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

2018-03-27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巢湖市合肥市泥石流

祝 愿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合肥230001)

1 概况

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地区,总的地势是南高、北低,地形坡度2%~3%,地形标高在10~409m之间,地貌形态为平原、波状平原和丘陵。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北为淮河水系,岭南为长江水系。地层跨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华南地层大区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桐柏—大别山地层分区和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合肥市岩浆岩活动频繁,以中、酸性为主。地质构造上,本区跨中朝准地台的江淮台隆、扬子准地台的淮阳台隆和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其中郯庐断裂带自北而南斜贯全区。本文统计数据以合肥市2017年度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数据为准。

2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

2.1 主要类型

合肥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全市共有各类灾害隐患点68处,以崩塌为主,滑坡为辅。区域上,庐江县地质灾害点分布最多,巢湖市次之。共威胁379户1031人,威胁财产9056.8万元。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见表1,分类统计见图1、图2。

2.1.1 崩塌

全市共有崩塌隐患点40处,占灾害点总数的59%,分别分布于长丰县岗集镇1处,肥东县包公镇1处、店埠镇1处、撮镇镇1处,巢湖市槐林镇2处、苏湾镇1处、夏阁镇1处,肥西县紫蓬镇4处、铭传乡2处,庐江县白山镇1处、矾山镇5处、龙桥镇14处、汤池镇6处,共12个乡镇。崩塌规模均为小型,主要由不规范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崩塌地质灾害共威胁人口264人,威胁财产1172万元。

表1 合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2.1.2 滑坡

全市共有滑坡隐患点18处,占灾害点总数的26%,分别分布于高新区大蜀山3处、南岗镇2处,庐阳区三十岗乡2处、四里河街道1处,蜀山区十里店社区1处,巢湖市银屏镇1处、苏湾镇1处、夏阁镇1处、凤凰山街道1处,庐江县龙桥镇5处共10个乡镇(街道)。

滑坡规模除巢湖市凤凰山街道滑坡1处为中型滑坡外,其余均为小型,主要由强降雨和不规范的人类工程活动所诱发,滑坡地质灾害共威胁人口257人,威胁财产6552万元。

2.1.3 泥石流

合肥市已调查发现泥石流1处,即散兵镇白云庵村泥石流,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该处地质灾害点位于巢湖市散兵镇白云庵村,为2011年排查确定的,发生时间约为2008年,物源主要为采矿废渣,流通区坡降40~50m,坡度约为30°~45°斜坡,在强降雨下引发泥石流,主要威胁校舍,过往行人、车辆及道路等,可能造成交通中断、毁坏房屋、破坏输电线路、掩埋农田和植被等危害。

2.1.4 不稳定斜坡

全市共有不稳定斜坡隐患点9处,占灾害点总数的13%,分别分布于庐阳区杏花街道1处,高新区大蜀山1处,肥西县紫蓬山镇1处,巢湖市银屏镇3处、天河街道1处、凤凰山街道1处、合巢经开区半汤街道1处,共7个乡镇(街道),不稳定斜坡进一步发展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稳定斜坡威胁人口186人,威胁财产1293万元。

图1 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灾种分类统计图(2017年)

图2 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区域分类统计图(2017年)

2.2 空间分布

合肥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切坡地带及丘陵区等地。

2.3 时间分布

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每年5~9月为地质灾害多发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合肥市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主要为地质背景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

3.1 地质背景条件

(1)地形、地貌因素。合肥市地处江淮地区,地貌类型有丘陵、河漫滩、河间平地、缓坡地等。在河间平地和缓坡地地带,地表出露岩性多以第四系上更新统粘性土为主,具备吸水膨胀特性,易于发生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在丘陵地带,地形较为陡峭,易于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岩性构造。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灾种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合肥市地表出露地层以第四系粘土、粉质粘土为主,其中第四系上第三系地层(Q3)具有较高的膨胀率,在对基础处理不得当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膨胀土变形灾害;对于构造断层与节理发育地带,由于断层与节理的存在,使得完整的岩体破碎,强度降低,容易形成崩塌地质灾害;此外断层面、节理面和岩层的层理面往往成为滑坡、崩塌的控制结构面,易使岩体产生位移和滑动形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3)气象因素。丰沛的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合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多由强降水引起,且降水强度愈大,灾情愈重,每年的5~9月份是地质灾害高发期,而渐变性的地质灾害则与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异性的气候影响有关。

3.2 人类工程活动

合肥市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可以概括为公路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民用建筑和城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5类,这些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了生态―地质环境的平衡,易于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4 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根据合肥市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分布规律、隐患点稳定状态和相关气象资料,同时考虑到规划期间是合肥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类工程活动越发强烈等相关因素,预测分析规划期间合肥市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时间分布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崩塌、滑坡等部分类型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

(1)随着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对危岩体进行支护绿化,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呈下降趋势;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强降水等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将呈上升趋势;

(3)随着合肥市城市建设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切坡和地下开采等工程建设活动较之以往更加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将呈上升趋势。

[1] 合肥市2017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报告[R].合肥市国土资源局,2017.

[2] 合肥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R].合肥市国土资源局,2017.

[3] 席恺,王涛,崔伟.合肥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R].合肥市国土资源局,2012.

[4] 合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R].合肥市国土资源局,2016.

[5] 合肥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20年)[R].合肥市国土资源局,2009.

猜你喜欢

巢湖市合肥市泥石流
醒狮
巢湖市夏种夏管植保无人机大显身手
送你一盆小多肉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热烈祝贺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建校五周年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农村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反思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