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电影从舞台到银幕的转换
2018-03-27王旭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王旭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1895年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所出现。在整个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戏剧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在电影诞生之前,戏剧的发展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电影发展之初,是以戏曲片的形式展现于观众面前。在《定军山》之后,《青石山》、《纺棉花》等一些列戏曲电影开始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后,中国电影与戏剧的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剧目呈现到荧幕上,如曹禺的《原野》、田汉的《落花时节》等。1928年,洪深将英文中的“戏剧”译为“话剧”,中国话剧从此定名。
这一时期的新生话剧电影在美学特征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首先,戏剧结构上的转换。话剧电影追求结构上的严谨和情节上的高潮起伏,一般严格依照“三一律”的形式来组成故事架构。这种结构承袭了戏剧当中的“冲突”并使之成为核心。因此,在情节冲突上的设置基本体现在正邪双方阶级与观念之间的对立。
其次,情节设置上的转变,采用完整封闭的循环方式。电影相较于话剧形式在时空上更为灵活自由,在话剧电影的结构上更强调事物内在矛盾的挖掘与揭示,例如话剧《雷雨》改编成电影后保留了原作情节与人物关系,同时在舞台结构上又有一定的突破。
相较于话剧的舞台化表现形式,话剧电影中所展现的观演关系产生了新的间离感与融合性。话剧的表演形式增加了一种间离效果,在现实与虚幻中,观众在自己的思维中构建出一场戏剧情景,同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抽离在戏剧之外。话剧电影《暗恋桃花源》中,男女主角大量的近景,以及演员们细致的表情,丰富的情绪,这些要素都随时带动观众的情绪。这种观感上的冲击使观众的目光与情绪都带入到剧情当中。
在话剧电影的发展轨迹当中,出现了一系列优秀话剧改编作品。在当今电影市场的大环境下,全明星阵容,精彩的特技画面似乎已经成为电影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话剧电影的生存状态似乎又要根据时代的转变。
在近两年中,有两部改编较为成功的话剧电影。一部是2015年的票房黑马《夏洛特烦恼》和16年热映的《驴得水》。开心麻花团队通过这两部话题谈论度极高的电影重新把话剧电影推向热烈的社会讨论当中。从这两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话剧电影当中的一系列变化与现代话剧电影的美学特征。
第一,增加了许多电影工业制作与传播规律的考量。
在演员的选取上,为提高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和扩大影片的影响力,电影选择让“开心麻花”团队中知名度最高、观众口碑最好的沈腾来担任。在表演风格上,改进了话剧舞台过于夸张的表演形式,通过实拍比较自然的生活化表演使观众更能接受。
作为高质量的国产喜剧电影,《夏洛》当中的喜剧特质与近年来的喜剧电影有很大的区别。麻花剧最吸引观众的一点就是包袱多,笑点多。这些笑点题材在选择上大多是贴近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故事,并通过喜剧化的夸张演绎,将最新的社会时事,市场融入到戏剧情景之中。通过小人物关于灾难、命运和社会不公的诙谐笑话,观众可以在心理层面上缓解压力。并进行思考。
第二,价值体系的升级。
如果说《夏洛特烦恼》的成功更多的是国产喜剧的成功那么今年“开心麻花”所出品的《驴得水》在价值体系上更上升了一个层次。
“驴子的水”自2012年上演以来,一直在全国各地巡演。被誉为“小剧场的巅峰之作”。电影版本的“驴子水”是一个充满起起落落的故事,充满了黑暗的幽默和讽刺。由此可见,创作者在处理情节、润色对话、建构冲突等方面的意图。
那么,价值体系的提升是如何在话剧电影中体现的?
首先,主题上的表现。“夏洛特烦恼”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失败者心理的反映,而“驴子取水”则是理想主义崩溃的故事,或者是知识分子的“当下故事”。从主题上来看,是话剧常见的讽刺社会的话题。情节,像许多古典戏剧一样,从现实开始,在各种巧合的碰撞下滚进荒诞的深渊,最后是雪崩。
其次,在《驴得水》中几个人物形象经过高度凝练。以图的中点为边界,它们依次走向不同的路径。例如,校长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但为了实现他所谓的崇高理想,面对现实的妥协,终于把最珍贵的女儿放在其中。再比如周铁男,一个敢说敢做,什么都不怕的热血青年。最后丢掉了原则,向权利低头。现实可能就是如此讽刺。每个人物都变成了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理想逐渐崩塌,人物已经忘了当初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话剧在癫狂戏剧背后所隐喻的深刻显示讽刺,对于现实的批判,始终是任何话剧的主旨对现实批判和观照。早期,“快乐麻雀”的新年舞台剧以评估社交活动而闻名。后期的舞台剧创作日臻于巧妙设定戏剧情境,以及对戏剧内在逻辑的圆熟编织,通过令人惊叹的癫狂戏剧讽喻现实。用简单质朴的手段,揭示社会中人性的黑暗与丑陋,引发人类某些共性的思考,通过电影表达丰富的故事和情感,体现更深刻的价值体系。
在改编的过程中,话剧电影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
在现代复杂的社会背景文化下,对于话剧的认知以及话剧改编成电影的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在于话剧电影化的表现方式,另一方面表现在电影创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探索话剧电影的艺术性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将一部戏剧改编成一部电影时,我们应该注意戏剧背后所表现出的反讽和文化精神的深刻表达。才是一部话剧电影成功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纵观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以及话剧再到话剧电影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细致的梳理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推动话剧电影乃至整个电影行业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