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研究

2018-03-27朱永华南京工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在校学生督导建构

朱永华 南京工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推进过程中,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内涵,就是大学生个体在全面深入学习了解基础性网络知识的前提下,理性化且科学化地运用各类网络信息资源为自身日常参与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素养。从具体的内容构成角度展开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同时涉及和包含了网络信息资源优劣辨别能力素养、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约束素养、网络道德素养,以及网络法律素养等。从具体的工作目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目的,在于督导和强化高等院校广大在校学生群体的基本性网络道德观念,法律法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督导和促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建构形成正确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为习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网络素养正在逐步成为现阶段我国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开展过程中,切实做好针对广大在校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帮助高校大学生切实建构形成科学且合理的基本网络素养,对于支持和保障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有序成长发展,以及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具备不容忽视的实践影响作用。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将会围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领导开展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网络素质高低水平,与高等院校大学生实际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具备直接相关性。从本质性层面展开分析,高等院校大学生实施的网络行为,是高等院校大学生自身实际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网络空间环境之中的直接表现。在网络技术空间环境之中,所有的数据信息资源都同时具备数量巨大、传输便捷、生成与发布即时、来源匿名,以及存在形式虚拟等基本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参与实施的网络行为造成了巨大挑战。由于网络空间技术环境中存储的数据信息资源同时具备着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双面属性特征,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在缺乏是非辨别能力条件下,将极有可能迷失自我,在未能建构稳定且扎实的网络社会责任感和网络社会道德法治思想意识的实践背景之下,做出一定表现形式的损害他人权益和社会利益的不良行为。从这一角度展开阐释分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领导开展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能够督导和促进高等院校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全面学习掌握正确对待和处理网络信息的方法,在参与开展网络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活动行为过程中,自觉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继而逐步建构提升自身的基本网络素养水平。

第二,以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教育作为侧重点,组织开展系统化且规范化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要在具体组织开展针对高等院校广大在校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督导和促进大学群体全面充分学习了解网络生活领域的基本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督导和助力高等院校大学生能够建构和秉持全面且稳固的网络规则意识,在自身日常参与的网络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现存的基本规则。网络空间环境在信息发布和传播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匿名属性,极易诱导网络生活的参与者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忽视基本规范的约束作用,继而做出一定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有鉴于上述实践背景,组织开展针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应当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官方文件作为基础遵循,针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切实开展有关网络生活领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教育督导工作,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的逐步建构和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实施载体

高等院校组织开展针对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应当充分调动和发挥现有的形式多样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价值。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校园网站和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网站,全面充分调动和运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线教师群体的博客账号、微博账号,以及微信账号,将其选做高等院校针对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用的主要实践载体和工作途径。高等院校应当借由对现有的形式多样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逐步改善提升高等院校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对类型多样且数量众多的网络信息资源要素的是非判断能力,强化针对高等院校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开展道德法治教育和网络责任感教育的实践力度。

在具体组织开展指向高等院校广大在校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当借由对文字、图片、音频文件,以及视频文件等类型多样的信息呈现方式的运用,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生群体整合呈现网络素养教育工作领域的相关知识内容。要借由调动和激发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和高等院校辅导员教师的共同参与,借由对QQ 和微信等社交信息软件的运用,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开展网络素养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督导工作,支持和保障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能够建构和秉持科学合理的网络活动思想道德观念,在日常网络行为的参与过程中,自觉遵守和执行基本的法律和行为规范。

要立足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过程,积极引入呈现有关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支持和助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能够在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全面深化学习掌握过程中,逐步建构和发展自身科学且全面的网络素养构成体系。高等院校要借由建构和运作指向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微信公众平台,借由整合发布有关高等院校网络素养教育工作领域的相关教学资源,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网络素养建构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运作机制

第一,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借由对适当类型的业务培训干预手段的运用,督导和促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以及其他相关教师,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网络素养”的基本内涵,准确充分认识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内容构成体系,继而在实际开展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合理安排具体呈现的教学内容,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网络素养的逐步建构和完善创造支持条件。

第二,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应当积极做好高等院校图书馆线上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工作,支持和保障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日常参与的学习活动,能够获取到数量充足的图书文献资料支持条件。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参与日常化学习生活过程中,需要阅读和运用数量庞大的图书文献资料,而高等院校想要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中顺利获取到良好效果,应当借由合理开展馆藏图书文献资料建设与管理工作,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提供充分教学资源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支持和保障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逐渐发展优化。

第三,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在实际开展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注重将课堂教学工作与线上教学工作的相互结合,借由针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所有网络行为展开干预,确保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网络素养逐渐发展提升。

第四,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制定和运用适当方案组织开展针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立足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完整过程,选择适当教学内容,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支持和保障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建构健康合理的网络心理条件下,逐渐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

四、结束语

围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论题,本文择取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实施载体,以及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运作机制,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学科任课教师,构筑和提供有效且坚实的经验参考支持条件。在合理设计高等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选择适当实施载体基础上,制定和运用适当策略组织开展针对高等院校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督导工作,对于支持和确保高等院校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建构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素养认知体系,获取到最优化成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督导建构
绘画作品选
绘画作品选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银川地区10~18岁青少年在校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建构游戏玩不够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