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激电在西藏冈底斯东段努日铜钨钼矿区的找矿效果
2018-03-27傅人康宋家伟
傅人康,宋家伟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6)
1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概况
努日矿区所在区域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之东段南缘、雅鲁藏布江弧—陆碰撞结合带北缘,拉萨弧间盆地的南缘,为燕山—喜山期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形成的一个岛弧型火山—岩浆岩带。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桑日群,为一套具多旋回喷发—沉积特点的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与燕山晚期—喜山期造山作用有关的重熔、同熔型花岗岩以及喜山期碰撞后酸性斑岩在带内出露较广。区域含矿标志层主要为多底沟组(J3d)、门中组(K1-2m)、比马组(K1b)等含矿地层。
矿区所处的区域重力异常梯度变化带和航磁局部异常带与拉萨—桑日韧性剪切带相吻合,在该韧性剪切带周边发现了甲马、驱龙等多金属矿。该区以往在冲江、甲马等矿点(床)开展过少量地面激发极化法和磁测工作,冲江、甲马部分岩矿石的电性参数显示岩矿石间极化率、电阻率差异较明显,且由于矿物成分含量的不均匀,致使同一岩矿类型自身的电阻率变化很大[2]。
矿区处于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哪布异常异常带。该异常元素组分复杂,以Cu、Mo、W为主,三者范围基本一致,浓集中心重合,平面上呈等轴状,向北未封闭。Cu、Mo、W异常强度高,衬度大,形态规整,浓集趋势明显。Au、Ag异常强度也较高,但浓集中心偏南。此外,尚有微弱的Bi、Cd异常。
2 矿区地质特征
地层:矿区风尘砂覆盖面积70%以上,厚0~132m。仅出露上白垩统—古近系旦师庭组和下白垩系比马组第三、第四、第五段(见图1)。南、中、北矿段地层西倾,北矿段地层随褶皱变化。其中:旦师庭组(K2-Ed)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比马组第三段(K1b3)见于北矿段山脚。以普通灰岩为主。比马组第四段(K1b4)为石榴矽卡岩、碎裂变质粉砂岩、凝灰岩、长英质角岩、大理岩等,均含矿。其中石榴矽卡岩、碎裂变质粉砂岩为重要含矿层位。比马组第五段(K1b5)为灰黑色安山岩,未见矿化。
构造:矿区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NE向F1断层、NWW向F2断层、NW向F3断层、NW向F4断层。
岩浆岩:矿区见有多种喜山中晚期侵入岩。主要有石英闪长(玢)岩(δοE3)、石英斑岩(λπ)、花岗闪长斑岩(γδπ)、花岗闪长岩(γδE2))等。这些侵入岩常呈脉状。
蚀变特征:矿区变质作用较弱,以热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形成石榴石层矽卡岩、角岩化粉砂岩、大理岩等,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石榴石、透辉石、透闪石、绿帘石等各类矽卡岩化和成矿期末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区内蚀变主要为层状“矽卡岩化”蚀变,在一些后期穿插的石英脉中可见有少量的绢云母化蚀变,与比马组地层密切接触的石英闪长(玢)岩发生了少量的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蚀变[3]。
3 地球化学特征
图1 地质简图
通过对矿区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得到该区异常以Cu、Mo、W为主,其次Bi、Ag。Cu、W、Mo、Bi、Ag均具有外、中、内3个浓度带,Cu、W、Mo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梯度变化大,各元素异常套合好,浓集中心基本一致。
为了查明异常原因,对矿区的主要石单元采样分析(见表1),得到矿区主要岩石单元的元素分布特征为:
(1)各种岩石中Cu、Mo、W、Ag、Au、Sn 、Bi等元素含量较高。
(2)特别富集Cu的岩石有:石榴矽卡岩、长英质角岩、火山角砾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泥质灰岩、变质粉砂岩等。其含量为区域同种岩石的7~350倍。
(3)特别富集Mo的岩石有:石榴矽卡岩、长英质角岩、变质粉砂岩、灰岩等。其含量为区域同一层位的12~490倍。
(4)特别富集W的岩石有:石榴矽卡岩、长英质角岩、火山角砾岩、石英闪长岩、大理岩等。其含量为区域同一层位的8~2300倍。
(5)富集Ag的岩石有:石榴矽卡岩、长英质角岩、火山角砾岩。
(6)富集Au的岩石有:火山角砾岩、长英质角岩。
4 地球物理特征
4.1 物性特征
表1 岩石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值表
表2 岩矿石电性特征值表
矿区常见岩矿石电性特征见表2。
表2表明,本区各种岩矿石的电性参数变化规律不明显,频散率(P)都不高,事实上区内各种岩矿石的硫化物含量较少,矿石以贫矿为主。各种岩矿石的电阻率变化较大,与其裂隙发育程度相关。石榴石矽卡岩、角岩型氧化铜矿石的频散率(P)与围岩相当,这种现象在其他矿区也是如此。
矽卡岩型钨铜矿石频散率(P)比围岩稍高,而电阻率略低,可能形成局部中高频散率(P)—中低电阻率异常。
区内主要围岩变质粉砂岩、泥质灰岩、大理岩电阻率较高,能形成高阻异常。
区内主要岩浆岩—石英闪长岩的频散率低、电阻率最低且较稳定,可能形成局部低频散率(P)—低电阻率异常。
4.2 试验效果
使用原中南矿冶学院何继善院士研发的S-3C型抗耦双频数字激电仪在矿区41线进行试验;测线方位100°,工作方式为短导线,采用近场源三极装置和中梯装置进行对比(见图2)。从图2中可得到:
(1)中梯装置和近场源三极装置同样有效,曲线形态基本相同;
(2)中梯装置所获异常强度更大,异常更明显;
(3)Ps曲线多峰,局部异常东陡西缓,背景值稳定(0.5%~1.2%);
(4)已知矿体上可获明显的高Ps中低ρsf异常(1.5%~4.3%),异常宽度约40m;
(5)已知矿体上下盘尚见2处规模和强度更大的Ps异常,强度(3.4~5.7)×10-2,异常宽度120~180m,推测为多个铜矿化体引起;
(6)ρsf值中低(350~800m),可见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电阻率差异不显著,或者说金属矿物分布均匀属于浸染型矿化。
由上可知,在本区激电测量矿体能形成高Ps中低ρsf值异常,能有效指示矿体位置,可发现找矿有望地段,并能确定矿体倾向。
图2 41线激电剖面图
4.3 激电测量
根据试验结果,选用AB=600m、MN=20m,线距100~200m、点距20m进行激电中梯扫面测量。共发现高Ps异常(≥3%)5个(见图3),编号为P1~5。其中:
图3 激电异常等值线图
(1)视交流电阻率ρsf平面特征:从图3中可见,测区西部ρsf相对较高,东部ρsf相对较低。显然东西部的岩石电性差异较大。
(2)视频散率Ps平面特征:从图3可见,测区Ps异常成片集中在29线以南和3线以北,构成南北2个重要异常区。
(3)重要异常(P5)解释。P5异常位于南面的29~57线;呈不规则长圆状;有多处异常中心;长轴走向约170°;往南未封闭,长大于1350m,宽250~600m。异常强度(3.0~17.9)×10-2,曲线呈多峰状,但有规律变化,连续性好,中心明显。异常等值线一般西缓东陡,表明异常源向西倾斜。异常区ρsf500~2000Ω·m,呈低—中阻,表明异常源为较良导体。从Ps等值线形态和多个异常中心的特点可推断异常源为多层状。
随后对41线进行对称四极测深剖面测量,88/41点Ps曲线为“KHKHK”型(见图4),ρsf曲线亦为多层曲线;当AB/2=1020m时,Ps曲线仍在升高;同样说明异常源是多层且垂向延深大。
从电测深拟断面图可见(见图5),多层较高Ps高值区均向西缓倾。在97/41点施工该矿区第一孔NZK4101,孔深198.69m,39.25~195.69m见铜钨钼矿12层,累计工业矿石49.67m、低品位矿石13.25m,从此坚定了找矿信心。在87/41点施工NZK4103孔。验证结果:0~57.50m为风尘砂,之后见5个矿化带,累计工业矿石138.41m、低品位矿石26.43m,迄今为矿区见矿最好的钻孔。
图4 测深曲线图
5 结语
矿区风成砂覆盖厚大,交流激电充分发挥其优势,在评价该矿床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矿区南部Ps异常大致对应矿化范围,并确定矿体倾向。在矿区北部由于测线与矿体走向夹角小,因此不能很好地指示矿化范围,但也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而在矿区中部主要为白钨矿(钨酸钙)石,既不是硫化物,也不是氧化物,因此不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图5 电测深拟断面图
[1] 黄树峰,陈金标,江化寨,等.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泽当矿田铜多金属矿普查报告[R].2009.
[2] 孙鸿雁,林品荣,方慧,等.西藏冈底斯东段铜多金属成矿带综合物化探技术有效性试验[J].物探与化探,2004,28(2):102-106.
[3] 江化寨,曾海良,吴志山.西藏山南努日矿区层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2011,4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