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农耕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2018-03-26王力杰费雪冬李昕怡姚金蕾聂志豪郑子端念延辉
王力杰 费雪冬 李昕怡 姚金蕾 聂志豪 郑子端 念延辉
【摘要】作为有机农业中最科学、系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活力农耕自2012年传入我国后,便引起广泛关注。从社会效益看,其具备传统农业难以比拟的优势。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发展不充分、知名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活力农耕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从与政府关系、农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三方面分析活力农耕农业的相对优势及不足,并据此提出建议,以期充分评估其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活力农耕 生态农场 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農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等化学试剂的大量使用,也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觉醒,有机农业的应用发展成为趋势。活力农耕通过种养结合、自我循环的农法,营造和谐平衡的生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活力农耕源于澳洲,并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国内的一些农场陆续对其进行探索应用,但国内普及度仍不高。创建于2012年的七日塘农场,是成功实践活力农耕的范例。因此,以其为例对其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对推广活力农耕是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
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本文以七日塘农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与传统农业的对比分析,说明活力农耕农业在与政府关系、农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三方面的差异,以此作为其在国内推广必要性的依据,并进一步研究结论对其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三)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活力农耕作为世界上有机农业中最科学系统的农业耕种方式,产品品质享誉世界。然而活力农耕还需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不断地推广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通过从具体方面分析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找出相较于传统农业的优势及不足,并结合现实提出可行建议,这有利于活力农耕农业的推广和快速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文献综述
(一)活力农耕及生态农场的研究现状
与现代有机农业相比,国内学者对活力农耕的研究可谓寥寥无几。目前关于活力农耕的研究多从概括性描述、发展模式角度入手。曾紫玉从土壤中微生物作用、配方制作和天文学方面来突出活力农耕的经济、生态效益;王程博以在南阳实施的中国德米特活力农耕产业孵化中心规划为例,提出了活力农耕农法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
两位学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帮助理解活力农耕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几点不足:第一,没有对活力农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第二,没有对活力农耕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推广建议。对此本文做出如下改进:以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切入点,通过与传统农业的对比分析,探析活力农耕技术应用产生的社会效益,以期对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介绍的活力农耕以七日塘生态农场为载体,因此对生态农场的相关研究是有必要的。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生态农场是在综合利用生态学、经济学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工程的方法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并且注重资源、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制约其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部分学者纷纷提出提升农场整体环境的建议。
(二)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现状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但遇到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展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目前国内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颇多,但详尽研究社会层面的并不多。
罗其友通过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能力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提出相关重要措施。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为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国内研究的农业多为传统农业,虽面面俱到却不详尽,本文在参考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适时做出了部分调整。
三、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农业发展项目对当地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可持续影响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农业项目对农民增收、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以与政府关系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公共关系。
(一)农业与政府关系
良好的政农关系有助于农业获得更大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帮助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充分评估活力农耕农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本文分别从农场的注册登记认定、人才政策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方面展开评估。
1.农场注册登记与认定。活力农耕农场在当地注册登记与认定与否是其与政府是否建立了良性政农关系的首要体现。农场在当地进行注册登记并被政府所认可,有利于农场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帮助。
以七日塘农场为例,农场目前隶属于深圳市绿田野公司,尚未在所在地惠州注册,这就导致农场目前无法获得惠州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从而给农场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七日塘农场目前也正考虑在惠州注册,这一问题或将很快得到解决。
传统农业大多不以公司形式存在,而是以土地所有制度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保护,免去了注册登记的环节,直接享受政府相关政策利好。
2.人才政策。农业人才是中国农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能够给农场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帮助,是农场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七日塘农场为例比较活力农耕农业和传统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府人才政策扶持的情况,分析两者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农场负责人掌握了活力农耕技术,并对农户进行积极培训。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吸收更多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了解最新的农业政策,通过沟通交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联系,紧跟互联网时代的脚步,并从政府处获得更多实质性支持。
传统农业农场则享受政府农场经营者培训政策和农业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政策,能够提高农业劳动者生产技能,使农民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可以满足更多农场的劳动力需求。政府还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参与到农场的经营建设中来,逐渐成长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农场管理人员。
3.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政府帮助农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使农场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这有助于改善农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进而获得更大程度上的政府政策支持。分析活力农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了解、判断活力农耕在政农关系中所处地位,帮助活力农耕有针对性地获得政府更多支持。
活力农耕在我国引入时间较短,规模有待扩大,相关社会服务机制亟待完善,社会效益影响力仍有提升空间。目前虽然引起政府的关注,但尚未获得政府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这需要农场进一步打造应用活力农耕的标杆以吸引政府的注意和支持。而传统农业体量大,对社会效益作用效果明显,容易引起政府重视并获得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二)农民生活水平
1.农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有助于全面了解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生产、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监测农村的脱贫进程。
2014~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0489元,11422元,12363元,远远低于同期活力农耕农民的15864元,17330元,19103元;同时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是8383元,9223元,10130元,也低于同期活力农耕农民的的13281元,14537元,15892元,可以看出活力农耕农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及相应增长额均高于传统农业农民,并带动农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地位。就业水平和农民地位是衡量农民社会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就业机会和农民地位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充分评估活力农耕农业的社会效益。
活力农耕农业新增农业技术岗位,创造就业机会,消化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原先没有工作的农民有了用武之地。除此之外,在农民现有的耕作技术上,农场还让农民学习农耕知识、组织技术培训,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的耕作技能,提高农民社会地位。
传统农业人均耕作效率低下,劳动附加值低,就业机会不足,部分农民很难寻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传统农业对农民的技术要求也较低,使得农民的社会地位无法保障。
(三)文化教育
农业文化教育是农业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农业模式通过相关产业链的延伸能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及价值观的培育起到推动作用。
1.农耕文化教育。农耕文化教育是农业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农业实地耕作教育,能够增加受教育人群对农业耕作的了解和认知,对于人们学习农耕知识技能、营造农业文化氛围具有积极意义。
活力农耕农业主要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农场实地进行农耕体验来实现农耕文化教育。这有助于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感悟生命,同时还将发挥学生探索求知的天性,寓教于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传统农业则缺乏开展专业农耕文化教育的精力和资本,此外学生大都难以忍受枯燥乏味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粗放的耕作模式也难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农业知识。
2.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是人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产业。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保护环境,推动农业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是现代社会实现农业文明的关键。
活力农耕农场不仅是一个共同劳动,分享共同价值观的经济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共同体,而且也是治疗和教育的基地。农场不单单是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态的耕作方法,实现了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地球、宇宙和人类的关系,增强了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力农耕技术通过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证实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给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指引了方向。活力农耕农业改化肥农药为绿肥、堆肥等,给农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这种“共赢”的关系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向前进步。
而传统农业则经营粗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破坏环境,难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在较大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阻碍了农业更大限度地发挥可持续的社会效益。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基于政府层面
1.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广纳农业人才。一方面,活力农耕农业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交流工作,通过解读政府农业政策,结合自身现状,推广活力农耕技术,既可以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也可以将活力农耕技术普及开来,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范例。另一方面,吸引包括精通活力农耕技术的农夫、擅长农业管理的管理者以及拥有新时代创新理念的年轻创业者加入,实现活力农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自身规划,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活力农耕农业需要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应着力构建多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不断健全社会化服务水平,以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强活力农耕模式的推广——基于农民层面
活力农耕在中国起步较晚、推广力度有限、普及度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活力农耕应面向农民,加强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七日塘农场应当依托对活力农耕的成功实践,建立活力农耕农业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学习样板,用实例教育和引导农民应用活力农耕创造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宣传片、微信、微博等形式,宣传推广活力农耕农法及理念,扩大活力农耕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提高大众对活力农耕的关注度。
(三)加强活力农耕产品的宣传推广——基于消费者层面
基于人们对活力农耕产品认知度和消费情况的研究分析,活力农耕作为一種新型有机农业,发展前景虽广阔,但仍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1.明确农场定位,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农场定位,一是加强品牌定位,即将活力农耕定位为世界上最科学系统的有机农业耕种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安全、健康、绿色、美味、与快乐的产品理念,这也是国内有机食品品牌的风向标;二是市场定位,即活力农耕要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将健康生活理念与品牌植入人心,开辟有机绿色食品市场,建立集有机食品产销与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品牌;三是目标消费者定位,即活力农耕的主要客户群是受教育程度较高、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活力农耕应培养消费者的“有机”意识,扩大品牌认知度及影响力;四是广告宣传,以微电影和宣传片形式,介绍活力农耕农法和理念,宣传活力农耕品牌和文化。
2.开拓线上电商平台,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物流、销售等服务,建立产品驱动和服务驱动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建立生鲜O2O模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依托农场,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农业科技园、教育农园、养老农业等,致力于现代化新型农业建设,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紫玉.自然活力农耕[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05,(06):9-11.
[2]王程博.中国德米特活力农耕产业孵化中心规划设计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
[3]罗其友,唐曲,刘洋,高明杰,马力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58-164.
[4]齐晓辉.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1,(02):45-49.
[5]杨慧莲.农户满意度视角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作者简介:王力杰(1997-),男,郑州大学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通讯作者:念延辉(1972-),女,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投资学、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