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量降费见决心运营商如何实现突围

2018-03-27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王君兰

通信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资费套餐运营商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王君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取消流量漫游费,并且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这是总理在2015年4月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后第五次,也是继去年“两会”后第二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提速降费。

从近几年看,运营商提速降费已成为常态。不同的是,这一轮提速降费不再提及语音资费,而是将流量作为降费重点,这无疑为运营商的重点工作划出了明确范围,也加快了运营商流量经营的创新步伐。

信息通信业负重前行,业态转型正当时

提速降费成效显著。从工信部过去3年提速降费的相关数据来看,提速方面,我国光纤宽带和手机宽带用户数均为世界第一,50M及以上带宽用户数占家庭宽带总数的70%以上,移动4G用户数2017年底已接近10亿;降费方面,通过提速不提价、流量不清零、取消语音通话长途漫游费等措施,用户资费不断下降,3年来,固定宽带单价平均下降90%,移动流量单价平均下降83.5%。

流量消费成为刚性需求。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移动用户全年月均流量高达1.77GB,是2016年的2.3倍,而这个数据在2017年12月更是达到了2.75GB。思科公司预测,到202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至2015年的8倍,户均流量将超过4GB/月。

互联网卡大战彻底爆发。运营商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启了移动网络低资费的“潘多拉魔盒”。以推出冰激凌套餐、腾讯王卡等低价套餐的中国联通为例,在2017年仅王卡就为联通带来5000多万用户,并且每发展一名用户成本降为不到100元。与此同时,互联网套餐也使得运营商基础管道的ARPU值进一步降低,新老用户之争更是引发工信部的行政干预。2018年初,中国联通为形成新的差异化竞争力,将腾讯王卡的套外流量从省内换成全国,但是随着流量漫游费的强制性取消,这一亮点的吸引力或将瞬间消失。

激烈竞争下的困境,是互利共赢还是明争暗斗

技术演进下的抉择,管道化趋势明显

进入4G时代,运营商提供的信息通道从羊肠小道变成高速公路,这给互联网公司发展内容业务提供了基础条件,互联网公司通过优质的服务让用户产生巨大的黏性,逐步掌握了利益分配权。

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企业对运营商传统业务的不断分流,语音、短信等传统收入来源大幅下降,互联网企业却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赚得盆满钵满,运营商沦为“管道”的说法甚嚣尘上。为争夺用户,三大运营商推出包含大流量,甚至定向流量免费的互联网卡套餐,3G时代早已销声匿迹的各种无限流量套餐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外,随着互联网应用企业的增加,交换中心已经成为全球网络架构的一个重要组成,交换中心承载了全球约30%的网络,谷歌的网络如果发生瘫痪,可能影响全球40%的流量。

管道化并不可怕,产业链各方力量的此消彼长符合产业变化的自然趋势,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电信牌照和精心运营的网络,只有回归本位才能在未来的经营中做得更好。

互联网化的阵痛,内容经营底气不足

相比于美国废除“网络中立”引发的轩然大波,我国似乎并不受此影响。国内运营商也曾与互联网公司展开权利争夺,早在3G牌照发放不久,就曾爆发过一场类似网络中立的通信圈和互联网圈的竞争,即移动和腾讯之争,最终在舆论压力下,以运营商妥协告终,可以说,当时我国已经做到网络中立,运营商不敢推出歧视性政策。在运营商看来,网络中立是不公平的,像Netflix、油管这样的视频平台,海量的数据流量几乎压垮了运营商的网络,但却无需分担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互联网公司由此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运营商却在大量自身业务衰落的背景下日渐暗淡。

2017年可能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最紧密的一年,从长远看有联通混改,引入各大互联网公司资本,从短期看各种互联网合作卡已近百种,覆盖众多主流互联网应用。

运营商曾经的核心优势码号系统已难以提高用户黏性,一张广阔、安全的底层码号网络正被叠加在上的各种应用逐步蚕食、分流,运营商与用户的联系只剩一张SIM卡,而非依附在上的人际关系,而eSIM的到来更是让用户实现不换号自由切换运营商。

基建压力凸显,红海市场中另辟蹊径

曾经运营商依靠初装费、双向收费、异网短信差价、异地漫游等成为强势一方,如今政策红利除了牌照垄断、频谱配给和码号分配外,其他都已成为过去。在当前手机普及率已经相当高的情况下,人口红利不复存在,用户规模触及天花板,运营商沦为“基础设施建设承包商”。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与边际效益均差距悬殊,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的宽带建设成为赔本买卖。电信普遍服务开展以来,面临了宽带建设难度大、维护成本高、使用率低、建设配套资金不足、招投标废标率偏高等问题。运营商付出大量资源,结果却是帮助互联网公司进一步“绑”紧了用户,大家都想开快车,却并不关心低谷中的修路者。

全网通手机的普及,降低了用户使用多张手机卡的成本,一户多卡成为普遍现象,这给国内移动用户规模增长打开新空间,运营商纷纷瞄准第二卡槽。但随着取消流量漫游费和流量降费政策的推出,超低的流量资费或将使得第二卡槽优势不在,运营商的卡槽争夺或许将告一段落。如何在手机屏霸屏大战中注重生态圈的建设和产业的协同,关乎运营商未来很多新业务的承载。

纷繁复杂的资费组合让用户“看不懂”

移动通信的网络是逐步建设完善起来的,成千上万的基站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网初期,客户规模不大,单客户成本高,资费昂贵。当通信产能逐步增加时,需要通过调动价格杠杆来激发客户的需求,运营商设计各种套餐,针对性地向某一群体用户让利,而对其他用户维持原价,以此来保持收入不降低。通过各种资费业务的排列组合,一个省可能有十几万种套餐营销案的存量,退出者却寥寥,哪怕是淘汰的套餐,只要有一个用户在用,也无法轻易下线或删除。此外,运营商的很多规则是用来进行管控和免责的,比如增值业务订购前需进行二次确认、实名制认证等,并非从客户视角出发,如果简化或取消,就意味着增加监管风险。

针对眼花缭乱的套餐设计,运营商应考虑从用户角度出发,简化资费套餐,优化使用规则,提高使用透明度,减少不知情定制,确保资费体系符合“简约思维”的要求,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

互联网新生态重构,运营商困境中求变

从目前通信行业发展态势来看,运营商的语音业务收入下滑不会改变,有线宽带增量难增收,移动流量带来的收入增势也将削弱,运营商必须寻找基础通信服务以外新的增长点。

通过提速降费做大信息消费“蛋糕”

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信息消费再获国家政策力挺。运营商要抓住政策机遇,通过不断创新研发、推广各领域的信息化智慧应用,主动创造客户需求。

一是做信息消费支撑服务者。在技术、网络、平台、渠道等方面,不断强化对终端、设备、内容、应用、电子商务、业务代理等信息消费提供企业的支撑服务,提升面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消费服务整体提供能力。二是做信息消费产业链的创新聚合者。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聚合各方力量,加快形成产学研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信息消费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和产品,通过创新驱动走出一条扩大信息消费的新路子。

提高资费套餐的匹配度和用户感知度

一是合理设置资费套餐,避免出现之前“夜间流量”“出境流量”等被用户诟病的降费“假摔”槽点,逐步实现“降费实实在在降低了用户通信费用总支出”的目标;二是要提高精准营销能力,提高套餐的饱和度,同时提高投诉处理能力,通过与用户及时进行沟通,消除误解,避免投诉事件扩大化。

提前布局迎接万物互联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移动电话用户数增长已触顶、流量价格不断走低、宽带普及即将完成、网络制式和相关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在5G网络支撑下的物联网连接很可能成为运营商下一个重要增长点。现阶段物联网消费呈现终端消费侧观望而供给侧激进的情景,运营商必须努力开发和运营配套应用,耐心培育市场格局,搭建大平台、建设大网络、管理大应用、避免管道化。运营商之间可以统筹规划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技术方案共享和运营模式协作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信息通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提速降费有效降低社会的网络总成本,积极赋能双创,对促进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做出巨大贡献。未来,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都需要信息通信业的技术支撑,产业的边界随着物联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变得非常广泛。运营商需抓住行业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在复杂的形势中明确自身定位,在发展新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引领社会经济新发展。

猜你喜欢

资费套餐运营商
《加什么不要钱》
儿童套餐
第六次中国移动再次下调资费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婚姻是一份套餐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绘潭
电信资费解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