钟琼李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改革

钟琼 李炳

【摘要】我院的理論型课程以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主,在近几年的变革进程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弊端,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失衡,学生积极性不高。本文以我院理论型课程的改革研究为例,从课程设置的分层和课堂教学的分层两方面探讨分层教学在我院理论型课程改革中的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 理论型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12-02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将课程分为理论型课程一体化课程和实操类课程,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展开了课程研究。其中理论型课程以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为主,是我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理论型课程现存问题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失衡

基础课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工作技能的形成,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素质养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过于强调基础课的工具性,在“度”的衡量上把握不够,容易导致基础知识被过于切割而支离破碎,学生也学的似是而非,缺少整体性的掌握。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相对专业类课程,学生通常认为基础类的课程不重要,可学可不学。且基础课较多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难度大,相对实践课程不是那么受欢迎。

二、理论型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我院针对以上问题积极探索变革方式。笔者以我院在理论型课程上的分层教学实施为例,结合具体实例谈谈分层教学如何构建的问题。

1.构建基础型—应用型—拓展型的分层课程体系

首先我们从宏观上对整体的理论型课程作了调配和改革,构建了基础型—应用型—拓展型的分层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辅助其专业应用的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也提供一些课程让他们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塑造自己。

(1)基础型课程

这类课程侧重于文化素养和普适性基础能力培养,如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保留了传统的基础课教学,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的底子。

(2)应用型课程

这类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突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如:物流数学、计算机数学、财经应用文等。应用型课程则将原有部分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创新,融入专业。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这类课程侧重拓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数学文化欣赏、线性代数选讲、趣味数学、文学欣赏等。拓展型课程是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素养而开设的通识类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也体现出一定的衔接性。

2.构建课堂内的分层教学

现代课堂的分班分层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因材施教的需求,但仍免不了有其片面性。且单纯以学生的成绩来分层显然是不够合理的。在不分班的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课堂内的分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2)教学方法的分层

在课堂的组织和实施中,要依据学生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1)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需要较多思考和探索空间、更有挑战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将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由组员共同学习、讨论、探究、展示。这样的组合形式,既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利于学生展现各自的优势。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符合多元智能培养的需求。

(3)作业分层

可以采用开放式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题。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习题,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注意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能力。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应加强基础练习为主。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的作业。

以笔者的《大学语文》中的演讲口才的课堂为例,笔者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将目标设定为能够脱稿在公众场合演说即可,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将目标定位在能脱稿,演讲内容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则要求脱稿的同时能声情并茂,有肢体语言,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划分为小组,通过观看演讲视频,让小组讨论总结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并派代表上台发言。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层次较高的学生往往能较好的带动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入讨论的氛围,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我院通过宏观层面的课程分层和微观层面的课堂分层,使理论型课程兼具了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上也更能有效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授课。我院在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公共基础课进行的多维度、全方面的变革,相信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林燕,孟建伟.大学课程类型的细分及课程定位[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2]王维臣.现代数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第157,158,159页.

基金项目: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分类规范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370)。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