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2018-03-26龙钟培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龙钟培

摘要:茶产业是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种植茶叶成为我县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我县重要的扶贫产业。但是,由于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加上管理技术落后,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不断加重,其中茶小绿叶蝉是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茶农种植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防治技术

小贯小绿叶蝉为半翅目葉蝉科,是黔南各大茶区最常发生的茶树害虫。该虫个体小、危害严重而且隐蔽、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运动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治理难度大。该虫危害茶树的方式是以刺吸吸食茶叶嫩梢和芽叶以及在嫩梢茎内产卵为主,受害茶树芽叶萎缩,主侧脉红变,叶缘叶尖红褐枯萎,停止生长,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科

一、绿叶蝉的超微形态特征研究

研究人员将更多的新技術和新设备运用到关于小绿叶蝉的研究中,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小贯小绿叶蝉和凯小绿叶蝉成虫的触角感器和网粒体的超微形态。结果表明,2种小绿叶蝉雌、雄成虫均有刚毛状触角。2种小绿叶蝉虫触角都包括3部分,粗短具有鳞状突起的柄节和梗节,颀长且具有多个亚节的鞭节。触角上有毛形和锥形2种感器,分别位于梗节和鞭节上,柄节则没有感器,雌、雄个体间不存在明显差异,触角表面均有球状刺体。同时,小贯小绿叶蝉的雌虫和雄虫触角上均有小球形网粒体分布。边磊同样运用了扫描电镜深入研究了小贯小绿叶蝉的视觉和嗅觉器官,结果表明雌雄成虫触角结构基本一致。触角均呈刚毛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感器种类为鳞形和毛形。该虫头部复眼较大,面积约为210 μm2,占整个头部一半,分布于头部两侧。复眼内部密集排列了正六边形小眼,呈蜂窝状。

二、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或者茶园机械干扰害虫生长、发育和繁殖,主要有黄板、杀虫灯等。黄板诱杀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防治方法,被应用于广大茶园,受到科研工作者和茶农的普遍关注。研究发现,不同季节黄板最适悬挂高度存在较大差异,最适高度为春季和秋季距离蓬面 -40~-20 cm,初夏距离蓬面-20~20 cm,盛夏距离蓬面40~60 cm。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黄板的诱杀效果差异不显著。乔小峰等[32]对不同规格黄板对叶蝉的诱杀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最佳的黄板规格是 12 cm×20 cm。结合经济效益分析,每公顷安置50块20 cm×24 cm的黄板效果最佳。研究了黄板对小贯小绿叶蝉和茶黑刺粉虱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板诱杀效果非常明显,黄板诱杀区的2种害虫的平均校正减少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上所黏害虫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即黄板越靠近蓬面的部位害虫越多,两侧的害虫多于中部。实际茶园管理过程中,黄板下缘应尽量靠近茶蓬,还应根据蓬面宽度确定黄板规格,高20 cm左右、宽40 cm左右规格的黄板诱杀效果较好,防治成本较低。

三、化学防治

茶园中施用外源水杨酸甲酯处理的茶树对小贯小绿叶蝉有比较明显的趋避效应,而对蜘蛛、肉食性瓢虫和寄生蜂等茶园主要天敌的诱集效果显著。开展了武大绿洲YY、苦皮藤等几种植物源农药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植物源农药杀虫率在60%~80%之间,综合防效以武大绿洲YY、0.6%苦参碱内脂水剂和0.5%楝素乳油3个药剂较好。武大绿洲YY持效期较长,0.5%楝素乳油药效较快,可在无公害茶园基地使用。刘双弟[39]比较了植物源农药印楝素乳油、苦参碱单剂与矿物油双药复合液防治跗线螨的药效。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也更长,可在有机茶基地使用。周顺珍等[40]研究了印楠素对贵州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结果显示,30%印楝油和0.3%印楝素乳油茶园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效果较好,防治率达到90%以上,药效快、持效期长、不影响天敌,最佳施用剂量分别为30 mL/667 m2和90 mL/667 m2。张强等比较了新型农药茶蝉净与联苯菊醋、凯恩、帕力特对恩施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茶蝉净和凯恩的药效最快,帕力特药效最持久,4种农药药效综合排序为帕力特>茶蝉净>凯恩>联苯菊醋。比较了哒瞒灵等药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活性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哒瞒灵与联苯菊酯的效果相当,显著高于陡虫脒、氯氰菊酯等,可替代农药或轮换使用来防治茶园小贯小绿叶蝉。

四、植物源杀虫剂防治

植物源杀虫剂是一类利用提取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制成的杀虫剂,其所具有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害虫有忌避、拒食、触杀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3]。目前,在植物源农药对小贯小绿叶蝉田间防效方面,国内学者作了相关研究,例如,利用0.5%藜芦碱可溶剂、0.3%印楝素乳油、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及7.5%鱼藤酮乳油进行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小绿叶蝉大发生时,最好选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800倍液。文兆明等用武大绿洲YY 800倍液(纯生物烟碱水剂)、7.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0.2%苦皮藤乳油500倍液、0.5%楝素乳油1 000倍液、0.36%苦参碱水剂 1000 倍液、0.6%苦参碱内脂水剂800倍液,进行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发现0.5%楝素乳油1000倍液、武大绿洲YY800倍液以及0.6%苦参碱内酯水剂800倍液对小绿叶蝉有较好防效。在贵州选取了烯啶虫胺10%水剂、印楝素0.3%乳油、联苯菊酯10%乳油、醚菊酯10%悬浮剂、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对茶园小绿叶蝉进行药效试验,结果发现以上药剂对小绿叶蝉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植物源农药印楝素0.3%乳油速效性差,但持效期长,一般在1周左右药效才达到峰值。上述研究认为,对茶树小贯小绿叶蝉有良好防效的分别有藜芦碱、苦参碱以及印楝素,但也有研究認为印楝素对该虫的防治效果差,可见研究结果存在争议。

总之,小绿叶蝉是中国茶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和重点防治的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是其优势种,防治措施不当将导致茶叶农残超标,深化小贯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革新是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

参考文献:

[1]王庆森.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13

[2]赵丰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试验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20)

[3]张汉鹄,谭济才.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