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8-03-27福建省建瓯市峻德中学叶雪华

学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具书课外阅读习惯

福建省建瓯市峻德中学 叶雪华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的广泛施行,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美化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有必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指在学习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的精力、注意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文章、探求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情境激趣。

大部分的初中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对生活充满想象、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但理解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在充满生机、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从而带动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与作者在情感、思想上产生共鸣,增加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诗歌《雨说》时,现在的孩子不了解作者郑愁予先生当时作诗的历史背景,很难体会文革时期作者的心情。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播放春雨的视频片段,再现文革时期孩子们的生存、生活状况,让学生感受作者借雨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关爱之情。这样创造情与景相互交融的场面,增加了阅读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有趣的课堂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表演、比赛、研讨会等,目的是在这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文中出现的不同人物:皇帝、大臣、骗子等,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内容、研究人物心理,让学生们快速融入到文章介绍的场景之中,深刻体会不同人物形象的不同性格特征,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昂、精神气十足,将皇帝的昏庸懒惰、大臣的阿谀奉承、骗子的阴险狡诈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课堂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文章主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不少,但取得的教学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善于朗读背诵名篇名句,不善于查阅工具书,不喜欢看课外读物等。

1.学生朗读背诵习惯的培养。

初中时代,是学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背诵一些名篇名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背诵形式,如:配乐诗朗诵、诗词朗诵比赛等,在开放、活泼的比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给予他们展示自我、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语文阅读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朗读背诵的习惯。

2.学生查阅工具书习惯的培养。

众所周知,工具书是师生最好、最忠实、最可靠的老师。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但由于部分学生怕麻烦而不愿意去查字典、词典,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应该去查阅哪方面的工具书,这一现象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遇到问题,不要去依赖别人,更不要望文生义,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帮忙解决疑难杂症,让工具书带领学生进入知识宝库,让工具书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准备必要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词典》等,让这些工具书帮助学生快速、方便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知道仅靠课本上的阅读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突破语文课堂教学的限制,开拓视野,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为学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打下基础。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第一,传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的体裁、性质不同为学生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记叙文,要重点理清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是倒叙、插叙还是顺叙,分析人物形象、写作技巧,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等,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阅读、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第二,监督、鼓励学生阅读要持之以恒。任何习惯的培养、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次两次就可以做到的,都必须要长久的坚持,课外阅读习惯也是一样。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小组合作进行课外阅读,阅读之后共同分析、讨论阅读内容,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悟,以此来监督、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第三,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初中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稍差,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发展成熟,辨别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教师进行帮助、指导,帮助他们选择一些教育性、知识性强或者与信息化时代相联系的课外读物。

三、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

1.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随时写下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心理感悟,获得的启发,记录文章的主旨思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记录这些零碎的、飘忽的思维、感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读书笔记进行加工、润色,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坚持做好阅读积累。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因素是学生长期坚持做好阅读知识的积累,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优秀文章、名篇、名句供学生阅读,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对文章的重点语句、语境的设置进行认真的分析,提醒学生认真揣摩、仔细推敲、领会文章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或做好笔记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是长期的、漫长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这个道理。只有学生不断的坚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制定《阅读积累卡片》,让学生自己制订周计划,卡片如图所示:

阅读积累卡片

除了做好卡片内容外,还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好词、好段进行摘抄,避免学生出现“泛泛地读”“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在月末或学期末,开展优秀读书卡片的评比活动,并且评选出优秀阅读之星,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记,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积累。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阅读知识的积累,达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1]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余媛芬.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工具书课外阅读习惯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