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研究

2018-03-27

山西建筑 2018年33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海绵雨水

杨 永 平

(侯马市住建局,山西 侯马 043000)

海绵城市理念是体现城市弹性适应的重要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将城市的水资源存放起来,并对污染水资源进行净化,确保水资源能够循环利用。从而使得城市能够适应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改善城市的整体的服务能力。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引导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展开研究,分析具体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研究海绵城市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探析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详细内容如下。

1 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

城市在正常服务中会受到气候、资源等问题的影响,干扰城市的服务质量。海绵城市理念是通过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建设措施,促进城市具备海绵的弹性适应能力,进而使得城市能够雨季涵养水资源,并在干旱季节实现对雨水的利用,还可实现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置,最终保障城市的抗旱和排涝能力,达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能够减少气候、水资源等对城市服务的负面作用。此外,海绵城市还拥有良好的灾害应对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气候情况,能够构建高质量的城市环境。

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社会公众更加追求城市的整体美观、舒适和健康等特性。这样也就为海绵城市理念的适用提供了基础。目前,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为海绵城市理论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支持。

在具体的海绵城市理论中,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城市的弹性适应能力,应对当前城市环境破坏,绿地、湖泊等减少所致的自然灾害频发问题,保障城市的整体环境。而且,海绵城市理念中,还与低碳理念具有联系,借助构建绿地、花园等,实现对城市内部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保护城市原有生态平衡。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达到建筑节能环保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合理的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运用,可综合提升城市的弹性适应能力,确保城市的整体服务能力,为城市居民构建良好的生活空间。

2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

为保障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效果,需要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遵循相关原则,现对具体的原则分析如下。

2.1 以实际为切入点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各项建设任务需要站在城市的所处区域环境的基础上。故此,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应加强对城市经济状况、水环境、雨水资源等的研究,并将这些内容作为规划建设的基础。从而保障海绵城市的合理建设,并提升城市服务能力。

2.2 以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心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保障生态的整体稳定性,注意规划建设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全应囊括水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建筑安全等,避免规划建设不合理所致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此外,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应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进而保障海绵城市的顺利建设。

2.3 规范化建设

所谓规范化建设,是指在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而且,这一规划方案需站在全局角度,统筹生态和建设之间的关系,确保二者和谐统一。再注意对城市水文地质数据等的分析,确认建设对城市的作用和影响。保障设计不偏离实际,不出现成本过高问题,且设计能够全面充分。并且,在具体的建设中,各项建设措施均需遵循设计执行,推动城市规划建设质量提升。

2.4 经济性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需遵循经济性原则,即为具体的规划建设中,应该联系城市的经济水平,避免过于追求高新技术而忽略城市实际经济水平的问题。并且,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严格控制建设成本,确保规划建设的经济可行。

3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

在明确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对具体的规划建设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3.1 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

道路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核心,道路规划建设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能力与居民的出行便利程度。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规划建设中,道路应选择可渗透路面,避免道路表面积水。再配置过滤装置,实现对透水的过滤,便于路面透水的净化和利用。于道路两侧构建绿化带,承担雨水的收集任务,体现海绵城市的基本特性,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道路两侧绿化带设置中,通过建设地下存储空间的方式,实现雨水的采集。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全面改善路面排水,还有助于雨水资源的利用。此外,还应对人行道进行相关优化,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消化。

3.2 城市规划中建设水系统

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中,应构建水系统,进而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次利用。对于水系统的建立,可大致分为两种方案:1)结合河流等湿地完成水系统构建;2)建立绿地广场,并利用天然储水和净水场所。水系统的建设,可配合河流湖泊、绿地等,在实现水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满足排涝的目的,并完成水资源的净化。具体的水系统建设中,需要结合城市实际湿地情况,确保水系统符合实际需求。

3.3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结合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的结合,同样可以满足海绵城市理念的需求,并且能构建美观建筑。将二者有效结合,于建筑屋顶构建雨水花园,借助吸水植物,收集雨水,最终实现循环利用。但是,在具体的建设中,应注意对屋顶材料的控制。可选用砾石层、砂层、植被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的方式。再借助排水管,将多余雨水排除,用于周边植被灌溉,满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此外,加强对人工绿地和园林的建设,增强城市洪水弹性应变能力。

3.4 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构建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应构建完善的雨洪管理系统。它涉及的内容相对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并注意各个部分协调。最初应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遵循“三分建,七分管”的管理特点,将其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其次,注意对相关先进技术的运用,配合仿生人工海绵体的方式,增强收集能力。再配合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洪涝情况的分析,为具体管理提供帮助。

4 结语

文章研究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先对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主要探究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发现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建设规划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保障城市的洪涝弹性应对能力。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并保障具体规划建设中遵循这些原则,保障规划建设合理可行。最后,结合城市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入手,综合提升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积极推动城市的整体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