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述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

2018-03-26辛欣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美术课课外美术

辛欣

摘要:美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方面。美术课在我国初等教育中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上好初中美术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美术;钻研教材

一、深入把握教材

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材料,要想上好美术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并把握教材。

(一)钻研教材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常说教师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见多识广,头脑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细长流水。

(二)优化教材

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本地学生或深浅程度不太合适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删减,适当增加教材中没有涉及却又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材的最优化。

(三)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教学在目标的确定上,除了要体现必要的知识目标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审美目标,体现学生在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多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讲、多说、多画、多练。

二、切实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求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在教学中兴趣和学习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一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初中生正是长身体长智力的黄金时期,对未知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而兴趣则是求知欲望激发的主要动力。

(一)注重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由教师谱写的优美乐章的前奏。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新课内容,恰到好处地导入课程学习。比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美术作品的情景再现,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上课前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入课堂学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给予学生自由空间

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在智力、能力以及美术学习上的兴趣方向不同。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这一差异,了解其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比如在美术临摹课上,教师不要将临摹的对象局限于一种事物,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这样,尽管习作不同,但是学生在临摹中体验到了自由学习美术的愉悦,兴趣也就被激发了出来。

(三)创设愉悦情境

美术课吸引学生的关键在于轻松、有趣。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学习手工课的时候,教师将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展现给学生,学生受到这些作品的感染,跃跃欲试。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学生迅速行动起来,兴趣盎然。

三、紧密联系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美术离不开生活。美术作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可以记录有特定内涵的生活景物、特定时间的典型瞬间,也可以通过反映特定情境来渲染生活气息、表现时代脉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到自然中感受美术、学习美术,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和进行美术创作的灵感。过去的美术课上,教师总是凭空讲解如何选景、构图,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闭门造车,教学的效果不高。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带到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并尝试用色彩来展现自己所看、所听、所感,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内容更多样,想象更丰富,形象也更生动了。

四、开展美术活动

定期开展美术活动,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并使之逐步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促进美术教学的开展。

(一)成立美术课外兴趣小组

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对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品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画家、美术设计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及人格魅力,使他們在充实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审美教育。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无限向往和追求的动力。

(二)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是展示学生美术创作成果的常见形式和最佳平台。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把握展览的规模和形式,因生而异,把握作品的质量,使作品展成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的平台。

(三)适时举办美术知识讲座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争取在形式各异的美术知识交流中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听取讲座,让学生形成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在审美知识涵养层面达到较高的水平。

以上这些是我从事多年美术教学的拙见,很多方面想的不够全面、不够周到,只是希望抛砖引玉,希望对从事美术教学的同行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美术课课外美术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美术篇
美术课
找蜡笔
取经之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