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峡咸阳灌区渠道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8-03-27马鹏彦

陕西水利 2018年3期
关键词:支渠渠道管理人员

马鹏彦

1 工程概况

宝鸡峡咸阳灌区地处渭北高原最大的灌区——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的最下游,东西较长,南北狭窄,呈带形分布。辖区渠道工程由北干渠、南干渠、塬下干退及东三支渠、咸一支渠、咸二支渠、咸三支渠等干支渠组成,共计23条,长207 km,其中干渠53 km,建筑物177座;支渠长154 km,建筑物665座。斗分渠道2311条,总长1178.9 km,主灌咸阳市秦、渭两区及礼泉、兴平、泾阳、高陵等县(市)24个乡(镇)的农田,设施面积共计55万亩。

2 运行管理现状

宝鸡峡咸阳灌区干支渠自1971年建成通水后运行至今,已历经四十余年,管理体制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后来的适合关中灌区特色的股份合作制、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形式,运行渠道也从最初的土渠,逐步改造成现在的混凝土衬砌渠,无论从管理体制和工程本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灌区的管理运行机构从上至下分为四级,具体为:管理总站—管理站—段—斗。灌区推行划段管理,以斗为单位实行“丁”字型管理责任制,并与地方县(区)、乡镇、村组建立联防体系。这种管理运行模式,落实了责任,减少了中间环节,使灌区的服务功能得到明显增强。而近年来,随着世行贷款及节水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实施,灌区渠道工程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咸阳灌区内干支渠衬砌率已达到100%,建筑完好率也提升到90%,渠道输水能力明显提高,灌区年均用水量达3400万m3,占宝鸡峡全灌区用水量的23.2%。良好的管理使灌区渠道工程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进步的同时,灌区渠道运行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3 存在问题

3.1 部分渠道设施老化

虽然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但宝鸡峡引渭灌区工程建成四十余年,多年运行使部分退水渠和末级渠系水毁严重,几个退水渠淤积堵塞,退水能力显著下降,部分斗渠建筑物破坏失修、渗漏严重,末级渠系设施较差,斗分渠建筑物损毁严重,渠道衬砌率低于50%,有效利用率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渠道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3.2 巡护存在疏漏

由于整个工程线路长、覆盖面大,所以在安全巡护上,存在一些疏露点,一些地处偏远、道路难行的地段成了管理员巡护的薄弱环节,沿渠厂矿企业违规排污、非法取土,群众乱抛杂物、盲目侵占等现象屡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极大的影响到渠道工程的运行管理。

3.3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机构调整,灌区管理人员调动替换较为频繁,而网络的推广、技术的更新,都对灌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管理队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工作中缺乏有效应对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在检查巡护和应急抢险中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时有漏洞。

3.4 存在人为破坏渠道设施现象

部分群众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水法一知半解,常常为一已私利破坏渠道设施,如擅自在渠道上开口引水,非法在护坡上取土,随意破坏量水设施、挖除界桩等,这些人为的破坏,都给渠道工程带来了了很大的损失。

3.5 部分渠段“三乱”现象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及认识不够,灌区渠道工程沿途的一些企业和个人,随意排放工业污水、丢抛垃圾废物,致使渠水变质、杂物壅塞,既影响到渠道安全运行,又造成环境污染,据检查统计,全灌区发现乱排放183处、乱搭建4处、乱挖伤2处,“三乱”现象急待解决。

4 建议措施

4.1 加大投资力度

虽然灌区内干支渠已全部衬砌,但部分退水渠淤积严重,涵洞渗水、倒虹柴草沉底,末级渠系有60%的渠道是土渠运行,水量损失较多,以上种种问题,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些资金仅仅依靠国家的投入尚显不足,应考虑在政府投资基础上扩大融资范围,力求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

4.2 加强渠道维修与巡护

渠道的维修一般分为岁修、抢修与常修。在保证岁修与抢修工作的同时,我们重点要做好常修工作。常修是指工程的日常维护与养护。这项工作需要管理单位仔细认真、持之以恒。每次放水前,管理单位应对渠道进行全面排查,铲草除淤,发现鼠洞裂缝,要及时堵灌填塞,做好混凝土衬砌板勾缝、建筑物维修等等工作,要尽可能排除影响放水的一切不利因素。停水后,要对出现破损、垮塌的渠道进行填补,对渠内淤泥、杂草进行清除,从而确保渠道全年完好。停水期间,管理单位也应派人进行定期检查,避免因无人巡视渠道及建筑物遭到人为破坏。并应组织人力物力搞好一年一度的冬春修工作,保证渠道安全运行。

巡护工作对渠道工程的长治久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干、支渠道的日常巡护应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巡护的内容应包括:检查渠道有无沉陷、裂缝、滑坡、塌岸及外坡渗水等现象;检查渠道有无鼠洞、坟墓、地穴等隐患;渠道内有无砖石、瓦块、柴草、树枝等堆积物;检查渠道衬砌砼板有无裂缝、掏空、破损;检查渠道建筑物是否堵塞;大风大雨之后,检查渠道护坡植树是否有倒斜影响过水现象;检查渠道有无破坏、侵种及挖口等现象。

行水期间,管理人员应每天巡护两次。干、支渠道的险工段,必须日夜巡护,每两小时巡护一次。应注意检查渠内壅柴草、树枝及壅冰等。若接到暴雨通知,要加强巡护,并通知联防组织作好抢险准备,冬季行水,若气温低于-4°C时,管理站必须组织管水人员日夜巡护,并准备破冰工具进行打冰,以防渠道壅冰决口。

4.3 加强专业培训

人员素质是工程运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管理效率的高低,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管理单位应建立管理员培训基地,每年坚持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工程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掌握工程性能和有关地质、地形等相关资料。管理单位还可通过选送部分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短期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等途径,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4 加大宣传力度

要管理好灌区工程,做好灌区群众的思想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维护,渠道工程安全管理才会长治久安。管理站应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向灌区群众大力宣传水法制度,组织群众坚决与那些有害于渠道工程安全的不良行为做斗争,如在渠道内外坡种植庄稼和放牧,破坏渠树、向渠内抛掷砖石、倾倒垃圾等,更不得挖毁渠身开阔道口、破坏界桩、斗门桥梁等设施。

4.5 加强“三乱”治理力度

“三乱”现象对渠道工程存在极大的破坏性,无论是排污或丢抛废弃物,对渠道的运行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管理单位应按照管理权限沿渠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健全台账,详细标明问题渠道隐患所在具体位置(桩号)、程度和类别等主体信息,联合地方政府,逐一排查治理,对实施“三乱”的个人及单位依法进行阻止与警告,赢得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对灌区渠道排污口进行封堵取缔,促使灌区渠道运行进入良性化。

5 结语

目前,针对灌区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管理总站也在积极改进中,如成立水政执法大队,对各处排污口逐一进行封堵,增加管理员培训次数及内容,加强渠道管护等,通过各方努力,“三乱”治理已初见成效,几处渠道隐患也在巡查中成功发现排除,灌区渠道运行管理正一步步向正规化、科学化迈进。

猜你喜欢

支渠渠道管理人员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书业如何拥抱新渠道?
青州张庄灌区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分析
渠道流量及流量分段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家依闸口东支渠抗冻胀设计
安阳市灌区支斗渠管道化改造可行性分析
渠道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