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檀山沟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地质问题浅评

2018-03-27

山西水利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风化层坝址基岩

李 嵘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4)

1 工程概况

檀山沟水库位于盂县檀山沟村上游的檀山沟河干流上,主要用于解决盂县工农业灌溉以及生活用水。水库大坝拟采用堆石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顶相对高程为40.9 m,坝基底相对高程为1.5 m,坝底最大宽度为34.25 m,拟建水库正常蓄水位相对高程为34.7 m,设计洪水位相对高程为37.15 m,校核洪水位相对高程为39.45 m,库容为122.0×104m3。

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坝址位于檀山沟村上游约1.4 km处,该处河流流向为N72°E,河床地面相对高程为3.0~8.5 m,河道宽约 260 m。河谷呈“V”字型,左岸坡坡度 30°~35°,右岸坡坡度50°~55°。两岸坡大多基岩裸露,局部被松散层覆盖,松散层厚度小于5 m。

坝址区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基岩风化,由于岩体较完整,矿物颗粒细微均匀,结构致密,风化程度相对较弱。强风化带表现为岩体裂隙发育,岩石棱角不清,锤击易碎,断面可见新鲜面,用镐可挖掘。弱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石棱角可见,岩体多被切割成小块状,裂隙间有次生矿物充填,锤击声脆,断口为新鲜面,不能用镐挖掘,需爆破开挖。左岸基岩强风化层厚2~3 m,弱风化层厚4.0~6.0 m,右岸基岩强风化层厚3~4 m,弱风化层厚4.0~6.0 m,坝基强风化层厚1.5~3.5 m,弱风化层厚2~3 m。岩体中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风化程度较变质二长花岗岩强烈。

2.2 地层岩性

坝址区覆盖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pl),岩性为含碎、块石浅黄色低液限粉土,厚0~5 m;全新统洪冲积(Q4pal),岩性为卵石混合土、级配不良砾,厚0~2 m。坝址区基岩为中生界龙华河群榆林坪组(Arlny)岩层,岩性以变质二长花岗岩为主,夹有少量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2.3 地质构造

坝址区岩层产状在右岸坡不明显,左岸为N20°~30°E/NW∠5°~8°,从垂直河谷的剖面上看,岩层在总体向上游倾斜的同时还向左岸微倾。

区内发育有节理裂隙,左岸节理裂隙主要发育一组:N0°~20°W/SW∠70°~90°。裂隙多微张与闭合,泥质充填或无充填,延伸不远,裂隙多发育于黑云角闪片斜长麻岩中,而二长花岗岩体则发育较少,与河流近于垂直。

2.4 水文地质

坝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变质岩类裂隙水,赋存于变质岩裂隙孔隙中。两岸钻孔地下水位均高于河谷水位,地下水由两岸补给河床。

河床地下水位埋深1.0~1.5 m,水位相对高程为4.5 m左右。

从钻孔压水试验分析,基岩透水率多小于10 Lu,属弱透水层,在坝基埋深14 m以上局部地段吕荣值达13.3 Lu,属中等透水层。总体分析,基岩强风化层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与新鲜层属弱透水层。

2.5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榆林组变质二长花岗岩:干抗压强度103.6~139.4 MPa,平均值 121.1 MPa;饱和抗压强度(Rc)为70.4~99.8 MPa,平均值为 86.2 MPa;天然密度为 2.61~2.67 g/cm3,平均值为 2.64 g/cm3;饱和密度为 2.64~2.70 g/cm3,平均值为 2.67 g/cm3;饱水率为 0.16%~0.35%,平均值为0.21%;饱和变形模量为(2.13~2.49)×104MPa,平均值为 2.23×104MPa;饱和抗剪断试验,C′为 30.8~39.7 MPa,平均值为 34.3 MPa,Φ′为 28.9°~33.4°,平均值为31.2°;泊松比烘干状态时为0.20~0.25,平均值为0.23,饱和状态时为0.22~0.29,平均值为0.25;软化系数为0.66~0.76,平均值为0.71。

榆林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干抗压强度为102.3~130.2 MPa,平均值为 119.5 MPa;饱和抗压强度为 71.1~92.6 MPa,平均值为 86.5 MPa;天然密度为2.69~2.75 g/cm3,平均值为 2.72 g/cm3;饱和密度为2.70~2.76 g/cm3,平均值为 2.73 g/cm3;饱水率为 0.19%~0.25%,平均值为0.22%;饱和变形模量为(2.12~2.56)×104MPa,平均值为 2.23×104MPa;饱和抗剪断试验,C′为 29.8~32.5 MPa,平均值为 31.1 MPa;Φ′为29.9°~31.8°,平均值为 30.8°,泊松比烘干状态时为0.21~0.27,平均值为 0.24,饱和状态时为 0.23~0.32,平均值为0.27;软化系数为0.70~0.75,平均值为0.72。

据坝址钻孔物探声波测试,岩体纵波波速范围值左岸为 2 167~4 393 m/s,右岸为 3 277~4 405 m/s,坝基为 3 027~4 341 m/s。

3 坝址区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3.1 建基面选择

坝基基岩强风化层承载力低,不能满足坝基持力层要求,坝基基岩强风化层厚1.5~3.5 m,弱风化层厚2~3 m。建议将坝体置于基岩微风化层。

3.2 坝基渗漏

坝基基岩渗漏主要是变质岩风化层的渗漏。经估算,坝基渗漏量约为479 m3/d,建议对坝基特别是强风化层进行帷幕灌浆处理。

3.3 绕坝渗漏

从两岸坡钻孔压水试验资料分析,坝体左岸透水率最大为9.0 Lu,右岸透水率最大为5.67 Lu,小于10 Lu,属弱透水层。定量估算左岸绕渗量约126 m3/d,右岸岸绕渗量约34 m3/d。建议采取适当帷幕灌浆防渗处理。

3.4 坝肩抗滑稳定性分析

左坝肩为岩质边坡,岩层属于中生界龙华河群榆林坪组(Arlny)厚层-巨厚层变质二长花岗岩夹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整体边坡陡立,坡度为40°~45°。左坝肩岩层产状为 N20°~30°E/NW∠5°~8°,倾向山里偏上游。岩体内主要发育一组节理裂隙,产状为N0°~20°W/SW∠70°~90°,走向与坝肩近垂直,岩层与节理裂隙的组合关系对岩体稳定较为有利,岩体宏厚,岩石坚硬,岩体无软弱夹层,下游无临空面,分析左坝肩边坡整体稳定性好,岸坡稳定。

右坝肩为岩质边坡,岩层属于中生界龙华河群榆林坪组(Arlny)厚层-巨厚层变质二长花岗岩夹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坡度在正常蓄水位以下约为50°,在正常蓄水位以上为30°~35°。右坝肩多由巨厚层的变质二长花岗岩组成,岩层产状不明显,发育顺河向的卸荷裂隙及强风化岩体,强风化岩层厚2 m左右,岩体内无软弱夹层,弱风化及新鲜岩石坚硬,下游无临空面,分析右坝肩边坡整体稳定性好,岸坡稳定。建议对右坝肩进行削坡处理,清除强风化岩层和破碎岩体。

3.5 坝基基坑涌水

河床中有河水流过,河床基岩为变质岩,强风化层中有基岩裂隙水存在,地下水埋深较浅,施工过程中存在基坑涌水问题,需采取排水措施。

3.6 地基承载力及开挖边坡

坝址区各岩性承载力及开挖边坡地质值建议如下:变质二长花岗岩强风化层0.6~0.8 MPa,弱风化层 2.0~2.5 MPa,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强风化层0.4~0.6 MPa,弱风化层 1.8~2.0 MPa。开挖边坡地质建议值:基岩1∶0.3~1∶0.5。

4 结语

通过对坝址区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可知坝址区坝基、坝肩稳定性较好,主要存在坝基渗漏、绕坝渗漏等问题,建议加强施工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风化层坝址基岩
缺水基岩山区蓄水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属性分析
岩质边坡风化层的关键滑动面及其稳定性研究
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合肥地区古近系红层岩土工程特性分析
犬木塘水库工程各比选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选择
新疆北疆地区某水库坝址方案比选分析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大西沟水库大坝设计方案综合比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