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路径及对策建议
——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

2018-03-27徐秀英

财政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农村

徐秀英

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下辖14个区(县、市),共有2449个村(社区)级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其中村级组织2060个,社区组织389个。2015年,全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7.86亿元、净收益47亿元、当年可分配收入56.99亿元,拥有总资产达1249.03亿元、净资产691.85亿元。近年来,全市积极开展村级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效显著,涌现了如浙江首富萧山航民村等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但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在阐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剖析存在困境的原因,提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一、面临的困境

(一)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经济较为薄弱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一般城中村、城郊村等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纯农村地区、山区则较为薄弱。首先,从杭州市全域范围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全市2449个村中,2015年总收入10万元以下村有353个,占总村数的比例为14.41%;500万元以上的村有344个,占比为14.05%。其次,从不同区(县、市)之间的差异来看,杭州市区范围的10个区(除富阳区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4县(市)相对较低。2015年,村均总收入最高的为拱墅区,达3056.89万元,最低的是淳安县,仅为24.09万元。再次,从各区(县、市)内部来看,差异也十分显著,如西湖区119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2015年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有14个村,1000万元以上的有40个村。

从当年可分配收入来看,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更为薄弱,2015年,全市有842个村当年可分配收入在20万元以下,占全市2449个村的34.38%;10万元以下的有619个,占25.27%;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有227个,占9.27%。

(二)不少村经营性收入偏低,补助收入占比较高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包括直接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直接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投资收益为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高低是衡量村级集体经济强弱的重要标志(张忠根、李华敏,2007)。一是从直接经营收入来看,2015年,全市2449个村,村均达189.34万元,有61.09%的村直接经营收入在10万元以下,无直接经营收入的村占比达49.24%。其中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分别有86.56%、88.75%和95.53%的村,其直接经营收入在10万元以下,无直接经营收入的村占比分别达84.41%、78.33%和72%。同时,直接经营收入以物业租赁收入为主,全市2422个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物业租赁收入占直接经营收入的比重高达72.18%。二是从发包及上缴收入来看,2015年,全市村均为39.76万元,其中淳安县、临安市村均分别仅为1.71万元、5.60万元。发包及上缴收入主要来源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把未分包到户的山林、耕地、水塘等进行发包,但实践中往往采取期限较长的接近买断式的租赁模式,该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但收入缺乏持续性。三是从投资收益来看,2015年,全市村均仅为16.06万元,其中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村均投资收益分别仅为0万元、0.63万元和1.88万元。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级集体土地大面积被征用,导致征地补偿费大量增加,大大增加了货币资产。2015年,全市村均货币资产达1163.88万元,占流动资产的57.29%。但从目前的资金投向看,大部分还是采取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的办法,资金的收益率较低。

由于经营性收入较低,政府补助收入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现象在临安市、淳安县表现得尤为突出。2015年,临安市、淳安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56.28%和50.14%,其中相当数量的村级集体经济基本依靠政府补贴,造血功能较弱。

(三)部分村集体收不抵支,集体经济负债较重

部分村由于集体经济收入较低,但却承担着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刚性支出。同时还承担着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延伸政府行政职能等支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道路及水利设施、文化设施、绿化保洁等公益事业逐渐成为农村重要的支出项目。根据杭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测算,近年要维持村级组织正常有效的运转和兴办公益事业等各项费用总计最少约需要30万元。按此推算,2015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有862个村,也就是最少约有35%的村其集体经济收不抵支。2015年,全市当年村均新增负债85.81万元,村均累计负债总额达2275.13万元。

兴办公益事业成为村级负债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4个县(市)这一现象比较严重。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临安市村级集体兴办公益事业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依次达44%、22%、21%和16%。另外,上述4个县(市)绝大多数村负债较重,如2015年临安市298个村中,村级债务总额10万元以下的仅有7个村、100万元以上的有244个村。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时难以“轻装上阵”,集体经济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二、原因分析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有些区(县、市)及乡镇(街)各级领导同志并不是很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为村级集体经济越发展,村干部越腐败,农民上访事件就会越多(张忠根、李华敏,2007)。同时,由于村级组织换届的期限较短,村干部的频繁调整,使得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设想。不少村干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也认为村里没钱最好,有钱怕管不好,怕群众有意见闹事。村干部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等思想难转变(翁洪伟,2014)。在理念上,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在行动上,“等、靠、要”,不敢有大的动作。最终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没有创新和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比较窄

首先,不少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物业经济,但物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全市除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镇村等有条件发展物业经济外,其余村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同时,部分村由于物业档次不高,加上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使得物业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村级集体经济未能有效地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当前杭州市处在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与加工、流通、销售、服务有机结合,形成“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农业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但是,杭州市绝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未能有效地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未能将现代农业发展中取得的部分利益留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也未能在农业新型业态发展中寻找新的商机。另外,村级集体经济以封闭型的社区经济为主,产业规模较小。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局限于自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属于封闭型的社区经济,没能走出社区寻找开发项目,或参股到其他市场主体中进行投资经营。集体经济单兵作战,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

一是农村产权权能有待激活。尽管目前大多数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允许股权在内部流转,但其主要功能仍被视作利益分配的依据,股权背后依附着社员资格所固有的宅基地再次无偿分配权和土地承包权等,从而导致股权在实践中难以流转起来。同时,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另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滞后,2010年10月,杭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成立,虽然在区(县、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但基本没有运行,资产评估、合同鉴证、纠纷调解仲裁等配套制度未能及时跟进。

二是“政”、“经”不分。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244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后,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虽已建立,但多数村存在董事会与村两委交叉任职现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三位一体”,这一现象在改革初期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如果长期不能实现有效分离,难以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李光熙,2008)。

三是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仅有少数村设置“职务股”等相关的股种,如拱墅区积极探索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职领导班子成员“职务股”制度,“职务股”的设置将个人的利益与合作社的经营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大多数村没有采取相关的股权激励措施,也没有采取“经营班子年薪制”等其他激励措施(徐秀英、赵兴泉、沈月琴,2015)。董事会等经营管理人员报酬一般只能拿到由上级政府核定的工资薪金,最多也只是设置非常简单的奖励报酬或工作津贴,从而影响了经营管理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存在股份经济合作社中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没能有效发挥、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制度不健全、农村审计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四)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首先,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较低。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未设置经理层,董事会成员既是决策者又是经营者,且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较低。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量有头脑、有胆识的能人普遍外出经商,导致经营管理队伍素质普遍偏低,极大地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其次,基层农经管理队伍建设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基层农经队伍建设滞后、乡镇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不健全,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会计人员大多由乡镇农经人员兼任,乡镇农经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唐敬国,2012)。同时,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三资”管理有待加强。

(五)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有待加强

一是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尤其是近年来,政府推动的工作较多,新农村建设中各项工程项目资金一般都需要村级自筹资金予以配套,且项目建设后维护运行费用较高,往往也由村级组织承担,这大大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压力。

二是财政扶持方式有待改变,税收负担过重。2012年至2016年浙江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经济。2013年起,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扶持物业建设、特色产业和旅游休闲等项目,但由于主要采取分散扶持及一次性投入的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同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政出多门”,缺乏通盘计划,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税收政策上视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公司企业,普遍按照企业的标准对村集体经营项目征税,税收负担大为加重。如据工商登记后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反映,其发展物业经济时,应交税费有房产税和租赁营业税、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还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股东个人分红所得税。

三是土地落实及贷款难。不少地方村级发展用地指标难以落实,导致一些村陷入了有钱、有项目却无土地发展的困难局面。同时,由于工商登记后会加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税费负担,使得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愿进行工商登记,而未经工商登记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得不到认可,导致金融机构很少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放贷款。2015年底,全市在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2422个村中,仅有1083个村申领了工商执照。

三、发展路径

(一)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资产、区位等优势,因地制宜地寻找发展路径。(1)大力发展村级物业经济。城中村、城郊村及铁线沿线、商贸工业及教育园区附近的村,应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村集体留用地和存量资产、集体建设用地兴建职工宿舍、标准厂房、写字楼、商铺店面等,提高物业档次,通过租赁经营增加集体收入。(2)加快发展村级资源经济。资源较为丰富的村,可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旅游景观、水及太阳能资源发展集体经济。通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者采取反租倒包等形式,集中连片流转农户的土地、山林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创办或参办经济实体,发展具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投资小水电的开发,多途径与光伏公司合作,依托扶贫项目,建设屋顶光伏电站,增加经济薄弱村的收入。(3)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对于特色农业发展较好的村,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优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紧紧抓住杭州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良好的契机,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接团分客、统一结账收费的“四统一”模式运营乡村旅游、民宿经济(钱霞芳、缪细央,2014)。大力发展仓储物流服务业,加强农产品推广和展示平台建设。另外,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劳务承包方式承接社区服务、镇村公路绿化养(管)护、家政服务、河道保洁等工作。有条件的村可成立物业管理等专业服务公司,提供本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维修管护等服务。

(二)抱团发展,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抱团发展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一村单打独斗面临的产业规模小、发展资金少、发展成本高、增收平台少等问题的有效途径。(1)抱团发展物业经济。一些城中村、城郊村由于受规划和用地指标的限制,各自为政很难促进大的项目。为此,可联合投资,共同建设物业项目,引进电子商务、研发设计、金融保险、商务办公等智力型企业入驻。同时,山区、地理位置偏僻的村应充分利用杭州城西科技大走廊、高教园区建设等契机,联合兴建或者购置物业,由区(县、市)镇(街)统一操作,抱团异地兴建、联村共建“飞地”物业项目。(2)联合组建经济联合体。鼓励由多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联合组建经济联合体,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抱团发展集体经济。尤其是市区范围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通过村与村联合,由村级股份合作社参股抱团组建集团公司,打造一批整体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较高的大型旗舰型公司,克服单个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弊病。(3)强村帮带弱村共同发展。要积极放大名村(如萧山航民村等)的效应,鼓励强村与周边弱村联合,尤其是强村的企业与弱村联合,探索“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共建长效机制。

(三)异地发展,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异地发展可以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实现劣势地区借势发展、优势地区强势发展。(1)异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农业新型业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城郊村中一些有农业知识、掌握种植技术和有农产品营销经验的农民失去了发展平台和机会。应鼓励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到周边的村、乡镇等承租土地,以劳动为主要纽带,异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用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人才优势等在外地发展农村电商及仓储物流、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农业新型业态。(2)异地投资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充分利用集体积累的闲置资金,通过股份合作、参股投资成长性良好的企业,享受企业成长的福利,变货币资金为经营性资产。以资本为主要纽带,进一步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程渭山,2017)。从大的方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所谓双层经营就是家庭经营和集体的统一经营并存(李武装,2017)。这从根本上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下公共服务尚难以均等覆盖农村,更需要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来弥补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对此,各级政府领导和村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建议区(县、市)、乡镇(街)两级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区(县、市)四套班子负责人包干到乡镇(街),乡镇(街)负责人包干到村,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为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有条件的村应积极创新组织形式,可以以股份合作社为母体,根据项目经营的需要,投资设立子公司;吸收内外投资,将股份经济合作社转化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将股份经济合作社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公司化改造;允许股东自由组合,剥离优质资产另行投资设立新公司等。

二是激活农村产权权能。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流转、有偿退出及抵押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享改革带来的红利。加快建立市、区(县、市)、乡镇(街)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制定资产评估、合同鉴证、纠纷调解仲裁等配套制度,完善交易市场功能,更好地搞活农民集体财产权能,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公开、公正、公平交易,提高交易价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正确处理好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理顺村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要积极探索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以“选民资格分离、干部管理分开、账目分开、职能分开、议事决策分离”等为特征的“政经分离”。

四是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绩效与经营者收入挂钩,对经营收入较好的城中村、城郊村及园中村,可积极探索“经营班子年薪制”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探索股权激励机制,设置经营管理“贡献股”或“职务股”,鼓励股权适当向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集中,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监督约束作用,进一步健全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及农村审计制度,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专项审计行动,对近年来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村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资金较多的村主要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三)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选拔和引进高素质的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人品好、素质高、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选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对社会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引进“独立董事”,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其次,加大培训力度。着重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拓带头人的视野,提高他们把握市场、识别市场风险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后备队伍和青年农民,将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农民充实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队伍里。再次,加强基层农经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农经队伍体系建设,落实人员,配强队伍,将基层农经管理纳入政府职责范畴。完善乡镇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乡镇会计委托代理机构性质、编制和人员,落实待遇。加强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设立集体资产专管员,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四)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村级公益事业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负担,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强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做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农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项目要统筹安排建设和管护资金,既要重建设也要重管护。

二是转变财政扶持方式,加大各项税费优惠。摒弃以往撒胡椒面的分散扶持方式,探索将财政扶持资金转换为资本金入股投入经营的机制。在区(县、市)层面成立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有限公司,将全县所有村尤其是经济薄弱村全部纳为公司股东,集中多村的扶持资金发展集体经济。整合现有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扶持资金项目,集中财力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放大财政资金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效应。对改革后产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可参照合作社法人性质,进行税收减免。或经税务部门认可后,进行先征后返,也可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公司制企业的税收,给予集体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明确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股份向农民进行分配的收益,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是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建立党政机关领导和干部联系帮扶责任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实施一个(或两个)乡镇(街)对接一个高校或科研机构,把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导入农村,帮助其理清思路,联系帮扶资源,落实帮扶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是加强用地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在年度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允许以用地指标异地置换物业,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薄弱村异地集中联建村级物业的需求。涉农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信贷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在信贷支持上实行计划优先、利率优惠。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资金参股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村级闲置资金的收益。

[1]张忠根,李华敏.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基于浙江省138个村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7(8):64-70.

[2]翁洪伟.萧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新农村,2014(4):14-15.

[3]李光熙.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与政策建议[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3-6+36.

[4]徐秀英,赵兴泉,沈月琴.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以浙江省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5(10):69-73.

[5]唐敬国.加强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意见[J].中国农业会计,2012(11):4-5.

[6]钱霞芳,缪细央.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新农村,2014(8):16-17.

[7]孔红.习水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N].遵义日报.2011-02-28.

[8]佚名.路桥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7(11):17.

[9]李武装.重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权[J].现代经济探讨,2017(2):62-65+87.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农村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