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瑜不掩瑕,瑕不掩瑜
——《芈月传》的楚文化传播功用探析

2018-03-27张蔚高元华荆州理工职业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芈月传楚文化楚王

张蔚 高元华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历史大剧《芈月传》引发观众对楚文化关注热度,涌现出不少“民间史学家”,通过对史书的重温与考据,对作品《芈月传》提出许多质疑与吐槽,最糟糕的当是历史人物关系设置与历史不符合之处,在传播中会对普通观众产生误导,绝不可取,这是历史剧《芈月传》瑜不掩瑕之处,然而,《芈月传》在楚文化的传播中依然有着瑕不掩瑜之功:

一、“芈”字引发对楚王姓氏文化与屈原“家国一体”思想的关注

《芈月传》首先引发了许多观众对“芈”字的重视,“芈”读mǐ音,属生僻汉字,且芈字不在百家姓之列,如果不是专门研究楚辞的专家学者,平时生活中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个汉字。正是由于历史大剧《芈月传》的火热上映,引发更多观众的好奇与关注,“芈”字背后的楚国文化才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司马迁《史记·楚世家》的记载道:“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1]也就是说芈姓作为楚国的祖姓,源自高阳帝后裔季连之后,说是祖姓,并非所有的楚人都姓芈,除楚王当之无愧姓芈外,应该说,芈姓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姓芈当是有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芈月的原型应该是秦昭襄王之母,秦宣太后。《史记·秦本纪》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其先楚人,姓芈氏”[2],这样可以看出,芈月的身份不一定是楚国的公主,但一定是楚国贵族之女。

且《通志·氏族略》中明确指出:“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3]虽然如今我们的姓氏已经没什么区别,但在古代姓与氏区别明显,氏用来区别地位,贵族才有氏,平民没有氏;男子有氏,女子只有姓。楚先祖鬻熊,开了后代楚王以熊为氏的源头,楚王芈姓熊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4]屈原是楚王同姓,所以其实称屈原为芈原应该也不算错,他是楚武王熊通儿子屈瑕的后代,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因而后代都以屈为氏,屈原是楚王的同姓贵族。这样,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在志士多变,良禽择木而栖的战国时代,屈原具有那么坚持的信仰与强烈的爱国情怀,即使“灵修之数化”“悔遁而有他”,楚王昏聩多变、善恶不分、忠奸不分,屈原也绝不放弃旧乡,宁可“伏清白以死直兮”“从彭咸之所居”也“蜷局顾而不行”他邦。屈原并不是愚忠,在他心目中,与其说是忠君,不如说爱国守土更恰当,那种“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感受,正说明对于他来说“家国一体”,他与楚王同宗同祖,他与楚国融为一体。

随着楚国姓氏文化的传播开来,更多的观众可以更好理解司马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虽然屈原无法拯救楚国的命运,但亡秦者就是楚人,因而《史记·项羽本纪》有这样的记载。如果理解了楚国的姓氏文化,就不难理解这里所说三户并非普通的三户人家,而是昭、屈、景三大氏族,他们与楚王同姓芈,却以昭、屈、景为氏,据《史记.汉高祖本纪》载:“是岁,徙贵族楚昭、屈、景、怀、齐田氏关中。”[5]《汉书·高帝纪》也载有:“九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6]这些聚族而居的地方氏族,一直持续到汉初,势力都比较强大,成为秦末反秦的重要力量。

二、“少司命”引发对《楚辞·九歌》“祭祀娱神乐舞文化”的热议

《芈月传》开头即叙述了尚在襁褓中的芈月因霸星身份的误解,被其父置于竹篮放入水中随水漂流,听天由命,幸得一位“竦长剑兮拥幼艾”的女神护佑,才得以保全性命的故事。这位女神就是《芈月传》中多次提到的“少司命”。这位《楚辞·九歌》中塑造的美貌善良、主宰子嗣生育和儿童命运的栩栩如生的女神形象,正是借助历史大剧的宣传效应,才深入到许多普普通通的观众心目中。

此外,民间先秦时期楚人祭神娱神的乐舞文化,也在《芈月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向夫人生产时,巫者唱起的“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芈月离开楚国去秦国前,在楚国边境捧起故国土壤时,巫者唱起的“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生动细致地表现了楚人对心中最高天帝东皇太一的崇敬。楚惠文王与新王后婚礼上,魏夫人借楚人好巫的特点,趁机将楚国歌舞贬为装神扮鬼之流,不能登大雅之堂。芈月则借秦人也是敬重鬼神的,连忙解释道楚人好巫,乐舞的作用其实是招魂驱鬼、祈福禳灾,并进一步反驳道,楚人祭神娱神的乐舞中的神也不都是高高在上的天神,更有承载楚人对爱情的追求和美好理想的人间平凡神鬼,如《九歌·山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因而通过女伎表演的山鬼之舞将匠心独运的楚国乐舞进行了最好地诠释。

众所周知,夏朝的祭神乐歌流传到楚国民间地区,逐渐演化成楚人祭祀神祗的乐舞歌词。屈原在流放沅湘流域时,将这些较为鄙陋的民间祭祀歌词进行收集加工甚至重新创作,才出现我们今天看到的楚辞作品《九歌》。电视剧《芈月传》中选取的楚人祭祀神祗的乐舞歌词都是来自屈原《楚辞·九歌》,从历史史实严谨的角度来看,芈月青年的时代屈原的作品《九歌》应该尚未问世,《芈月传》中选用《九歌》作品存在不符合史实之处。但不可否认地是,作为一部宣传普及《楚辞·九歌》内容与楚文化的影片与通俗教材,历史剧《芈月传》也绝对算得上用尽洪荒之力的作品,对于推进普通观众了解楚文化,了解屈原的《楚辞》作品作用不可小觑。

三、《芈月传》引发对秦楚风俗习惯与国情民风差异性的瞩目

历史剧《芈月传》还为更多普通观众展示了一幅秦楚风俗习惯与国情民风差异性的画卷,这些差别不仅延续至今,有些更形成了中华大地南北风俗人情的差异。秦国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中国北方;楚国大部分则处于长江流域,属中国南方。如《芈月传》中侧重展示秦地风霜严寒,大雪纷飞;楚地则风光秀丽,气候湿润,高唐台、云梦台、章华台更是风景怡人。秦惠文王表示喜食菽粟,王后芈姝则更喜欢稻米,先秦时期南稻北粟的这种饮食格局至今也只演变成了南稻北麦的格局,南北方饮食风俗差别明显。王后芈姝为投秦王所好,选戴秦王喜欢的蓝田玉钗,其实自己心中则更喜欢楚王金钗。再如秦人秉承先祖的尚武精神,秦舞尽显豪迈之气;而楚人好巫敬神,楚舞尽显对神灵的敬畏与赞颂,“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戴去旗”“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等乐词尽显对芳香袭人、行踪神秘的少司命女神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国力日强。《芈月传》中展示了秦惠文王短暂的一生,更是励精图治,识人善任,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珠联璧合的华章,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而楚怀王昏聩多变、贪婪愚蠢、恶善不辨,“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终在武关被扣,客死秦国,为天下笑的过程渲染极为清晰。然楚地虽不似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芈月传》依然为观众展现了楚地几位忠臣的拳拳爱国之心,如屈子“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爱国情怀,可“与日月争光”的不朽诗篇;如春申君黄歇曾“与太子完入质秦,秦留之数年”,始终不忘初心,在楚顷襄王病重之际,成功助太子完逃回楚国,得以继位,即为楚考烈王,以楚国令尹身份辅政多年,为延续楚国国运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大剧《芈月传》就是其中的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虽然其在部分人物的生平经历、人物关系的设定上存在着不符合史实、误导观众之处,但整部剧作在对楚王姓氏文化与屈原“家国一体”思想,对《楚辞·九歌》“祭祀娱神乐舞文化”以及对秦楚风俗习惯与国情民风差异性的宣传普及上,应该说功不可没,是一部传播楚文化的优秀剧作,这是其瑕不掩瑜之处。

猜你喜欢

芈月传楚文化楚王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楚王失弓新编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论《芈月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楚王招贤
《芈月传》在港台酝酿“战国狂欢”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