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新闻记者采访方式创新策略研究
2018-03-27郭颖辽宁省东港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
郭颖 辽宁省东港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
时代在发展,新闻记者的采访方式也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不能一味的沉溺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要意识到时代的变化与需求,在新形势下对自身的菜饭方式做出一定的创新。
一、新形势下新闻记者采访工作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日渐发达,给观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平台的新闻更新及时、传播速度较快、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实效性强。因此,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方式收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追捧。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传播形式与传统平台中的新闻传播形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新媒体平台下的新闻传播方式更与现代观众快节奏的生活相贴合,使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更加高效与便捷[1]。传统的媒体其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报纸,这样的传播方式太过单一,在时间的推移下,会使观众产生观感疲劳,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感将越来越弱,此时,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新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观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人民对新形势下的新媒体平台信任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也要进行一定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新形势下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记者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对新媒体平台知之甚少
在新媒体背景下,部分记者的思维仍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对时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了解甚少,没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与观念。另外,有部分记者对新媒体学习不够深入化与具体化,学习方式不科学,对新媒体市场的走向没有进行准确的预判,对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性质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准确把握时下观众的实际需求,对观众新闻接受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 二)记者工作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不够
新闻工作中,最讲究的就是实效性,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因为传播速度快而受到了观众的青睐[2]。因此,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秉承新闻新闻实效性的原则,在工作现场遇到突发状况时,工作设施因为天气等客观原因受到损坏时,采访工作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在这种状况下,部分记者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采访工作延迟,采访内容不能及时的传回电视台,新闻就失去了时效性。
(三)新形势对当代记者的要求更高
新媒体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主流媒体,这对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其中存在部分记者自身素质不过关,就开始进行采访工作的情况,这大大降低了记者这个行业的专业性和含金量。
三、新形势下新闻记者采访方式创新策略
(一)记者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
记者的高校采访是新闻素材收集的重要途径,记者要保证其最大的真实性,要对新闻当事人展开采访,将事件的真相完全的展示到观众面前。因此,记者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在对当事人展开提问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正面提问:直戳事件核心,一针见血,节约双方时间,这是采访环节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采访方式。
侧面提问:依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而定,侧面提问,一照顾当事人情绪为采访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侧面提问,删选有效信息。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提问重点。
追问: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为观众展示事件真相。
(二)记者在采访工作开始之前,要做好相关准备
事前准备工作是每行每业的必备工作,记者采访工作也是如此。在工作开始之前,记者要对被采访人的性格和工作经历,以及重要事件和其家庭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这是采访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对被采访人的一种尊重。在采访过程中,注意调节自身的情绪,不管采访人是谁,都要保持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清晰的逻辑思维,不能因为个人喜好问题,拉低采访工作质量[3]。对采访中的每一个环节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注意把控时间,对采访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有效问题,是采访过程更加的快捷高效。
(三)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注意气氛调节
电视节目属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其播出的内容都是为了服务观众的,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抓住观众的兴趣所在点,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清晰的论述。如果采访现场气氛低沉,与被采访人的互动不够,此时,记者就要调节现场的气氛,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何炅,对观众的兴趣点把握非常准确,在他主持的节目中,现场气氛都是比较热烈和活泼的,记者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另外,记者采访过程中,被采访人会给出很多的信息,记者不能照盘全收,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记住重要信息,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整理,及时反馈给电视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同的发展,历史车轮从未停歇,媒体市场更是千变万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记者工作方式与思维已然与当下的时代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不与时代共进退,这是极其不科学的。新形势下,记者要注意自身全面发展,对自身采访方式做出一定的创新,电视台注意台内记者的工作状况,招聘一些年轻、优秀的记者,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