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匠人的脚步

2018-03-27文/张

北方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总工程师匠人大国

文/张 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家居业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家具厂遍地开花,每个家庭都购置了很多新型家具。这造成一个后果,仿佛在一夜之间,传统的木匠从我们身边消失了。手工作坊无法和工厂的规模生产相抗衡,这甚至也给人一种审美体验:木匠做的手工家具,看上去显得土气。

20年过去,工厂批量生产的家具早就取得了统治地位,人们却突然发现了手工生产的魔力。“纯手工打造”“匠心独运”成为很多广告特意强化的要素。手工制作的家具,价格往往要比那些工厂制造的要贵,甚至成为区分阶层的一个手段。很多人开始在家制作手工,传统手艺似乎又开始复兴了。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谈论工匠精神。我们这个国家需要大国工匠,这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人们惊叹于德国人100多年前制造的井盖如今仍然在青岛发挥着作用,也对那些跑到日本买马桶盖的行为感到不解:我们自己难道不能制造出更精良的东西吗?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工匠精神成为亟待普及和强化的价值观。

工匠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马克思说,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不但会使用工具,也能制造工具。“制造工具”可能就是匠人最早价值的体现,也是匠人最早出现的标志。从那时开始,人类就惊讶于动手能力带来的奇迹,最早的铁匠给人类带来的震撼,绝不亚于现在庞大的登月工程。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手工业者一直是一个独特的阶层,他们是古代城市生活的纽带。当然,古代的城市,人口规模也没有现在这么大。一个工匠,只需要把手艺传给后代,就可以维持整个家族的稳定收益。不算太富有,但也不会太穷,这就是古代手工业者的生存状况。到了工业革命时代,这个状况被打破了。机器——当然也是人类发明的——带来的批量生产能力,颠覆了传统手工业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从这时起,工匠精神就和工匠本身分离了。如今,一个工厂的总工程师,不再穿着工人的制服,而一线的工人,也对工艺的整体流程缺乏把握。但是,不管工人还是总工程师,如果具备工匠精神的话,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杰出成就。工匠精神,就是那种长时间专注一件具体事物的态度,是那种“为了把事做好而把事做好”的精神。对工匠来说,从工作和制作过程本身获得的愉悦,要大于工作所得报酬的愉悦。

大国工匠,不但是指总工程师,也指那些精心打磨每一个螺栓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是两种有代表性的“大国制造”,也是工匠精神的两种体现。“中国制造”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一极,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必须让工匠获得应有的尊严。要短时间提高工匠待遇并不难,如果要形成自己的制造业传统,则需要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

猜你喜欢

总工程师匠人大国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国气象
机床可靠性 企业深观察(四)真实为本 扎实为绝——访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初福春
青年匠人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