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018-03-27李红涛张小燕
吴 霞, 蒋 智, 李红涛,张小燕
(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脑梗死患者极易出现进食困难及吞咽障碍,因而均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症状,给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因此,及早提供有效的营养,对促进患者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以判定其对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6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44~81岁,平均(65.17±2.15)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平均(65.23±2.17)岁。纳入标准:(1)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4]为6~13分;(3)符合脑梗死的相关诊断及分期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梗死灶≥1个脑叶,同时直径>5 cm。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者;(2)发病后5 d内死亡者;(3)合并严重胃肠功能衰竭、腹腔内感染以及肠梗阻等不宜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降血压、降颅压、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尚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于发病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进行持续缓慢输注,其中氮量摄入为0.20~0.24 g/(kg·d),热量为83.736 kJ/(kg·d),连续给予肠内营养3周。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瑞素或全力适量稀释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治疗。
1.3 观察指标 营养状况评估的主要指标:(1)血清白蛋白(SAB)。主要在治疗后第14天进行检测。(2)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主要采用两脚规对患者左上臂中段的相应皮褶厚度进行测量,连续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3)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胃肠道功能评估的次要指标:(1)呕吐、便秘、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营养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SF、SAB及M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学指标比较
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胃肠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呕吐、便秘、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χ2=4.714 9,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χ2=5.829 7,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或者颈内动脉分支主干出现急性阻塞而诱发的一种广泛性脑血管疾病[5-6]。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常合并多种并发症的特点,往往会导致神经功能严重缺损,预后极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7-8]。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手术患者以及严重创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分解代谢状态[9-10]。在ICU住院期间,患者的骨骼肌总质量平均每周减少约5%~10%[11]。负氮平衡、体质量锐减以及免疫力下降等成为重症患者的常见表现[12]。此类症状又增加其并发感染的风险,极大地增加了致残率以及致死率[13]。
肠外营养治疗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营养方式,但肠外营养会诱发多种并发症。此外,肠外营养将引发肠屏障功能障碍以及肠道内细菌内毒素移位等问题,进而增加局部或其他部位的感染风险,影响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证实,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在发病后24 h内及时实施有效的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4]。本研究除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外,还注重给予患者早期有效的营养支持,此法在增强机体免疫力、纠正代谢紊乱、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减少并发感染及提升存活率方面均有积极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营养学指标及胃肠功能情况均分别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将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其营养学指标,提升其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庞秀娥.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6):700-703.
[2]赵世君.浅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116-117.
[3]沈建忠.老年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评估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5(6):1550-1551.
[4]侯洁,段阳,徐志华,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10):878-881.
[5]陈秋月,张丹红,张仙飞,等.血糖及其变异性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12):749-753.
[6]洪亚军,夏辉,袁作文.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的有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3):216-218.
[7]卢群.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77-1279.
[8]霍永生,许守明.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与GCS、GOS评分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10-911.
[9]张宗胜,石祥飞.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76-77.
[10]陈茹,邓泽林,刘鼎,等.利用人工智能系统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转归[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1):100-103.
[11]黄世杰.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新药Cirara获FDA快通道审批认可[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4):645.
[12]李珂,贾建军,王振福,等.血脂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3):240-242.
[13]杜迎春,李小磊,薛文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93-94.
[14]孙凌瑜,黄灿,刘立雄,等.不同年龄段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6,37(5):197-199,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