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点滴思考

2018-03-26立候曲尔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培养

立候曲尔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的健康人格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善良真诚、自信坚定,民主平等、坚强乐观、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等.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学生中很多思想贫乏、信念缺失、心灵枯涩、情感淡薄,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而他们又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人格是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生人格;培养

中职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年龄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不仅生理发展趋向成熟,其思想和心理发展也非常活跃。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是在这时形成并逐步趋向成熟。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文学是人学,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更是教育人、引导人的生动教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基础工具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也是储存、传递、交流各种信息的工具,更是他们今后从事各项工作的工具,所以职业学校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要根据本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定好教学计划,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干扰。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体现职业学校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促进教 学质量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一定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注重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知识水平、学习方法等实际情况。这样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语文课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现代职教理念尤为关注职业道德,加强中职生道德修养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识。德育目标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文以载道,语文教材汇集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不少课文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生动的思想教育题材。在所有的文化基础课中,没有哪一门课程像语文这样有如此丰富的人文性内容,没有哪一门课程能够像语文这样把知识的传授和“道”的传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密不可分。以湖北省中专通用教材为例:第四单元主题是“仁爱和谐”,谈“爱”,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这个单元有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第六单元主题是“自我责任”,谈责任感,使命感,这是社会道德。第八单元主题是“理想信念”,这是当下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还有先秦散文,蕴涵着哪怕是当今看来仍然比较进步的道德观。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文学因素和道德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语文有精神奠基功能,可以提高人格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诸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敬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闪耀着人文的色彩、道德的光芒。学生正是在语文中获得精神的滋养,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不断提升精神境界,逐步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健康的高尚的人。“语文是通过立言来立人。通过听说读写,不断受到文化熏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是一个精神生长即立人的过程”。这种精神奠基功能,其他学科是无法取代的。所以,“不学语文就不能成为人 ”。

与政治课、伦理课不同,语文是通过情感的作用发挥育人功能的。它不是理性的说教,而是形象的感染,育人是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完成的。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道德力量虽然没有政治课伦理课那么直接显性,但是持久深刻。语文课的道德渗透以文学审美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沁入心脾,影响一生,受用一生。

二、语文是心灵的营养素

一个现代人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自信自强,平和的心态,樂观的情感,合理的情绪活动等是通向成功所必备的心理素质。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职生的心理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心理疏导更为急迫。当前尤其是要加强应对人生磨难和人生挫折的心理素质教育。文学作品表现的就是人生百味事态万象,是前人、他人经历和体味的人生。语文课可以发挥教材优势,引导学生在作家作品中阅历人事,阅历人生。在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生活哲理中得到启迪,学会自信豁达、积极进取、敢于竞争、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同时以平常心态接受成功和荣誉,以平常心态对待挫折和失败。省编中专通用教材“理想信念”单元《相信未来》、《给我三天视力》、《她给命运化个妆》三篇文章既是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材料,又是难得的心理教育材料。作品中主人公自信坚毅,顽强与厄运抗争,这既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更是面对坎坷人生的积极心态。我们读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受他在挫折后的那份乐观自信,读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会他经历剧烈人生起落后的潇洒旷达,读庄子,学会在世事纷扰和浮躁繁华中保持从容淡定。

总之,语文是物质的,她是工具,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人生寻求发展的工具;语文是精神的,文学作品既是精神的美容师,也是心灵的营养品。语文素养的缺陷,不仅仅关乎对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掌握和使用,更关乎精神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因此,加强中职生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培养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