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狼兵吼》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族形象的构建
2018-03-27高文培贵州民族大学
高文培 贵州民族大学
张新武导演于2015年拍摄的电影《狼兵吼》,是一部以少数民族为主体来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狼兵题材电影。该片讲述了壮族狼兵勇猛打击敌人,成功运送药物给前线士兵的故事,它刻画了以往少数民族电影中缺乏的民族形象元素,体现了民族与家国情怀的意识形态。
一、民族形象凸显的民族意识
狼兵起源于明朝中期,又叫“俍兵”,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但其通常与湘西土家族的土兵合谓狼土兵。狼兵作为壮族形象的化身,对壮族人民的思想和意识起到了深刻的影响效果。
劫走三七的山寨土匪,与壮族狼兵形成明显对比,前者是正义凛然的化身,后者是贪利安身的代表。然而,土匪中的三当家,有着民族与国家共同命运的感悟觉醒,从而影响了一批山寨土匪,由之前的劫财到后面帮助狼兵抗击日军。将狼兵与土匪的形象进行对比和整合,二者由之前的对立变为合作的关系,可见民族群体在国家意识层面上,达成了共识,关键时刻仍旧是牺牲自我成就大我的状态,少数民族群体的共性由此得到体现。
二、民族专属的文化符号
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共性在于,会展示特定民族的指向性文化符号。《狼兵吼》不仅彰显了壮族士兵的形象,也展示了壮族群体对世界认知的观念,将国家兴辱和个人命运结为一体。电影中,侬三和陆小妹分别时,展示了两人平常练习但经过侬三改造的“狼兵吼”拳,三字真言,字字都在塑造果敢正义的民族形象,给少数民族之外的群体构建了正确的文化认知,消除了文化不同所带来的磨合感。
民族形象不仅体现在文化理念上,整个民族的外在服饰成为体现民族身份最直接的形象媒介,每个民族的女性都保留和展现了本民族的形象精华。陆小妹和阿紫的着装,以藏蓝色为主要色调,棉麻为主要材质,体现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勤劳朴实,在衣袖和胸间的部位,装饰着彩色线条的刺绣图案,简单的花纹构成了壮族的整体形象。此外,头发上扎着和衣服一样的颜色和花纹的发带,电影从细节入手,刻画了壮族的民族形象,起到民族文化的符号作用。
三、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电影《狼兵吼》中,在女性身份的塑造上,给予了身份对等的设定,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形象和发展。往往抗日前线士兵以男性群体为主,而《狼兵吼》中运送三七药物的主要负责人为陆小妹和阿紫,两人看起来都是柔弱的女性形象,但关键时刻英勇斗争,将女豪杰的气概展现在电影中。陆小妹为了实现女性自我身份的价值,毅然决然的选择参军队伍,在形象建构上,女性的崛起打破了常规女性的身份定位,尤其展现了少数民族女性的独立形象。
四、电影存在的问题
(一)广告电影
《狼兵吼》主要线索为护送三七神药到前线,对三七功效的介绍,从日军、滇军、共产党三方,不断重复和提醒,容易将受众脱离出原本的故事氛围,造成故事创作的错位表达。从电影创作角度来说,这削弱了电影的艺术手法表达效果,不利于少数民族电影形象的有效建构。
(二)剧本漏洞
电影中对于人物的把握和常规逻辑的设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阿紫躺在陆小妹怀里,已经奄奄一息,口吐鲜血也说不上话,但陆小妹一行人被日军包围时,阿紫突然从地上爬起来制止日军的围攻,从正常逻辑出发来看,这样的设定太魔幻,个人英雄主义过于明显,违背了正常的叙事思维。此外,侬三一人往日军埋伏地前行,一路畅通无阻,行动自如,丝毫不受地形和日军的影响。主人公光辉过于明显,反而使抗日民族电影在某些方面变味,观看效果不尽人意。
五、结语
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情况来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影像风格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模式,从各个角度展现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电影的传播,使得这一类民族文化建构了属于自身的民族形象,这对中国的民族融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效果。随着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变得越来越深入,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因此可以传承和受到其它观者的理解,这一点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显得尤为重要。从大环境来看,目前少数民族电影在中国电影环境中仍旧是面临“边缘化”、“小众化”的境况,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了解变得格外严峻,为了有效传播,因避免上述总结的问题,更好的构建民族,让少数民族电影真正的受到主流文化意识的肯定,这样,真正融合的文化才是创作者所希望看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