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

2018-03-26乔丽冉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融入情感教育小学美术

乔丽冉

摘要:近些年以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艺术教育事业中获得迅速的发展,师资队伍也不断的壮大,水平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并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新思想、新观念。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美术;融入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美术是一门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还有助于开发智力。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证明,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美术素养是同步发展、互相作用的。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美术素养;同时,提高了的审美素质与美术素养也为学生高尚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石。这样,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跳出那种把美术教育仅仅当作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手段的狭隘眼界,真正把美术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探索的过程。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对学习有一种满足感、渴求感与自豪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式

情感构成了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要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以及于教学手段上可以首先安排欣赏课这一项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于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部分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触、肌理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维,提高欣赏能力。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需要科学地设计艺术课堂教学。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或游戏中,萌发对美术的情感。

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和发展:①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学习。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艺术后说感受、给艺术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③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

(二)让学生他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知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积累素材的习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把心中的想法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与此同时,通过艺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陶冶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力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感受艺术情境

教师们可以通过于生动的讲述,创建出一个美术情境,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连贯的画面,甚至可以想象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想法各异,彼此间互相描述,可要求学生据此创作一幅情境画。

(四)拓宽情境

拓宽情境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它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进一步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创造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和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拓宽美术教育的情境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也从中感受集体精神,投入情感,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提高审美情趣。

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历来的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人的情感的熏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情感、塑造美好心灵,从而实现人的灵魂的完美。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情感因素,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情感特质,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

(一)美术与情感相结合

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创设艺术情境,需要根据美术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的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审美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

(二)美术与幻想相结合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驰骋在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当中,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他们就会在成长中,对生活、对艺术、对世界保持长久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心理往往拥有最美好的画面,这是他们通过幼小的心灵去触碰这个世界而留下的印记,如果可以用美术作品把这些美丽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受到极大鼓舞,能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对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都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美术与文化相结合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潭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的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世纪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四、结束语

目前,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情感培养,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这不仅加大了学习的压力,还将限制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然,这也需要广大小学美术老师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融入情感教育小学美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