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自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能力提升浅析
2018-03-27牛宇华中山广播电视台
牛宇华 中山广播电视台
时间推移,公民表达个人意愿主张、分享趣闻轶事的精神需求愈发强烈,平台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为这一庞大群体提供了传播渠道,自媒体不断兴盛。
不少传统媒体求存求变,一方面主动进行内部资源和人员整合,打造“中央厨房”新闻中心,一方面推动新媒体发展,并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紧密融合,从而加速自身融媒体进程。
从这一角度来说,自媒体一定程度上助推着融媒体,迫使传统媒体跟上时代,培养市场意识,咬紧市场需求。于是,高傲的传统媒体开始慢慢放下一部分架子,加入到保卫原有市场、争取更大市场的行列中。不过,融媒体的市场潜力有多大、路怎么走,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产品应运而生,如移动直播、H5 等。
受此影响,传统媒体的固有框架被打破,各个岗位都在实现自我的转型升级。播音员、主持人真正走出来,走向市场。然而,这类“公众人物”是否能被市场接受,打铁还需自身硬,内部剖析就显得极为重要。
个人认为,融媒体、自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能力提升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职业敏感度,即增强主动发现新闻的能力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播音员、主持人也是新闻工作者。永葆好奇心,在日常生活和琐碎事务中真听真看真感受,对新鲜事物保持热心与耐心,发现素材、挖掘素材,才有将更多故事题材进行包装的可能性。这一能力,是融媒体人在和自媒体人拼谁更有故事。
二、提升表达能力,即下大力气培养讲故事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途径。
个人认为,不单是国际传播,传统媒体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增强话语权,讲好周边的故事同样非常重要。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有着一定专业功底的新闻工作者相比鱼龙混杂的自媒体,更会表达故事。这一能力,是融媒体人在和自媒体人拼谁更能讲好故事。
三、快速反应能力
传统媒体依托自身资源倾力打造的融媒体,其产品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完整度与专业度。这一点,单打独斗的自媒体较难做到,所充斥的信息往往是网友们在自媒体平台上传的碎片化内容,整体性欠缺。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可以跟随融媒体快速反应的脚步,关键节点上市场会有倾斜。
四、增强交互式体验
与电视等“大屏”播出设备不同,融媒体的播出设备更多是手机等“小屏”设备。用户操作更为便捷,边看边吐槽的需求需要得以重视。
播音员、主持人若能想受众所想、关注受众所需,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考虑和表达,受众的需求将得到重视。这种互动是“心里有受众”的做法,体现着对受众的关切甚至是尊重。
五、评论能力
无论融媒体还是自媒体,在解决了事件传播的初级传播方式与真相传播的中级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观点传播就成了最高级的传播方式。观点是个人、所属单位态度和立场的表达,既体现了导向,也反映了深度与温度。
想做更高级的融媒体产品,观点必不可少。
六、雕琢细节的能力,在细节上做足文章
融媒体的表述方式和传统媒体有些许不同,如传统媒体中称呼受众往往是“听众朋友”和“观众朋友”,而融媒体语境下用“小伙伴”“各位亲”似乎更加贴切。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播音员、主持人若想把新媒体产品做活,需要在雕琢类似细节上做足功课。
碎片化传播的时代,观看移动直播的用户往往更愿意直击主题,希望能够马上看到最精华的内容,否则就会关掉画面。为此,在准备移动直播《打击非法营运网约车,交通执法在行动!》时,我摒弃了“大家好,欢迎收看某某直播”的开场方式,而是采用“今天直播的一开始,我想和你分享两个观点:1、亲,你经常乘坐的有可能是非法网约车喔;2、亲,你常开的说不定真的也是非法网约车呢!”这样的开场设计,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受众眼球,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和这场移动直播有关联。让人欣慰的是,该移动直播让不少网友对网约车平台、顺风车业务、相应资质等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我们甚至实现了对不实舆论的翻转,将导向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舆论的风起云涌中扛起了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七、保有对新鲜事物的泛接受度,保持学习能力
学习终将伴随我们一生,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如此。保持学习能力,让我们对不断涌出的新鲜事物有了了解的欲望和掌握它们的可能性。
融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学习的内容多种多样,从业务技能到多元化平台、从语境的转变到临场应变……积累,无处不在,这是我们跟上时代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