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做好幼儿教育

2018-03-26王亚辉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

王亚辉

摘要:做好幼儿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教育是对一个独立者而言的,孩子先学会独立然后才能谈及发展。其次是家长、教师身正为范,引导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情感和身心。然后才能更深一步的把教育融入到我们的实践活动中,让幼儿得以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研究;实践与体会

近些年来,如何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而要做好早期教育,幼儿教育是关键,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深深地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性格与习惯。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竟然是幼儿园。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有好的习惯就有好的人生。所以,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行为习惯的培养,然后才是智力能力的开发。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习惯做好教育的基础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几代人的呵护与关爱,过着衣来都不知怎么伸手,饭来都不爱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这一点在小班幼儿的身上表现尤为严重。

今年我带的小班,很多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每次户外活动都要老师一一帮着穿衣服,有的孩子你给他拿着衣服架好要他伸手穿,他都一遍遍的问“老师,是伸这只胳膊吗?”真是让你气笑不得。午睡后起床总要老师一遍遍巡视谁穿倒了鞋子,然后再提示“孩子,鞋穿倒了,把鞋倒过来。”吃饭、拿笔画画老师都要一遍遍一一去教哪边手拿笔、拿勺,怎么握笔,怎么拿勺用餐。上厕所,男孩子去男厕所,女孩子去女厕所,有些孩子会来问你“老师,我是男孩子吗?”老师要肯定的方式去告诉他“是的,你是男孩子(你是女孩子)”入厕大小便、喝水都要排队去,不能大声说话喧哗,喝水要在固定的地方,不能端着水杯到处走动,以免水溅出来洒到地上。活动课后,自己要把东西收拾好放回原处。区域活动,要听口令,音乐一起戴牌进区域开始活动,音乐再起开始收拾玩具、玩具放到原处摆好,把牌挂到原处。像这样细微的常规教育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有时,我们觉得很简单、很清楚的问题孩子们都会一遍遍的问,其实孩子不是故意在跟老师捣乱,他是真的不明白。教幼儿这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确实是一张张白纸,不含一点杂质。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可是又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分不清好坏,分不清危险与安全。我们怎么教他就怎么学。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应很慎重,因为他们的小眼睛正在为他们寻找成长的信息。

二、做好情感教育培养健康身心

幼儿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与家长交往的时间还要长,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像妈妈那样耐心、细心的去关怀呵护。然后再家校配合搞好幼儿教育。

情感的教育有很多方面,比如让孩子懂礼貌,懂得尊重老师、长辈,孝敬父母等等。在幼儿进园开始,我就让幼儿和老师互相问好,和小朋友互相问好,这样一来培养了幼儿的礼貌有助良好行为习惯情感的培养,二来也增近了老师和孩子、孩子们之间的相互认识。每天放学时孩子们会主动向来园接他的家长问好,和老师摇手再见。带幼儿出去活动时看到园长、打扫院子的老爷爷、别班的老师,孩子们都会主动有礼貌的打招呼问好,听到孩子们一声声的问好声,就知道自己对孩子们的培育没有白费,终于开出了芬芳的花朵。一位家长向我诉说“那天,我带孩子去商场,看天冷就坐公交去的,一上车就还两个座位,我们两个正好一人一个,不一会在半路上来个老太太,我还没等说什么,这孩子站起来就非让老奶奶坐那”我还表扬了他“好孩子知道让座了”从商场回到家,我问他“谁教给的你看到老奶奶要让座的?”他说老师讲的书上那个小朋友就是这样做的,老师说那样做是好孩子,要给得小红花的,他也要做好孩子,老师也给得小红花。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没想到对孩子的影响竟然如此的深刻。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要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去渗透,也许老师的一个不经意,对孩子却是一生的影响。家长、老师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领,久而久之就能为孩子养成一个健康的身心。这让我不禁想到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跟妈妈去邻居家玩,看到一根绣花针很漂亮,就顺手装了起来,回到家给妈妈看,妈妈问清由来,竟然表扬孩子真懂事,知道往家里带东西,孩子在妈妈的表扬中明白自己那样做肯定是对的要不妈妈怎么会表扬自己呢?自那后孩子不断往家偷东西,从一根铅笔到一个文具盒……,越偷越大,最后终于到了可以判刑的地步,那时他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憎恨自己的母亲让自己走上了歧途”试问:孩子有何错,错的是我们这些引领者。为人师为人母,要谨言慎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一位合格的母亲。

三、在教育活动中做好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知识,求得发展,让幼儿主动地学,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幼儿年龄小,很难长时间的坚持一件事,如果让幼儿规规矩矩的做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去为他们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时间,幼儿好动,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好想、好问,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比如幼儿的数学课,认识大小、上下、长短等。孩子们学起來很枯燥,于是我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把这些数学知识穿插到小游戏中进行教学,故事中进行比较,什么“小老鼠上灯台,老鼠在灯台上,小猫在灯台下”“小马过河,小马高大可以趟过河,小松鼠矮小过不了河”“树上的果子圆又大,农民伯伯想摘掉它,不同的位置的果子要用不同长度的梯子,摘掉低处的要用哪个梯子,高处的要用哪个梯子”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实践,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得到了实践应用。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孩子们不会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会了新知识。

幼儿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一起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幼儿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