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8-03-26丁卫杰袁田章坤

学理论·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警校知行合一融入

丁卫杰 袁田 章坤

摘 要:“知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对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提倡“知行合一”。对“知行合一”思想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针对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知行不一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警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为进一步有效开展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知行合一;警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255-02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其内涵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知行合一”强调的是思想意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对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理论强调实践,提倡“知行合一”。2014年5月4日,他在考察北京大学时,鼓励学生:“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又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一、警察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政治育警”是警校的立校之本

“国家安危,警察系于一半”。警校大学生作为预备警察,即将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预防和惩罚犯罪的责任。作为警校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警察角色定位,深刻理解警察的职业特点,明白“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明确警察职责和权利、义务与纪律,了解警察管理体制及运行特点,培养自己的警察思维和文化内涵,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增强从事警察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做“模范践行者”,在实践中砥砺前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警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高层级性

警校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共性,也更有预备从警人员的特殊性,有更强的政治性、纪律性和方向性。应以警察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标准,对警校大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其职业道德标准就是“警察精神”,最核心是忠诚,最主要的是奉献,最根本的培养途径是“知行合一”。要提高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明白知与行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警校生的角色定位

警校大学生大部分毕业后要入警,而警察是公务员。公务员职业道德其内涵主要包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爱岗敬业、清正廉洁、高效务实,服务群众等内容。作为未来的公务员,应明确角色定位,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己主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好职业准备。

二、当前警校大学生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

1.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与现实情况不统一

警校大学生一方面对警察职业抱有满腔热血,充满憧憬,有很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有很多困难,部分同学信念不够坚定,导致职业认同感降低,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负面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产生悲观情绪,态度比较消极,甚至有的同学不愿意再从事警察职业。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应该用“知行合一”的思想进行教育引导。

2.共同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不统一

警校更强调学生的服从性和纪律性,个人服从集体,较少突出个人主义,集体行动与个人自由的冲突较大。但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思潮的冲击,警校大学生同样也受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当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冲突矛盾时,当面对有关个人利益选择时,很多学生更倾向于优先选择个人主义。

3.严格的规范性与个性化不统一

警务化管理就是学校通过军事化的日常严格管理和严格训练,在学习、生活中培育学生警察意识和警察素质,以增强学生对警察工作适应性的养成教育模式。警务化管理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统一的集体行为,严明规范的纪律,规章制度的遵守。这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压制副作用。而当代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格的培养,二者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冲突性。

4.心怀远大理想与采取行动的不统一

警校大部分同学怀着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目标和理想,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对现实的妥协或者懒散畏难思想导致了知而不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愿付诸艰辛行动,导致今日复明日,浪费大好的青春时光。具体表现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出操不积极,训练不刻苦等。知易行难,这需要坚忍的意志、奋斗的精神和顽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作为警校大学生更需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炼,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在努力付出中砥砺前行。

三、“知行不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思想上不重视,定位不明确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思想平台,思政课教授的不是教条而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思政课在部分学生看来仅仅是一门课程,并不明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没有深刻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学过、考完试就可以了。学生大部分是被说教和管理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做,不知为何去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应从根本上重视思想政治课,对其有正确的定位,明白其重要意义。

2.部分教师自身存在一定不足

“学高为师,身正示范”。从学问的方面,首先要熟悉教材,掌握基本理论,讲究方法和教学效果。但是部分老师教学照本宣科,教条主义,某种程度加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根据警校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运用最新的理论成果,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对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做到与时俱进。从德的方面,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首先要坚定信念,落实行动,自己做到知行合一。教师应该成为理论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要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导师和楷模。坚持教书和育人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

3.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

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接触社会面窄,看待问题比较片面或不够深刻。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相对复杂,面临更大的压力。面对互联网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个人如果缺乏自控力,容易沉迷于游戏和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如个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一般在是非原则问题能坚持立场,但是思辨能力欠缺,敏感性不足,容易盲目从众。有时陷于自身惰性,对某件事情不能坚持到底,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第一,知而不行。知而不行是警校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很多学生有自己的道德判断价值体系和标准,知道是非对错,认知也符合公序良俗。但是在“知”与“行”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比如“见义勇为”是社会提倡的道德要求,但是事到临头,却也有临阵脱逃的,未能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知行相悖。知行相悖是严重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大多数大学生在认知上认可、接受某种认识,但是在行为上却做出了与认知相悖的行为。比如“闯红灯”和“让座位”“考试作弊”等,成了“认知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跳跃式发展,科技爆炸式发展,东西方思想文化直接碰撞,新事物的层出不穷,这给警校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个人的价值取向实用化,集体主义感淡化而个人意识膨胀,学习和求职的目的功利主义,认知与践行脱节。

四、“知行合一”思想融入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明确定位,加强宣讲

思政课是一门课程,但又不是普通的课程。警校的思想政治课定位要更高,要求更严。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加强宣传讲解,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意义何在?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知行合一的思想,并且知而行之,真正做到位。

2.理论与实际结合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利用好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广泛开展多种有益的校园文化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宣传活动,开展健康多样、积极向上的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深入基层的社会实践。更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各项活动更容易被接受,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得到真知。

3.教行合一,言传身教

于无声处听惊雷,教师要做春风化雨式的表率。在教学课堂,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讲好每一堂课;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要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沟通和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将“知行合一”的思想播种到学生的思想心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学生自我管理,学校引导落实

发挥“知行合一”思想的指导作用,培养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学校创造良好的警校文化氛围,发挥校办各种刊物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开展有益的校园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下乡活动和志愿者扶贫活动等,参与基层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5.在日常管理上严格要求,发挥警校优势

警务化管理是警察院校的特色、优良传统和最有效的管理途径。警校大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培养警校生纪律观念和行动意识,提高警校生政治素养的必要条件。通过日常道德制度和纪律约束,将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在日常的行动中,培养服务意识,实现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令行禁止的作风。

6.在学习和警务训练上,精益求精

在警校,將“知行合一”融入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知”渗透在“行”的方方面面。大到接受检阅,小到日常行走,精益求精,都体现了警务训练的结果。警校大学生通过平时的艰苦训练,将条例规范要求的“知”,体现在日常活动的“行”上,完成自己思想和精神的升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知行合一,贵在坚持,更要将“知行合一”的思想融入思维深处,知而行之,体现警校大学生的良好风范。

参考文献:

[1]阎继忠.关于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6).

[2]吴光.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萧鸣政,张满.公务员职业道德及其内容标准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4]刘炳序.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行合一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

猜你喜欢

警校知行合一融入
阿富汗:警校生毕业
初衷
初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