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课堂创新

2018-03-26袁芬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课堂创新语文思维学习环境

袁芬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如何创新呢?这个一个比较大、难度多的课题,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年龄小,不太成熟的孩子。任何课堂教学方法必须简洁明了,学生才易于接受,所以任何课堂创新,都必须结合学生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学习环境;语文思维;创新兴趣

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先锋,是开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钥匙。因此,“语文素养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是认识和发展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的创新教育关系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实施语文的创新教育至关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笔者进行了语文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虽然是由我们的母语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但创设孕育良好的教学环境,依然非常重要。语文教学首先不是纯粹的语言教学,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一门艺术。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十分活跃,但也是很不成熟的时期,抽象的语文文字只靠死记硬背是无法获得正确而有效的理解。创设一个与之相同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从而发现书本之中没有的,带有自己观点的东西。固然,创造是从模仿开始的,书本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能成为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成份,而只能作为一种“催化剂”。即启动想象的钥匙。创设环境,就是要把抽象的环境放在我们周围,书本知识转变为现实条件,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就应不拘一格。创设环境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发展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以单一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这一做法有欠合理性和科学性。这一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家长只问“你得了多少分”,而不会问“你今天发现了什么”。考分对一个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死笼,我们应该注重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因此,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内外”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

良好的语文学习外部环境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多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于外面的世界结合起来。2、組织学生开展夏令营等活动,从活动中体验到语文课本上的知识。3、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弘扬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与毛主席诗词《长征》结合起来,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这首诗词的内容。

语文老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内部环境,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班级或课堂上培养学生爱读书、广读书的习惯。2、在班级或课堂上布置语文课堂一角,搜罗一些课外读物或儿童文学读物在《图书角》,让学生们随时可以阅读。3、老师带领学生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表达能力。4、训练好了说故事、讲故事的能力后,再延伸要求学生动手写作文,先从短文开始训练,强化学生的动笔能力,打好基础后再写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作文。

二、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生成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小学语文作为语言思维的起始阶段,应该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再生产能力。首先,扩散思维的训练,扩散就在于对文中材料、功能、结构、特征、词语等的扩散,通过这些步骤,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其次,反思维训练,举与之相反的知识,以达到正确引导的效果,只要能达到小学认识标准即可;再次,想象训练,达尔文认为:想象是人类最高的禀赋质疑。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维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结果。这种结果,其实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通过这种训练,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从固定化想法中解放出来,去大胆探索、自主想象,从小就养成自主想象的习惯,为创新教育打下基础。

语文思维最终是要求学生在遣词、造句、成文方面具有语文的思考能力。如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老师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从生字、词语、句子着手,全部熟练掌握后,再对课文进行精读,理解透彻课文的意思。达到能够熟练做题目,才算完整掌握了语文知识。

三、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语文教学如若搞不好,带给学生的就是一个死的固定模式,创新便无从谈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无言的创造性劳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品质的形成。特别是在没有固定方法和答案的语文科目上。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用惯用的那套老方法,是很难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创造性。所以,只有教师的不断创新,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有人说:小学生这么小,哪有什么创新能力啊?如果没有创新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语文学习渐渐失去信心,从而变得厌学,逃避学习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兴趣,就是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课程学习,积累、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后,能够在学习上有主动权和主观学习能力,懂得利用语文知识举一反三运用在学习当中。

如学习了同义词、反义词后,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把词语灵活运用出来。平时写作文和日记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顺手拈来。学习了古典诗词后,学生能够根据古装剧影视画面,想到学过的哪些成语和历史掌故,让历史和文学知识能够结合在一起,增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了课本上的名人励志故事,如《司马迁发奋写史记》,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情景讲述,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深深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取得成就,需要付出超于常人的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让学生摒弃懒惰的思想,树立刻苦读书的学习计划。

通过上述课堂创新实践,我得出语文课堂创新,贵在思想创新、行动创新,尤其是老师的思维创新,才能带出学生的创新。如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单一模式始终没有消除,社会的育人环境还禁锢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实行创新语文教学还只是一个尝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造就未来的方法还需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课堂创新语文思维学习环境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文秘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生本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探析
推论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