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03-27高东梅白城师范学院
高东梅 白城师范学院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学生接受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正式确立,因材施教对小学教学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在小学教学中,要想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好得契合,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发展现状有明确的认识,然后通过研究分析因材施教的内涵,有针对性得制定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内涵
因材施教之所以能在教学领域取得普遍的认可,是因为其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对于教师来说,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以更好得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另外,因材施教对家长来说,能够给孩子以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家校联合的正确引导,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已激发思维的活力。并且,因材施教要求教学让每个学生受益,这是教育公平最为直接的体现。
二、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鉴于我国传统讲授型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新课程教学改革尚处于一定的尝试和摸索阶段,结合过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在这之中,制约其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水平提升的最大阻碍就是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吸取了传统教学模式囫囵吞枣,“吃大锅饭”的经验教学后,现代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明确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性化教育理念。
三、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策略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和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常常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心智和能力处于成型阶段的小学生。新的教育模式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小学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新课程教学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下,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把控,都要与学习的学习实际相互适应,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具体来说,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有所侧重得提升应用水平。
(一)明确和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观念指导教学行为,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多多留意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生如同等待打磨的璞玉,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因材施教最为重要的参考。尤其是在出现问题时,学生的表现最为值得探究,因为在这之中往往都包含着他们独特的动机倾向以及认知取向。教师就学习重难点通过提问的方式,“为什么会感到疑问?”“出错的原因在哪里?”等,从中可以观察到学生思维的初步构建框架,分析其在理解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性,以提升因材施教的合理性。
(二)实行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
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奠定阶段,只要在小学教学中具备扎实的学习基础,学生在进入后续教学阶段才能更加从容得当。因人而异,分层教学能够帮助教学教师更好得将教学实践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有机结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对思维和意识的构建尚不够健全,在实际的教学情景中,有的小学生可能思维水平还需要提升,有的小学生则是因为学习动机不够明确,而还有的小学生需要的是合适的学习风格等,能力、风格以及动机等多种因素交杂在一起,相互制约,稍有疏漏,学生的学生成绩就会变差。因此,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是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构建家校联合的平台
过往的教学体系中,家长一直是教学的旁观者,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吃一堑长一智,因材施教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而家庭教育在小学教学阶段中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对学生有更为明确的定位,同时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互为补充,有助于在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构建家校联合的平台如今已为越来越过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通过微信以及QQ等社交软件及时和家长互动,实现教学信息的共享,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给予指导,家长跟进督促,能更好得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能力,以为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时代在变,教育的大环境在变,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却始终不变。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决定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他们能够接受的,这样有助于最大程度确保教学的质量。目前,教学改革仍在不断得尝试和摸索中寻求最优的方案,小学教师也应当保有“忧患意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改善不足,提升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