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闫旭蕾:学校德育不能“脱身”

2018-03-27

中小学德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漠视受教育者遭遇

闫旭蕾在《人民教育》2017年第21期《从身体之维看德育》一文指出,德育作为促进个体道德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能“脱身“的。一直以来尽管人们把学校教育定义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多数情况下,身心在教育领域是分而育之的。身心长期被分而育之的现实,与人们漠视身体与自我、主体、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换言之,受教育者的身体客观存在于德育之中,但人们并未深刻认识到身体与德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观念的主导下,德育的模式存在问题。其一,在身心二分的思维模式下,德育变成了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智力训练活动,弱化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导致德育失效。其二,身體的客体化、物化导致人的客体化、物化。其三,漠视身体与德育之间的密切关联,致使德育改革理念缺乏根本的立足点。

鉴于“隐身”德育所存在的问题,应形成新的身体观,进行通过身体的德育。首先,以新身体观指导德育,可以更合理地构建知行合一的德育事件活动,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其次,通过身体进行德育,应该结合学生的既有经验与实际生活,促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从自身中“长出来”的,而不仅仅是“灌输”而来的。最后,要关注受教育者的身体遭遇。身体遭遇会改变人的道德,当身体遭遇破坏了个体与自我、他人、社会等方面的既有认知和信念时,调整心态的过程就是重塑道德认知和信念的过程。

猜你喜欢

漠视受教育者遭遇
还原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预防遭遇拐骗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临终
遭遇野人
无法漠视的第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