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东金融:“无界金融”的践行者

2018-03-27张兴军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5期
关键词:京东消费金融

张兴军

2018年1月11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其致京东全员的内部信中披露称,已独立运营的京东金融在2017年已实现了单季盈利,这一消息甫一发布,就被媒体纷纷报道。自从2017年从从京东集团分拆之后,京东金融作为一家独立的科技公司而发展,一举一动都为业界瞩目。

作为2013年10月才开始独立运营的业务,京东金融一直以逆袭先锋和后起之秀而著称,在短短四年多时间就建立起了九大业务板块——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在公司金融和消费者金融领域 ,迅速确立了以科技服务金融行业的领先定位。

背靠中国最大的自有电商京东集团,京东金融甫一诞生就拥有着多重优势。在数据获取能力方面,京东金融背靠京东集团超过2.4亿的活跃用户,拥有几十万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数据,以及交易数据;同时,通过投资和合作的形式,丰富数据资源。在数据技术能力方面,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学习、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图谱网络、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在数据模型产品能力方面,开发出风险量化模型、营销模型以及用户洞察模型等 。京东金融集团通过领先的大数据应用技术,建立起风控体系、支付体系、投研体系、投顾体系以及DaaS(数据即服务)平台、SaaS(软件及服务)平台等一整套金融底层基础设施 。

2017年京东金融从京东集团分拆之时,曾明确强调其对银行、保险、证券、消费金融和个人征信等牌照的目标。业内人士分析,这些牌照(尤其是银行和消费金融牌照),对于京东金融来说意义很大,在对京东金融生态的补充上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欲做大做强,完善境内监管体系以及未来寻求在A股上市,分拆独立就成了必由之路。而据媒体披露,京东金融已经明确计划要在2022年之前谋求在A股上市,希冀构建一家市值达到1000亿人民币金融科技公司。

2013年成立的京東金融和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样,都是近五年才创建而成,所不同的是,京东金融从创立伊始就自成生态属性。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所极力寻求的用户与流量,对于京东金融而言都可以在生态体系内获得。

技术优势谋求领先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坚持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机构在场景拓展、获客、运营、风控、研发等核心价值环节提供服务,为金融机构创造数字化和全场景化的核心价值,推动“无界金融”的实现。

京东金融现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企业服务模式。例如,2017年11月,京东金融发布全球首个提供FaaS(Fintech as a Service)的企业服务云平台,该平台所有模块都是从京东金融自身的金融科技业务中解耦出来,例如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支付、智能交易、智慧农业、资产证券化等等,贴近金融业务核心,贴近场景和贴近用户,符合金融机构业务迭代,模式升级的真切需求,被市场评为科技公司年度创新案例。

独特的企业服务模式,让京东金融的科技战略迅速落地,金融机构向京东金融不断伸出橄榄枝。截至2017年年底,京东金融已经累计与400余家银行、120余家保险公司、110余家基金公司,40余家证券、信托、评级机构达成合作,涵盖了市场上所有主流的金融机构,是当前市场上与金融机构合作范围最广,也是唯一一个与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达成战略合作的科技公司。

全球范围内领先的科技能力是京东金融能够服务于金融机构的关键。在经历了几年沉淀之后,京东金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基于大数据和AI的领先技术体系。比如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生物探针以及图计算特征关系网络等技术的创新,在信用模型建立、预防欺诈行为,优化用户体验,打击黑产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2017年,京东金融硅谷AI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营, JDD全球数据探索者大赛在中美两地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公司的数据和AI能力。京东金融宣称,未来会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千亿规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京东金融的各项业务交易总规模就已经相比2014全年增长24倍,成为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领域增速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

作为线上消费金融的代表,京东金融正在多年搭建的、融合多种消费场景的生态基础上,继续扩大基础用户数量,并不断加强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领域中的深耕力度,来完善和升级平台的风控能力,以期为用户带来更加高效且普惠的服务体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金融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在业务下沉覆盖等方面的不足,在顺应国家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鼓励消费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政策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新消费模式的追求。

消费金融成就壁垒

消费金融风口骤起,而京东金融正处风口中心。事实上,早在2013年京东金融成立之时,业内人士就曾断言,以家电3C起家的京东商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布局金融的优势。首先,其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提升自有生态圈内的B端商户和C端客户的金融服务合作起到了质的提升与推动,并且通过网银钱包的支付工具能够实现两端的金融服务链接;另一方面,金融业务的开展能够让京东打破业务的闭合孤岛,在金融市场成就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要知道,在京东金融布局伊始,网络金融还是以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系统的支付宝为主要的支付工具,彼时,因为支付工具的选择而带来的商战亦此起彼伏。

而伴随着京东商城的不断发展壮大,业务量的与日俱增,京东金融的话语权也水涨船高,所以我们看今天京东金融的地位,已经难以用五年前的眼光视之。在京东的多个业务板块中,金融亦是重中之重,它与电商、物流等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是支撑京东生态的必要一环。

或者,正是預判到消费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潜藏的风险隐患,京东金融在紧抓消费金融发展机遇、积极进行业务创新的同时,更是将监管合规建设和风险防控能力,作为平台生存发展的基石。

从京东的具体发展实践来看,其消费金融的竞争优势也正在不断凸显。首先,在其平台开放背景之下,边际获客成本越来降低。一定程度上,这要归功于集团2017年确立的“无界零售”战略。

其次,海量真实的用户数据,为其风控、征信体系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十余年的电商平台打造,京东积累了超过2亿的活跃用户,面对交易额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消费场景,在大数据时代,这些数据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与此同时,京东对消费金融的定位与布局,正好契合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使各类产品业务应运而生,呈爆发式的增长。例如,京东众筹平台的搭建,顺应了新创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众多新品的首发平台,实现了双方的共赢。而因为京东消费者群体的科学画像,也吸引了在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的客户的入驻,进一步丰富了京东平台的消费场景建设,在满足用户诸多垂直细分领域需求的同时,也夯实了自身的金融基础。

在金融科技企业定位下,京东金融平台一直专注于技术变现、抵御周期性风险,以及应对监管变化带来的影响。才能够2017年京东消费金融实现单季盈利和财务报表持续改善就能够看出,这种努力已经得到了积极的正反馈。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的这一系列努力所指向的都是支持消费升级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消费金融作为一种工具在整个社会零售体系里面起到的作用很大,但追本溯源,只有将金融‘脱虚向实回归实体经济作为核心,行业才能真正发挥出‘普惠功效。”京东金融副总裁、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如是表示。

移动支付完善生态

从京东金融的成长轨迹来看,消费金融成功的关键在于资金、场景、风控和技术,并通过这些能力让用户体验到产品与服务,让市场感受到生态和资产质量;对社会价值的创造来说,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和降低了获取服务的成本。

资金能力直接影响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和廉价的资金来源是消费金融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掌握消费场景的企业能够获得用户核心消费数据,直接面对需求,打造完善资金流向闭环;搭建风控体系能更好的识别用户风险、降低坏账率,而技术是风控的关键;技术将在用户连接、产品结构、多维服务等诸多方面,结合场景发挥“改变一切”的作用。

从逻辑上推演,这几大方面又催生出了一个新“风口”,即客户画像。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有意开拓消费金融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在于对数据源的甄别和处理,以及基于此的画像还原能力。换句话说,集以上优势、并能够将这些优势落于应用的企业,早已完成了抢跑。

据悉,在机器深度学习、图计算、生物探针等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京东金融已实现无人工审核授信和放款,平台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低于行业平均;与此同时,平台更是将智能风控能力输出,对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帮助银行在信贷审核上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单成本降低70%以上。

值得欣慰的是,已实现对3亿多自有用户信用风险评估的京东金融,更看重的是高于商业价值之上的内容,那就是社会公益价值。区力坦言,京东金融愿意贡献所有的数据,打破行业里的信息孤岛,和监管持续沟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营造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2017年2月10日的京东集团开年大会上,刘强东公布京东未来战略时尤其看重金融板块,在其构想的金融未来中,京东金融将进入证券、征信,银行,将申请自己的银行或者控股一个银行。而从今年的目标来看,支付板块已在发力。

刘强东此前曾不无感喟地表示,如果说过去十年错过了什么,那么支付无疑首当其冲。刘强东所遗憾的是,京东的支付没有变成老百姓使用最多的支付工具,至少在目前还是其金融业务很小的一部分,这对于一家定义于万亿新零售的巨头企业而言,难免有些失落。而弥补这种失落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快速而决绝的战略,在短时间内做到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大支付正是京东金融宣布的2017年六大战略之一。事实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也曾表示:“支付对京东金融来说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打通移动支付对于京东的战略意义,似乎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一点从京东2017年全面的战略实践中就可窥一斑。

回顾2017年这一年,业内人士基本对京东金融在支付领域的发力有目共睹。整整一年,京东金融与银行机构的合作新闻不时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时间里京东金融和接近20家银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这种快节奏的合作,在京东金融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于银行机构的合作商,京东的步伐也明显加快。2017年1月4日,中国银联与京东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移动支付产品创新、联名卡、大数据应用、农村金融、国际业务等八大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意味着京东支付的落地速度加快。据悉,这一合作除了接入京东商城线上场景外,还可在银联境内超过1000万台活跃POS的终端受理,用户可以使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实现“一刷即付”。某种程度上,这种合作也是一种双赢。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联线下覆盖能力尚具备明显优势,而京东在线上流量具备明显优势。

在此时,支付对于京东金融的意义也不仅限于快捷支付,白条所具备的信用支付、京东小金库具备的理财余额支付都已与快捷支付打通。

与此同时,在线下的商户领域,京东金融的身影亦无处不在。早在2016年9月,京东金融就已经宣布“白条”与银行合作的联名电子账户——“白条闪付”正式上线,该账户通过银联云闪付技术,实现在全国约1900万台的银联闪付POS机上使用,覆盖了800多万家商户。

2018年1月4日,京东集团旗下首家线下生鲜超市“7FRESH”正式开始营业,店内采用了多种基于网络、大数据等智能化创新服务。京东集团副总裁、“7FRESH”总裁王笑松表示,在未来3到5年,京东计划将在全国铺设超过1000家该类门店。

近期,京东金融公布了白条场景地图,首次全景式展现了白条的覆盖场景、城市甚至合作商户。作为业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自2014年2月上线以来,白条取得了爆发性的成长。如今京东白条已经走出京东,在全国各个省份提供线下场景分期服务。这意味着,小到买瓶啤酒,大到购买汽车,都能使用白条进行消费。

过去的2017年,有两组数据也可以证明京东生态与京东金融的价值所在。在618和双11两个购物节上,京东的下单金额分别达到了1199亿元和1271亿元。双双破千亿元的销售数据,不仅是京东零售跨越发展的分水岭,也是京东金融与零售生态打通的新的开始。未来,京东金融的生态建设,也将在集团新零售的大背景下不断蜕变。

猜你喜欢

京东消费金融
国内消费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新消费ABC
P2P金融解读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