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的语言驾驭特点

2018-03-27卢焱宾川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播音员广播稿件

卢焱 宾川广播电视台

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两者在播音语言上都具有规范性、庄重性以及鼓动性的特点,两者的语言艺术十分相似,兼具形神兼备、声色和谐的特色。但是,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整体,在语言构思特点、语言运用特点以及语言技巧应用特点都各不相同。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在语言驾驭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

一、广播播音的单一与电视播音的多元

声音是广播的灵魂,广播播音只有有声语言这一种形式,包括播音、音乐、音响等等,是一种听觉艺术,其立体化也是由语言形象单一创造的。广播播音创作手段的单一性赋予了广播播音员创作主体的地位,播音员既是声音创作的主体,同时也是传递文字信息的主体。

电视播音与广播播音的最大区别在于广播播音是以单一性著称的播音方式,而电视播音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电视播音的创作手段包括画面、解说、音乐、剪辑等多方面因素,创作手段的多元化也要求电视播音工作者需要具备电视综合意识。

(一)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的物质特性

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的创作环境和手段是有区别的,这源于两者在物质特性上具有不同特点。广播播音员主要是以话筒传递文字稿件,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可以借以辅助创作的东西。所以,播音员需要以创造性的劳动,对声音语言进行加工,实现“情景再现”和“对象感”,复原广播稿件所呈现的形象和情景。广播播音员的创造来源于文字稿件的实质内容,最终也回到文字稿件本身,把符合文字语言实质的有声语言作品传递给受众。而电视播音是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播音方式,“情景再现”、“对象感”的创造等等都借助画面、音乐、音响等手段完成。电视播音的创作手段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播音员的解说词与画面、音乐相结合,也体现了电视播音创作思维的多向性以及电视播音的综合性。由于电视播音解说词中的形象和情景有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的同步展现,电视播音员在播音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创造,只需要根据电视画面语言进行补充和解释,引导受众。电视播音是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的结合,综合利用有声语言与画面语言的特点,促使文字信息传播的物质手段多元化,因此,在电视播音时,应注意解说词播音与电视节目创作的融合,实现和谐统一。

(二)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的整体布局

文字稿件是广播播音的唯一载体,因此,播音员在稿件中的创造起重要作用。广播播音是通过在整体布局中进行创造,突出稿件的主题,奠定感情基调,把握语气。无论是配乐播音还是播音与录音相混合,声音都是广播播音的唯一传播形式,所以广播播音的和谐之美只能在听觉效果上展现。这体现了广播播音创作的思维方式是单一的,既是播音方式的单一,同时也是稿件内容的单一。广播播音创作的思维运动是指稿件内容的创作过程,这一运动的结果是稿件内容的有声化。受众对有声语言的感受,就是广播播音创作过程所呈现的整体效果。因此,受众的反馈是广播播音节目的最直观评价,受众的反馈也是广播播音员所需要创造的“对象感”的具象化。而电视播音的和谐之美主要体现为对稿件整体布局的准确把握以及对音乐、镜头语言的认识与理解。由于电视播音有了画面语言的参与,所以稿件中的主题、感情基调和节奏等内容需要与电视播音节目的主题、感情基调和节奏相协调,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电视播音的和谐之美。这也体现了电视播音创作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既是稿件内容的多元化,也是画面的色彩影调、画面气氛、画面层次对比、画面背景音乐等多种元素的多元化。电视播音创作的思维运动则是稿件与画面内容的创作过程,因此这一运动的结果是稿件内容与画面内容以及有声语言内容的和谐统一。受众的体验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整体效果,播音的体验是电视节目整体体验中的某一部分。由于视觉效果比听觉效果更具直观性,所以在电视播音当中,受众的第一关注点在于画面上的镜头语言,其后才是有声语言。

(三)广播播音的感知性与电视播音的视觉性

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的信息诉诸于不同的感官,由于感官在接受条件、接受能力以及接受特点上的差异,所以,受众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在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中有不同体现。广播播音主要作用于受众的听觉感官,受众需要从播音员的声音上捕捉画面进行感知。这需要广播播音员拥有具有强烈感知性的播音语言,让有声语言更具吸引力,刺激受众的唯一通感渠道。而电视播音对于受众而言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受众通过视觉思维进入语言描绘的现场。电视播音在画面语言上就已经为受众传递出有声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因此,在电视播音过程中,视觉效果发挥更直观的作用,受众也更倾向于视觉体验。如果电视播音过分强调听觉效果,会影响受众对事物的整体接受。所以电视播音需要在受众的视觉体验中,找到符合受众视觉思维和视觉形象的语言特色,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发挥电视播音的有效作用。

二、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的创作

(一)语言构思特点

由于广播播音具有更强的感知性,其创作手段较为单一,声音是其灵魂。因此,广播播音员在将文字稿件转变成有声语言时,要在播音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创作,通过一定想象和艺术手段,为听众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所以,广播播音这个过程是播音员通过完成的艺术构思,利用有声语言完成的艺术创作。而电视播音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过程,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多人多方面配合协调完成的。编导主要构思与协调电视播音的表现手段,规划整体布局,是电视播音制作与完成的主导者。虽然播音只是这一过程中的一部分,但却也是关键的一环,电视播音员是电视播音的主要完成者。如何才能避免电视导播空洞乏味的缺点,主要在电视播音员身上体现,因此电视播音需要从宏观上考虑问题,注意电视画面与被禁音乐的融合。

(二)语言运用特点

声音是广播播音的主要表现形式,广播播音员在播音过程中主要通过声音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听觉感受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无法抓住受众的关注,那么这会是一次失败的播音。由于广播播音形式的单一,因此受众在收听广播时,很可能在进行别的活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削弱受众的注意力和精力,又因为听觉感受力的限制,广播播音的听觉效果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需要广播播音员需要通过声音音量的变化或是声音弹性的变化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电视播音与广播播音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广播播音是听觉感受,而电视播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电视播音在视觉的参与和限制下,受众在电视播音时,注意力相对集中,在精彩时刻,受众甚至会全神贯注,更专注于电视画面。当受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画面与声音共同构成的感知环境更有利于电视播音的效果体现,其本身独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更强大。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对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的语言驾驭特点进行分析后,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广播播音的创作思维方式是单一的,因此广播播音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更具简明性。而电视播音的创作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也使得电视播音语言需要配合整体布局,实现声音语言与画面语言的统一。

猜你喜欢

播音员广播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理由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