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2018-03-26王宏业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改革课堂教学

王宏业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让历史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既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学到应学的知识,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愿意学习。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提高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就成为了广大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改革

一、教师必须能够熟练驾驭教材

一堂课能否上好,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备课十分关键,历史课堂上更是如此。它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背熟教材,并能够在宏观上把握教材。因为历史课程内容的讲授,必须要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去讲解,所以教师要能够通篇把握教材,通读整个历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阶段历史,使学生的学习轻松自如。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微观上去拓宽历史教材。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历史知识的要点,是最重要的精确点,在保障重要内容不遗漏的情况下,内容难免有些单调,学生学起来时常感到枯燥。这时,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上对一些重中之重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充实和丰富,使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当然,适当拓宽爷是可以的,教师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背景的介绍,重点的深化等,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但是,有的内容是不能随便拓宽的。一方面,容易喧宾夺主,脱离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如果拓宽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除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要深化历史标题之间的联系。高中历史往往涉及多个问题,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必须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历史课本上各个标题之间的联系。有的历史教师在上课时,讲解重点和难点层次分明,有条有据,整个课堂把握得当,学生听起来感觉清晰可见;有的教师却不注意把握层次,分不清主次,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懂得通盘考虑,注意历史标题之间的联系,尽量使学生学起来有系统性和层次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历史课堂结构必须要严谨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都要有章有序,不能是一盘散沙,历史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历史课堂结构的重要性,把握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好历史的关键,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学习,其效果是不同的。历史教师要有驾驭课堂气氛的能力,既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又必须有张有弛,拿捏自如,做到有“严”有“活”。具体来讲,历史课堂的“活”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在讨论历史问题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严”指的是历史课堂上要有严格的纪律,在教师讲解问题时,学生要认真听讲;在参与小组讨论时,学生不能无拘无束,信口开河,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回答问题。

(二)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要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在这一理念下,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让学生懂得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判断、比较、归纳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

(三)准确把握“疑”与“释”的关系

学习过程就是不断突破疑问的过程,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要注重“设疑”,更要注重“释疑”。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渴望中。例如,在讲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教师可先不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材料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通读材料后去思考,教师只需给予适当点拨即可。当然,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保证学生能够在讨论和充分的探究以后找出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种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手段必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优美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任何课程的教学,对教师语言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珂所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可见,教学语言的成功与否对于课堂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历史教师要注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历史课堂的语言充满趣味性,这样学生就会对历史课堂充满期待,喜欢上历史课。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历史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知识储备量,并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此便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画龙点睛的小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好奇心

课堂上最后的总结,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另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可以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在小结中,教师要设计新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创新,不斷学习,积极探索历史教学新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改善历史课堂教学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