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分析
2018-03-27孟佳琦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孟佳琦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汉语言文学主要是指借助汉语的编著而形成的文学作品,通过形成的汉语作品来实现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为人们呈现的就是读者与作品之间进行的对话,不同人通过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应用与写作意境的解读,从而体验不同的情感表达,最后建构读者自己的文学作品解读构架,也就是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汉语言的精髓之处。基于此着重了解学习汉语言应该用的特点与方式,对我们自身提高汉语的表达与应用水平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
(一)写作中呈现出的美感
汉语本身是其汉语言文学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一项充满情感表达性的沟通方式,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不仅为文学作品带来强劲的生命力,同时还使文学作品更为的生动形象有血有肉,满满的艺术美感,每每使人流连忘返。以唐诗为例,描写春天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特征,烘托出一片生机盎然,春意醉人的意境;描写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碧与红两个字突出莲叶与荷花带给人的视觉美感冲击,同时莲叶的无穷无尽与天宇的相接又渲染了天地之间辽阔场景,诗句极具强大的空间感;描写秋天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借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一直被奉为写景的绝妙诗句;描写冬天景象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一吹,大雪纷飞,漫天皆白,遍地银装素裹,所有树枝挂满了雪花,仿佛一夜春风而至,大地上千树万树的梨花都开放一样。通过这样形形色色的文学事例只是进一步说明了语言在文学应用中呈现出的不同灵动美感,是作品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文学语言表达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对于这一特点的简单理解就是说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总结概述,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文学语言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升华总结,作者以期借助文学作品唤起读者的思想共鸣。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并进一步促使人们语言表达提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每个人生活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精炼的语言表达不仅融入了作者蕴含的真挚情感,同时营造的极具感染力意境在显示语言本身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与肯定。良好的汉语表达沟通能力,不仅使人在人际交往中提升自信心,还可以使人更为的沉重自信,获得更为有效的人际沟通效果。而这一理想效果的实现最终靠的是回归生活不断实践的结果,不断地改进修正,打下坚实地汉语言表达基础,从而确保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良好的意境营造效果。
二、在汉语言文学中用语言如何营造意境
(一)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学素养
语言顽强生命力的流传发展就在于人们的创新发展与实际应用,缺乏实践运用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处于静止状态,也就失去了语言自身的本质意义。汉语语境的营造最基本的要求是其作者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素养,从字词句的积累,遣词造句的琢磨,到水到渠成的良好表达,这种文学素养的形成有赖于日积月累的训练,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养成良好语言素养的必经过程。以形容风景的优美为例,会说风景秀丽,也可以说是风景旖旎,但是如果用风景艳丽或是风光旖旎这样的表达方式,难免没有第一种呈现出的表达效果要好。首先读的效果不好,其次因用词不当造成的感觉差异与表达差异是相当不同的,因此最终在读者脑海种形成的意境差异更是差之千里。在文学作品种美好恰当的语言表达读之不经让人心生美好,反之则缺乏美感甚至抹杀了想像的空间。
(二)热爱生活亲近自然
中国方块字中简单的横平竖直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汉字,伟大作者们在文学作品中营造的五彩斑斓意境又将我国壮美山河化为无穷繁华跃然纸上,至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语言文学意境之美。文学意境美的营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作者日积月累的素材积累以及生活点滴中的体验感悟,以及前文所述的文学功底的扎实训练基础上形成的。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酸甜苦辣,亲近自然吸收天地间大气精华。杜甫要是没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怎么会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出其自身崇高的愿望。要是没有游览壮美山河的体验,怎么会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出其自身博大胸襟的诗句。所以从自然生活中提取素材,积累养分,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与其结合升华,创作出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实现抛砖引玉的目的,提出更多的有利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有益举措,同时为传承中华文化以及今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