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018-03-26张丽源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音乐教育

张丽源

摘要: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更是他们生活中的调味剂,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格和情感,挖掘和发展他们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负有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认识,萌发儿童初步地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

法国小说家雨果说过:“数字、字母和音符是打开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音乐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音乐教育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塑造和培养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是音乐教育的目标。教育思想家荀子早在古代时期就意识到音乐对于人性格及品性形成的重要性。他主张礼乐并重,以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感,使人成为高尚的人。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

(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感知力和记忆力

智力的发展最基础的就是人的感知能力。儿童学习音乐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理性思考,不需要先认识音符,而是通过感知,可以跟随音频视频一边聆听一边感受、表达音乐。对于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音高等的辨识度,对于音乐整体结构的感知和认识,都会提高儿童的听觉能力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艺术是一种形象性的艺术,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体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品中音乐的开始与结束、时值的长短等,都对培养儿童的直觉、分析、感知力有重要的意义;而记忆力也是人们进行认知活动时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音乐的记忆能力能够更直接影响到个人对音乐形象感知的能力。曾经有一位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蒂斯,他在第八个月就开始让胎儿定期听一些固定的音乐作品。在婴儿出生后,如果听到这些音乐作品的录音,就会停止哭闹。为此,贝尔纳斯推断说:“婴儿甚至胎儿就有可能‘识记和‘再认这些音乐作品中的一些特征了。”事实证明:在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培养和影响下,儿童对音乐作品记忆的发展潜力是可观的。

(二)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的大脑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人们常常把左半脑称为语言脑,而把右半脑称为音乐脑。通过科学发现,音乐脑可以使人产生想象力、创造力等。著名的心理学家劳伦斯说过:“只有当大脑右半球即‘音乐脑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具创造力。”为此,开发右半脑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也能更好地培养儿童左右脑的全面发展。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是无形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通过想象力转化为情感艺术。音乐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同一首音乐作品儿童可以有不同种想象的结果。在音乐活动中,儿童可以通过参与实践、表演、探索等使他们能够有机会创造并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他们拍打的节奏、哼唱的旋律或者跳动的舞姿都是儿童尝试对已经感知的音乐进行变化想象及重新组合。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陶冶儿童情感的发展

情感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无处不在。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音乐作为情感艺术的一种,它能够有效的传达人类的感情。而现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包括情感的培养。儿童通过音乐的方式进行情感的体验,能够更深刻的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够得到宁静、安逸舒適等不同的感受,能够为学习音乐知识和培养健全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中或急或缓的速度、起伏跌宕的力度、抑扬顿挫的旋律、色彩斑斓的音乐情绪都是音乐的丰富情感。把这些美好的情感在声音中表现出来,儿童通过感知觉,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并用身体的律动展现内心所要表达得音乐情感。渐渐地,儿童内心世界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也会越来越细腻。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培养人与人感情最有效的保障。语言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音乐教育就是促进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条件。一首好歌曲往往又是一首好的诗歌。儿童在接触大量的优秀作品和有节奏的诗歌朗诵中,不仅能够积累音乐知识,而且也增加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学习是一种听辨、记忆的学习。不管在教学中还是平日里,多让儿童倾听优美的歌曲,可以让他们积累到更多精彩、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同时老师在教导儿童学习唱歌时,更要坚持严格要求他们咬字吐字的正确率,这样才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清楚的语言表达习惯。随着儿童学习到的语汇和歌曲日益增多时,他们就会无意识地自编自唱,作为老师和父母,应该鼓励和支持并配合他们。因为儿童的这种创造性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能力,锻炼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句式结构,又能从自身的创造中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所在。这种乐在其中的学习方法,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语言上有缺陷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音乐刺激。通过音乐的刺激和语言相融合,才会逐渐克服语言障碍。总的来说,音乐教育是儿童学习语言最有效的途径,是儿童学会沟通的重要保障。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人们往往通过音乐彼此沟通并建立友好的感情。儿童与儿童之间,成人与儿童之间构建一种良好的音乐交往关系,能够给儿童学习音乐知识提供广泛的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儿童能够有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型的音乐活动,从中学习到社会交往的技能,学习到各种有益的教训。比如如何尊重别人,如何与人合作并分享等。在这些积极向上的音乐活动中,儿童不断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力;合作的团队精神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音乐活动中有很多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比如:合唱、舞蹈、协奏曲、以及音乐游戏中的集体游戏。这些都是需要儿童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正是这些音乐活动的锻炼,让孩子能在集体中体验快乐,体验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当然,有合作就会有冲突,这就需要儿童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包容。在困难中成长,锻炼合作精神,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朴美兰.学前音乐教育之我见[J].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2(06)

[2]刘欣.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J].黄河之声, 2013(15)

[3]李勇.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J].大舞台, 2005(06)

[4]王懿颖.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教育研究, 2005(08)

[5]齐易,张文川著.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 2002(17)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音乐教育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