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 亲述央企40年成长史
2018-03-26杨旭然
杨旭然
“改革其实很不容易,改革是倒逼的,所以改革要坚持。”
在《改革心路》这本书中,宋志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另一方面,也描述了自己在中国建材和下属公司40年来的心路历程。
另外一本《经营心得》中,宋志平重点阐述了自己对于企业经营策略的思考,对于战略制定、路径选择的把握,而且这种思考并非和商学院教授或者商业作家一样,站在观察者或者是分析者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亲历者、经营者、市场浪潮的推动者来阐释。
作为距离市场最近的人,宋志平乐意和读者去分享他所见到和做到的一切。
从央企的成长史来看,有相当多的国企甚至央企都是白手起家,也都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打拼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有相当多的国企遭遇过严重的困境,正是依靠改革,依靠员工,依靠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才让包括中国建材在内的国有企业最终走出困境。
《改革心路》一书描述了宋志平在这场大变革中的经历,不仅有从技术员向销售员的身份转变,也有将“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从一个亏损企业带到上市公司的经历。
在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任职厂长期间,宋志平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出了“工资年年涨”的口号,要知道在这之前,这家厂子已经很多年都没涨过工资了。
同时,宋志平还许诺员工,如果努力工作,达成一定的经营目标就可以为职工建房,这两个举措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扭转了员工对企业的冷漠态度,树立起对企业的主人公意识。作为北新建材(000786.SZ)的前身,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很快扭亏为盈,并开始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成功改制上市。
成为公众公司之后,按照宋志平在书中所说,一个企业的价值体系就变了。从过去一个国有企业的参照系,转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参照系,所有同行业和非同行业的“对手”,都是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就必须确保利润能够保持增长,“市场不相信眼泪,只要做得不好,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
上市之后的北新建材成功融得2.6亿元,并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石膏板企业,目前仍然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7-2018年利润净利润高速增长,净利润达到了20亿元级别。宋志平操刀改革的第一个案例,直到今天还在不断释放着改革的红利。
北新建材的成功,让宋志平有机会在中国建材集团“一展身手”,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上任的当天,就收到了法院前来查封公司资产的传票,这张传票被直接送到了当时上任大会的主席台上。
虽然是一家央企,但当时中国建材的处境并不好,整个集团只有20多亿元的收入,且绝大多数都是北新建材创造的。只是这一次,宋志平必须在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为此,他选择市场规模更大,占整个建筑行业容量70%的水泥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宋志平回忆道,这是一个关键的战略决策,因为方向的确定、路径的选择,将直接决定中国建材事业的成败。他观察,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建材企业,没有一家是自己滚动式发展做起来的,大多是依靠联合重组的方式。
“虽然我当时不会做水泥,但我只要有个目标,我就可以做。战略方向对了,把它锁定,然后把路径找出来,之后就陆续推动了在香港的上市、联合重组等动作,最终做到了全球水泥行业最大的位置。”
由于在北新建材时期引入社会资本、顺利上市融资的成功经历,宋志平对于联合社会资本和公众资源非常重视,这个策略不仅应用在中国建材的发展,同样也应用在之后其担任过董事长的国药集团。担任双料董事长期间,宋志平将同处充分竞争领域的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同时带入了世界500强,这两家央企后来又同时被国资委确定为混改试点企业。
更加彻底的“央企市营”思维,是宋志平区别于其他国有企业领导者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书中,他重点阐述了自己作为央企领导者,如何带领央企适应市场化的环境。在他看来,可以归纳为五点:
首先,要从传统的单一所有制改变成多元化股份制,引入民营企业等社会股东;第二,要规范公司治理;第三,要从市场中找到职业经理人;第四,要打造市场化的机制体制;第五,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化身份,而不是仍然把自己当成某个部门或者机构的附属,要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同台打擂”。
宋志平看到,企业要真正意识到自己必须在市场环境下竞争,就要做出更好的产品,这其中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当企业形成良好的经营文化并贯彻后,企业就会获得长期良性的竞争力,因此他在《经营心得》一书中用大量篇幅来阐述了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理解,和自己构建企业文化的策略。
他举了一個例子,自己女儿还小的时候,每次他去抱女儿,女儿都会哭,夫人就告诉宋志平,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全身心的关注她,全神贯注的和她沟通交流,她就会高兴了。
宋志平认为这是一个大道理,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所在。在和职工的沟通过程中、在企业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中,都需要相互的关心关怀,和专注且充分的交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互动的组织,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这种充分的沟通与信任。
宋志平在序言中说,他崇尚大道至简的理念,喜欢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问题故事化,也就是以事说理。两本书中的故事很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发人深省,值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