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中学化学初学者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3-27张蔚然

山东化工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初学者板书初中生

张蔚然

(1.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1 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基础中心学科,对其交叉学科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度被当作科学体系的中心。化学作为初中高年级才接触的一门全新学科,开设在学生学习最繁忙、压力最大的阶段,且具有概念繁多、原理抽象、知识点复杂等特点,对初学者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挑战。学习者既要掌握化学用语、概念及原理等类文科性知识,又要具备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等全方位的理科能力。倘若一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不得要领,甚至是产生厌烦感,就会丧失继续探索化学的动力,浪费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在对某市三所初中近六百名初学化学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从接触化学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发生了明显分化。调查结果表明,约有45.2%的学生对化学课程缺乏兴趣,有放弃学习化学的倾向,多达69.1%的学生学习化学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现状深刻表明,教育者忽视了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但对于化学初学者来讲,发展要求和升学压力却使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迫在眉睫。

2 化学初学者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在调查访谈和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化学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大致受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家庭环境三方面的影响。

2.1 学生心理体验

初学的化学兼备文理的特点,需要记忆的概念原理较多,且大多抽象复杂,而初中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发展不太成熟,使得他们在这一阶段学习化学时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学生更容易对涉及概念较多、知识体系复杂、感到难以掌握的内容丧失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初中生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尊心强且敏感,易受情绪的影响。化学成绩越好的学生普遍越喜欢学习化学,而成绩偏低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受到失败的打击而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胆怯的心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与生活和已有经验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更容易使学习者获得方向感和满足感,从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但大多数人不会主动寻找各方之间的联系。

2.2 教师教育教学

常言道,爱屋及乌,喜欢一位老师就理所当然的爱上了他的课,化学教师的个人素养包括仪态、言语、能力、性格等都对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也是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重点要素。此外,初中生处在一个敏感的心理时期,教师的评价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常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反,缺乏足够的耐心,只关心学生成绩的高低,忽视创新等个性方面的发挥,单一或不平等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挫败感。

2.3 家庭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很大,初中生的学习环境除了学校提供的校园、课堂环境以外,更多的是家庭所营造的,他们比较在意家人的看法和观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关心程度对孩子的学习状态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们应适度地融入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关心他们,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指引,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化学初学者学习兴趣的策略

3.1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自信心

3.1.1 进行正确的归因练习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由于性格特征、志向水平、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初中生把自己成绩好坏的原因归结为不同的因素。按照维纳的归因理论来看,学生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解释反过来会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归因倾向受到个体性格的影响,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而改变。学生应该意识到归因的重要性并进行自我调整,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视情况而定,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一方面,初中生应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为自己量身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归因倾向,多鼓励他们,尽可能地使他们将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便会成功”。

3.1.2 巧用先行组织者

初中生往往对缺乏基础、难度较大的知识存在畏难心理。化学对于初学者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先行组织者作为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对新旧知识的连接建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信息加工水平。研究表明,小学科学的学习对学生理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故小学科学中的化学内容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完全可以充当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在初中学习化学之前,学生基于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已经对将学的化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例如,初中生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时前,已对大气组成、氧气助燃、水的溶解、铁制品生锈等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应该主动回忆学过的相关内容,积极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还可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进行联系,把学习其他科目的亲切感和成就感转嫁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使学生勇于且乐于学习化学。

3.1.3 构建化学学习网络

初中化学的事实性知识繁多且琐碎,给记忆带来困难。这种阻碍的长期性给学生带来负担,磨损学习化学的自信,久而久之使他们对化学失去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若不及时将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而是任由机械记忆,往往会造成运用知识时的提取困难,徒添学习的挫败感。初学应该学会创新和联想,把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将事实性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整理归类,将零散的知识点编织成知识网络,使所学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化学教师在指导这一学法的过程中,可以一边绘制一边讲解,通过灵活变化传授建构知识网络的思路,授之以渔。

3.2 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享受化学

3.2.1 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学生初学化学时很难进入状态,若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很容易将被动化为主动。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做好课堂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尽可能地从有趣的点入手,如化学故事、趣味化学实验、生活小窍门等。例如,在进行《铝的性质》这一课堂教学时,结合知识点提出“铝制的易拉罐为什么可以盛放碳酸饮料”、“工厂为什么用铝桶盛装冷的腐蚀性浓硫酸”这些源于生活的问题,往往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进行探究的兴趣,化腐朽为神奇。

3.2.2 从实验课堂做中学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初学者来说自带神秘感和趣味性。调查表明,实验课堂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发光、放热、变色、燃烧等实验现象,赋予其魔术的奇幻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好奇心,进而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真正地融入课堂,享受探究的乐趣,从玩中学,从做中学。

3.2.3 学生探究为中心

截止到目前,国内的化学课主要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很少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学生普遍参与度不高,仅有的几节实验课也被设计为验证性操作,大大降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期望值,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做科学”,在保证教学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如此,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掌控学习的能力,则会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3.2.4 注重评价多样化

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传统评价手段常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挫败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束缚。化学是一门强调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科,提倡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具备全面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价原则。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不应局限在一个点评价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个体的闪光点,并从这个点入手,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多加赞美,善于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给他们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3 发散教师魅力,增添课堂色彩

3.3.1 提高外在亲和力

学生都渴望拥有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尽力营造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想法,努力实现课堂民主,让学生享受化学课堂。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面带微笑、举止优雅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放松,过于严苛和古板则会给他们带来压抑感。

3.3.2 增强语言幽默感

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准确、精炼的基础上,应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教学语言独具幽默感,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用脑疲劳,激发兴趣,提高注意力。化学教师若多使用拟人化的语言描述化学概念及变化,学习内容则会更生动形象而富有趣味,学生会更易理解,对化学学习也更有信心。

3.3.3 保证板书高质量

板书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传播手段,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但能给学生获取知识的好感,还能弥补教师语言讲授的不足,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学板书除了字迹清秀、内容简洁外,常依照教学内容变换板书类型,才能使学生不感平淡无味。除了最基本的纲目型板书、脉络型板书和表解型板书外,教师可多采用图示型板书,图文结合的方法不仅能让让学生眼前一亮,而且生动形象,便于长时记忆。此外,用彩色粉笔对重点进行标注,可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3.4 联系社会生活,体会化学实用性

3.4.1 组建课外化学小分队

鼓励学生课后组建化学兴趣小组,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发生活小实验,如自制松花蛋、卤水点豆腐、自制酸碱指示剂等。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感受化学的魅力。此外,初中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意识在这期间显著增强,教师可进一步将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与课上所学的化学知识相关联,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社会探究实践,感受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2 推动趣味化学校本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教师的商讨、开发,更多的时候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征集广大初中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开发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在化学学科方面,不同于国家课程的强制性和严谨性,出于初中生对实验课的偏好,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开发想象力,调动创造性,制定并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化学校本课程。

3.5 建立家校联系,适当参与孩子学习

家长与学校可通过班会、走访、建立网络组群等方式,加强家校联系,既可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程和状态,又能交流分享经验心得,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外学习环境。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往往疏忽孩子学习生活的点滴,漠不关心的态度会造成孩子心理的缺失,使学习的兴趣逐渐消磨殆尽。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问题,除了学习意志外,在情感上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指引,会让他们更享受解决困难的乐趣。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学习投入足够的关注,多与其沟通交流,鼓励他们直面学习的困难,并对成果给予及时表扬。同时,要遵循参与适度的原则,不要把学习看作孩子一个人的事,也不要认为学习是可替代的事。

猜你喜欢

初学者板书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