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自媒体时代我国网络舆论形成的新特征
——以2017年网络热点事件为例

2018-03-27李玉琪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4期
关键词:咪蒙网民舆论

李玉琪

1 我国网络舆论研究的整体状况

自2002年至2017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主题检索“网络舆论”得到相关文献共8945篇,其中博硕士论文有1760篇,核心期刊与CSSCI中共有1662篇;在主题检索“网络舆论特征”得到文献共83篇,其中博硕士文献32篇,核心期刊与CSSCI共10篇。从2002年末开始,网络舆论走入学者的研究范畴,并主要对网络舆论的概念、形成过程、影响倾向及引导与监管四方面展开研究。从知网搜索结果可知,从2002年的5篇到2017年的978篇,学界以网络舆论为研究主题的趋势逐渐增高。

针对本文研究方向,对于网络舆论与政法、政治、控制机制等方面不做概述。在特征层面,谭伟认为网络舆论的个性特点是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冲突性与难控性[1];邓新民认为,网络舆论的快速形成要求舆论引导的及时与交互,多元与分散要求舆论引导的整合与针对性[2]。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研究层面,肖文涛与许小美认为,传播媒介逐渐多元化,参与主体走向“草根化”,舆论的焦点日益敏感,网民行为偏向“群体极化”[3];曹茹、白树亮认为,网络舆论主体主张、维护公共利益,但网络是有缺陷的公共领域,所以网络舆论是带有偏向的民意表达,网络舆论客体往往兼具聚光灯效应和舞台聚光灯效应,网络舆论作为一个过程,带有突出的非理性,但理性是其总体趋向和最终归宿[4];还有学者将高校学生作为舆论研究群体,王永灿从社会、环境、个人等不同层次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理性认知和感性表征的博弈、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偏差、个性彰显和从众倾向的冲突、自我实现和被边缘化的无奈、猎奇心理和娱乐态度的并存”等特征[5]。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及自媒体的盛行,以“自媒体人”为圆心的圈群文化搅动舆论场[6]。自媒体作为网民情绪宣泄的平台,在网络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7年重大网络事件为例,探讨自媒体高度发展后作为过程的网络舆论的新特征。

2 网络舆论的客体分析——客体争执化明显

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1]。伍哈德·切尔德斯等在《公共舆论:特性、形式和作用》中将公共舆论的定义归于这样两个概念:一是公共舆论的功能是在意见的形成和做出决定的过程中的作用,二是公共舆论作为社会控制的功能[7]。该定义是从过程和结果两个角度对舆论进行界定,由此,网络舆论可以从作为结果的舆论和作为过程的舆论来理解[8],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作为过程的网络舆论的研究。

网络舆论直指网络热点事件,网络事件泛指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群体事件,包括网络维权、网络反腐、网上签名、网络民间救助以及在博客、微博、论坛引起的各种网络讨论。网络事件产生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事件起源于网络世界,二是事件起源于现实生活,网民在互联网上对其进行围观和群体性讨论,并且产生网络舆论与现实事件的互动[9]。

本文就2017年网络热点事件为例,将以下两件事件作为参考,见表1。

表1 网络事件的争执性与信源对比

舆论的形成与网络事件的特点有重大关联。越是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事件,越易引发广泛讨论,如榆林产妇事件因双方各执一词,舆论的焦点曾集中于是院方还是家属方没有让产妇剖腹产一事,而这场争论也有潜舆论的作用。

一般来说,舆论有潜舆论、显舆论、行为舆论等三种存在形态。潜舆论是指存在于特定事件之前的公众对社会事物的既有情绪和意见[10]。事件指涉的社会矛盾即人们对该社会事务既有的情绪与意见,一旦有导火索,该意见情绪就会广泛爆发。

3 网络舆论的主体分析——情绪化严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数量越来越多,人们的网络议事习惯也渐渐养成,网络平台使网民成为接收信息与传播信息的积极受众。而舆论除了观点的表达,还有情绪的宣泄层面,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今天,网民情绪的表达对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网民情绪的集合,自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情绪的产生经历了“认知—评价”的过程,人们的情绪会改变对事件的认知,形成不同的社会舆论态势[11]。两个案例中网民的情绪表达,见表2。

表2 网络事件的情感倾向对比

麦奎尔从态度的角度出发,认为大众传媒效果类型包括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等。同样,网络舆论中经过相互讨论,个体或坚持原来的意见,或被其他意见同化,或对某一事件的意见更为强化等[11]。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舆论引导功能逐渐弱化,自媒体对网民的情绪、态度的变化有重要影响。自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发表公正、客观的信息报道,自媒体一般是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个性化色彩浓厚的媒体。自媒体是由一个人(或者非常有限的几个人)来运作维护的彰显出个人风格特征的数字化媒体,这个定义最重要的特点在于:要彰显出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征[12]。

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大量用户的自媒体号通过极具个人主义色彩的文风及观点,带给用户新的阅读体验,是公众情绪宣泄的重要出口。就两个案件,自媒体咪蒙的情绪煽动性远远高于《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虽阅读量同样是10万之多,但在点赞与留言互动层面,咪蒙文章的认可度高于《人民日报》,且在咪蒙2号案件的推文留言有得到17万的点赞数。无疑,自媒体强烈的个性文风与尖锐的观点成为网民重要的情绪宣泄口,在形成舆论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4 网络舆论的渠道

当下,网民对热点网络事件的接收总能更快速、多渠道。艾美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7年5月中国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TOP450》中,《人民日报》稳稳占据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首位,并通篇保持10万+阅读量,而咪蒙是101位[13],其文章也通篇保持10万+阅读量,个人风格特色鲜明,故以《人民日报》与咪蒙公号在热点网络事件的推文为例,且以1号榆林产妇案与2号江歌案为例来比较,分别见表3和表4。

1号案件

表3 《人民日报》与咪蒙的微信公众号就榆林产妇案的推文比较

2号案件

表4 《人民日报》与咪蒙的微信公众号就刘鑫江哥案的推文比较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自媒体的留言区已经成为网络舆论形成的重要渠道口,而官方媒体的新媒体与网民的互动性较落后,网络舆论的渠道更为多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7年上半年舆情分析报告》中信息传播过程中蕴含着传播内容碎片化、情绪多事实少、观点片面等问题[14],这正是由网络舆论的多渠道、多发布者等原因造成,给网民带来繁杂的舆论相关信息。

5 结语

网络是民意汇聚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也是整体民意的重要组成,网络舆论直接反映出网民对社会议题的态度、看法或观点[15]。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作为过程的舆论,网民参与网络事件的渠道越来越多,自媒体在网民情绪表达中有重要作用,网络事件的复杂与争论性都是当前网络舆论的重要特征。

[1]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5):188-190.

[2]邓新民.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J].探索,2003(5):78-80.

[3]肖文涛,许小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现状与引导对策[J].行政论坛,2012,19(6):79-84.

[4]曹茹,白树亮.试论现阶段我国网络舆论的特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2):70-75.

[5]王永灿.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特征及引导探究——基于高校网络舆情诱因的分析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6]张树庭,李未柠,孔清溪.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3):1-2.

[7]张志安,晏齐宏.网络舆论的概念认知、分析层次与引导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5):20-29,126.

[8][德]伊丽莎白·诺尔 - 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 —我们的社会皮肤[M].董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3.

[9]钟智锦,曾繁旭.十年来网络事件的趋势研究:诱因、表现与结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4):53.

[10]陈力丹.舆论学— —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11]张静,赵玲.论网络舆论理性化与情绪化的博弈[J].现代情报,2013(6):24.

[12]魏武挥.自媒体:对媒介生态的冲击[J].新闻记者,2013(8):17-21.

[13]肖文涛,黄学坚.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8):6-12.

猜你喜欢

咪蒙网民舆论
自媒体该从“咪蒙”身上反思什么
“咪蒙”之死:毁三观,终毁了自己。再也不见,毒鸡汤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自媒体,咪蒙个案
咪蒙:语不惊人死不休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