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民生新闻写作中把握正确方向的办法
2018-03-27施学群迪庆日报社
施学群 迪庆日报社
一、民生新闻的特点
(一)贴近百姓
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都是报纸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的突出特点,就是更加关注基层百姓,包括百姓的生活境况、情感困惑、农业生产等,都是民生百姓中常见的写作素材。从受众上来说,民生新闻的受众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鲜明性,即城乡百姓。这就决定了在报纸民生新闻的写作方向上,也必须选择基层百姓感兴趣的内容,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降低民生新闻阅读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报纸民生新闻与百姓的亲进度,赢得百姓的信赖,并帮助报社吸引一大批忠实的读者。
(二)服务群众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报纸新闻,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而民生新闻则被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如何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是报纸民生新闻需要考虑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在写作时,也要注意从百姓角度,找准写作方向。例如,在临近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时,可以在民生类新闻中开辟一个小版块,专门用于介绍周边的景区信息,包括门票价格、景点特色以及乘车路线等,这样就满足了部分百姓利用节假日出行的需求。在农忙时节,可以利用民生新闻板块,发布一些农技信息,良种信息等,也都符合百姓的实际需求。
(三)区域性强
如上文所说,民生新闻的受众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这也就决定了民生新闻不可能像经济类、时政类新闻那样,就有广泛的适用性,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报纸民生新闻写作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本市的报社,民生新闻内容应当以市民或本市农村群众关心的事项进行报道,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报道周边城市一些相关新闻,对于其他省份的新闻则尽量少报道或不报道。当然,民生新闻区域性强的特点,也有一定的优势,例如竞争压力小,受众比较固定,主要新闻工作者投入精力专心经营,容易将民生新闻办成报社的特色板块,在聚拢忠实读者方面有明显效果。
二、报纸民生新闻写作中把握正确方向的方法
(一)标题要传神达意
在进行民生类新闻写作时,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进而让读者带着好奇心或浓厚的兴趣,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新闻阅读。新闻工作者在取标题时,应当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标题应当是对整片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精心凝练,起到总领全篇的效果。最好在标题上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引用等,这样既可以让民生类新闻变得更加生动、灵活,避免因为民生新闻过于严肃导致读者流失;其次,标题还要尽量站在群众角度,报告一些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例如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医改问题、环保问题等等,都可以列为民生新闻报告的重点对象。
(二)文章结构灵活多变
民生新闻的文章结构,要适当进行分层、分段,考虑到这类新闻的读者主要是普通市民甚至是乡村居民,他们很难有系统化的时间进行新闻阅读,如果民生新闻长篇大论,很容易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趣。新闻工作者要利用报纸现有的版面,合理进行民生类新闻文章的排版,保证民生新闻结构丰富多变。例如,在适当进行文字描述的同时,也要注意添加一些与新闻内容相关的图片,这样既可以让新闻内容变得直观、真实,又能够减轻阅读压力。
(三)导语设定富有悬念
在标题之后,新闻工作者可以添加一段导语,作为标题与正文之间的过渡。导语可以是新闻正文中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话,或是经过情景化处理的内容。导语应当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例如某篇民生新闻题目为《工地围墙成“画廊”》,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很难将工地围墙与画廊联系起来。然后通过导语进行简单的解释,“某建筑工地充分利用工地围墙,邀请本市美术馆工作人员进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墙壁作画,让工地围墙变成了靓丽的风景线。”这样就可以吸引读者继续进行深入阅读。
(四)民生新闻要增加思想厚度
拓宽民生新闻报道的题材,并非不论新闻价值的大小,事无巨细,“拣到篮子里便是菜”。一个有“卖点”的传播产品,应该具备“好看、有用、重要”三个基本元素。如今的受众,不仅要求媒体如实地报道各类事件和现象,更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作出前瞻性分析,帮助他们从中获得对今后工作和生活有用而重要的信息。这也是地市报跻身区域主流媒体的标志之一。今后报社应当更加注重策划,致力于从民生视角挖掘重大主题新闻,抓住热点深入调查分析,推出具有“独家”、原创意味的新闻作品,成为地市级报提升新闻品位和影响力。
三、结语
新闻从业者贵在做有心人,要始终怀着一颗对新闻敏感的心,透过一个个原本只关系个体利益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探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经过这一劳动而呈现出的民生新闻,所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其社会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