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2018-03-26陈卡雷

时代金融 2018年6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三亚

【摘要】滨海旅游新业态,是传统滨海旅游在业态创新和产业融合下的有机延伸,涉及众多新兴产品业态和产业。三亚市的滨海旅游新业态如邮轮游艇、低空旅游、婚庆旅游、养老旅游等迅速发展,本文针对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以期能为三亚和国内其他滨海旅游地区的新业态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亚 滨海旅游新业态 保障措施

滨海旅游新业态,是指在滨海旅游范畴发生的新业态活动,既包括邮轮、游艇、水上飞机、潜水等滨海创新旅游产品,也包括依托滨海旅游资源或位于滨海城市范围内的婚庆旅游、养老旅游等创新旅游产品。其“新”之处在于滨海旅游产业内部要素的融合创新、旅游产业要素与其他产业融合创新。

一、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本文以三亚滨海旅游资源的特性、新业态发展为基础,将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分为全新产业型、产业融合型、产业优化型三大类。

(一)全新产业型

“新”体现以下两方面,一是之前未在三亚出现,二是利用新交通技术、新理念打造而成。邮轮旅游,累积接待人次超90万人次,但由于受到政策、产品、产业链分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业态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低空旅游,市场消费群体少。三亚游艇旅游快速发展,但同样受到政策较大影响。

(二)产业融合型

当前,三亚发展较快的婚庆旅游、养老旅游、购物旅游、医疗旅游均属于该类型,强调了产业融合的特性。其中,三亚婚庆旅游发展迅速,至2016年的产值超80亿元,发展成熟度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养老旅游方面,三亚在2016年接待60万人,对衍生产业的带动性较强。“离岛免税”购物旅游发展迅猛,2016年接待购买人数173.32万人次,销售金额61.82亿元。医疗旅游处于起步阶段,长期前景看好。

(三)产业优化型

当前,三亚的产业优化型包括潜水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高尔夫旅游,属于相对成熟的业态模式中再次创新。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是潜水旅游,年接待量达到150万人次,呈现出持续创新的趋势。温泉旅游逐渐发展为“温泉+养生+休闲度假+酒店+主题游”的综合模式。乡村旅游处于初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善,有待提升。高尔夫旅游通过“机票+酒店+高尔夫”、“青少年培训+联赛”的业态创新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二、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的制约因素

全新产业型中的邮轮旅游、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是这些新业态处于在国内也属于全新领域、创新程度高,现行政策制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此外配套不完善、人才缺乏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融合型中的婚庆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购物旅游,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专业人才缺乏、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链不够完善。

产业优化型中的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潜水旅游、高尔夫旅游,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多样化,各个新业态都不同,最大的共性点是发展模式有待完善。

由于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尽管众多新业态各具特色、发展阶段不同、存在问题各有不同,但普遍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政策限制、政府管理滞后、业态发展缺乏指导、缺乏优质产品、缺乏专业人才。

三、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三亚发展国际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定位,争取在三亚先行出台实验相关政策,根据国情以及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协调相关管理单位,重点制定旅游出入境政策、航空开发政策、岛屿开发政策、投融资政策、财政政策、服务业发展政策等,推动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

(二)政府保障

政府管理是旅游新业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发展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制定支持新业态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加快新业态发展的整体合力。例如旅游委、海事局、口岸办等共同制定政策,推动邮轮旅游发展。

(三)建立新业态促进平台

从政府层面、行业内部层面、产学研交流层面分别构建新业态促进平台,共同推动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一是政府部门牵头成立三亚旅游新业态发展智库,从政府层面推动各新业态发展;二是新业态的行业内部成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協会有利于行业自律、行业交流、行业互助;三是成立新业态产学研中心,一方面高校通过新业态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企业为高校理论研究提供成果转化的实践基地,共同推动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四)海洋环境保护

滨海旅游资源是三亚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亚旅游新业态开发需要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海洋环境保护内容具体包括海岸线环境保护、海岛资源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强调生态保护红线不容破坏。

(五)旅游人才保障

一是建立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人才培训基地,对旅游新业态企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二是引进国际滨海旅游培训机构,以国际化的旅游服务要求进行培训;三是构建三亚滨海旅游新业态人才梯度培训体系,适应不同类型的产业人员的差异化需求;四是制定人才扶持和引进政策,打造国家级的滨海旅游人才集聚区。

参考文献

[1]付业勤,曹娜,李勇.海南旅游新业态类型、分布与发展策略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v.16;No.6003:44-51.

作者简介:陈卡雷(1982-),男,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海洋旅游。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三亚
海南三亚之旅
『贵州小三亚』——罗甸
尚赫训练营燃情三亚
碰撞:海南三亚与河北迁西
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三亚的海
三亚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