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2018-03-27何敏静广东新世纪出版社
何敏静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
图书编辑作为图书行业的重要角色,在整个图书出版工作中具有关键性和导向性。它不仅是著作人与阅读者之间的桥梁,还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当下大数据时代中,图书编辑要摒弃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固化的思维模式,对新媒体和新信息提升一定的敏感度,运用信息技术,保障自己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在工作中取得进步。
一、提升职业意识
(一)积极主动意识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竞争中,一本图书必须具有清晰的定位和准确的目标读者才能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编辑要根据读者的受众群体和特点进行策划,有目的地吸引读者的关注,改进图书内容,确立改革方向,以此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求。所以,图书编辑不仅仅要有静态处理文稿工作的意识,还要主动揣摩读者阅读心理的意识。积极熟悉图书市场,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充分掌握社会热点与读者趣味。根据市场信息来选题策划,调整图书内容,确保图书赢得读者,在数据时代下站稳脚跟。
(二)责任规范意识
图书编辑必须清晰意识并真正担起自己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包含政治责任,文化责任和编辑质量责任。在新闻出版和社会传播的基础之上,矢志不渝的追求真理与科学,承担职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忠实执行自己的使命与责任,编辑出更多服务于人民精神文化消费的优质图书,让图书能够传达正确积极且有价值的信息。图书编辑要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严谨对待出版流程的每一步,包括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有孜孜不倦的敬业态度,对文稿字斟句酌,不放过任何细小差错。促使我们编辑的图书具有严谨性,打造精品,向读者传达正确的信息和价值观念。
(三)严谨合理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严谨造就品质。基于图书是当下大数据时代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之一,图书编辑工作应该通过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来满足大众的需求。在工作中图书编辑要做到精心选题策划,细心组稿编稿,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书稿,深刻领会作者的情感意图,尊重作者的创造本质。在工作中遇到难处要积极上网查阅资料,翻阅书刊,遵从真实,收集整理信息,与作者及时进行沟通。在工作上合理安排规划,建立作者电子通讯录和稿件分类存放,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各个环节的明确分工,合作得当,从而促使图书编辑的顺利完成。
(四)传承创新意识
图书编辑在工作中要具备传承意识,高度学习前辈的敬业精神,踏实工作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并将此财富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要紧跟数据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一个好的创新意识会带来无尽的效益,创新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选材的创新,挖掘有潜力的作者;形式的创新,发现特色和新意;编辑的创新,基于读者要求寻找新的线索;发行的创新,使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相结合;宣传的创新,突破已有的条条框框。在竞争环境之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的全方位特色。
二、提升职业思维
(一)战略效益思维
图书编辑工作包含策划调研、选题选题,组稿审稿,整体设计,编校检查、宣传推广等一连串系统性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编辑要做到推陈出新,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长远的目标,从全局准确掌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占领工作的主动权。客观普遍的认识事物,克服极端化和片面化。同时图书编辑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生产出既有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有贴近读者、贴近市场、贴近时代的精品图书,并且拥有长远的规划和政治意识,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具有品牌意识,坚守职业操守,明确方向,抓住重点,权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战略关系[1]。
(二)创新求异思维
创新求异思维是指图书编辑以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基于新题材,新内容,新思想和新视角,为图书编辑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迎合消费者的阅读喜好,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图书类型和阅读服务,凭借新奇有趣的编辑吸引更多的目标读者。为确保图书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图书编辑还要对图书市场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从读者年龄职业中去寻求差异性定位,把握读者市场的动态变化,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克服盲目追求热点,达到编辑创新求异,与众不同。
三、提升职业能力
(一)学习策划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大爆炸对图书出版行业带来的冲击,图书编辑的个人知识储备和全方位的编辑能力亟待提升。图书编辑要积极阅读各种书籍,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有效借鉴优美的文字和严谨的修辞[2],提高图书编辑的文字驾驭能力,促使文字更加准确且饱含艺术。同时图书编辑要及时关注吸取新鲜的新闻和信息,了解新媒体的新方向,反映国家和社会的最新动态。积极的参与相关学术交流座谈会,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和方向,不断增强自身对学术创新与成果价值的敏感度和辨别力。与同行沟通交流,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拥有精准的洞悉能力,使图书能够真正的打动人,引导人。
(二)沟通审核能力
提升图书编辑的沟通能力,有助于编辑人员顺利完成书稿的各个流程,包含约稿,组稿,合同的签订,内容的处理等,良好的沟通能启发作者和设计人员为图书的内容,装帧等提供更有效的操作建议。在保障图书质量的同时,也达到与广大潜在作者和读者的间接沟通,全方位认识到自己的产品,为以后的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图书编辑还要提升自己判断审核能力,对不太成熟的稿件,经过审核,提出问题,修改等多种途径,使其变为成熟合格的产品,保障图书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三)创新拓展能力
数据时代下的图书编辑,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探索网站、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图书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内容的创新上,编辑要多开发原创图书和富有开放性的图书,运用新技术,开发图书的内在价值,确保图书形式和内容本身的统一和谐,将时代要素及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同时创新的需求体现在图书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选题是图书编辑创新表现最明显的阶段,编辑要结合当前社会动态和市场需求,选出一个富有新颖的合适题目。在编辑加工中,善于发现原稿中的闪光点,将其凸显,对平淡无奇的地方要善于修饰,在尊重作者的愿意上进行修改,润色,达到创新思维的运用,促使自己在出版行业中更胜一筹[3]。
(四)营销推广能力
除了传统的宣传媒介,图书编辑还要利用网络技术扩宽销售渠道。特别是近几年,网络读者不断增加,网络阅读量也日益增多,图书编辑者不仅要顾及纸质图书,还要拥有较强的营销推广能力,创建新的交流平台,有效利用行业网站,专业论坛以及微博和微信等新兴营销渠道进行推广。完善工作思路,将图书的信息送达到终端读者。例如建立图书网站,将新图书的信息更新在网站上面,对图书数据库进行规范与完善,为读者提供多种途径,带来更多便捷舒适的阅读体验。
四、树立职业精神
图书编辑人员应树立独特的职业精神,既追求个性,又有时代的特征,既有文化情怀,又有奉献的品格。以追求社会最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传播效果为己任,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引导作者创作的价值指向,也引导读者阅读的价值取向,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产和网络传播中,起到真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图书作为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实际上是以其精神内容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图书编辑要拒绝低级庸俗、品味低下、价值扭曲的作品,树立和倡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
五、结语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图书编辑要顺应数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注重意识的培养,加强提高工作效率,研究新形势,不断创新学习,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出版事业,服务于社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