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发展辨析
2018-03-26王长坤王敏静
王长坤 王敏静
摘 要: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辨析其思想内涵,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其定义,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发展的特点与趋势。通过对这一论题的探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发展;特点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244-02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过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梳理与辨析,可以明晰其发展过程,深刻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发展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思想宣传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致力于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过程中他们自己深入研究并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明确提出了“宣传工作”“理论教育”的概念,认为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每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1]572,革命运动发展最快的地方“当然是一部分无产阶级已经组织起来并受过理论教育的地方”[2]99。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宣傳工作、理论教育的内涵已经成为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
其次,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继承与发展。列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政治工作”“政治教育”“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列宁提出“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3]342。由此可见,列宁已经很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甚至将其上升至国家层面,这为重视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最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丰富并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顺应时代发展及时更新其内涵。毛泽东倡导思想政治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邓小平强调各个领域都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光要在党内进行,农村、企业、街道、学校都要实行,他还指出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应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并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习近平提倡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哲学、法律等多项内容并向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4]124-125。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
如何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综合学界研究,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划分,主要分为“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需要论”四种。“施加论”的主要代表人是张耀灿和陈万柏,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团体为实现其根本政治目的,对人们有计划地施加本阶级集团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影响的社会活动[5]50。“施加论”表明,受教育者往往是在非自愿或被迫的情况下接受来自其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满足了统治阶级和社会的需求,但却打压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转化论”的主要代表人是王勤,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团体,为实现政治目的,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改造人们的品德,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6]6。这种表述既强调外在施加,也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受教者身上从外而内的转化。“内化论”的主要代表人是孙喜亭,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7]290。这就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受教育者从内心的认可与接受,肯定了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并没有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去进行教育。“需要论”的主要代表人是鲁洁、王逢贤,他们的观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8]18。“需要论”同时强调社会和人的现实需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重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第二,按思想政治教育定义的落脚点划分,主要分为“教育实践活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论”。“教育实践活动论”以学者陈秉公、王礼湛等为代表,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和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9]3。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集团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对一定的人群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论断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专业化,有针对性,可以产生较高的教育效果,但也无形之中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使很大一批人群被排除在外。“社会实践活动论”是以张耀灿、孙其昂等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用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观点,教育人民群众,解决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10]54。他们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落脚于社会实践活动,这类观点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群体是整个社会成员,并且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实现目标。这种观点相对于教育实践活动而言,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更广,内容也更丰富。
三、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发展和概念辨析可以归纳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以新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涵仅指狭义的共产主义理论,停留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的层面上。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将这一概念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素养外,还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扩大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品质、法律伦理及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诸多新的内容。时至今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还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研究趋于专业化、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最初只是学界和党的相关文献中提及使用,并没有普及开来,并且他们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现实的需要而赋予其特定的含义。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使用的越来越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歧义日显。1980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在北京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论断。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的《关于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指出:“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为了落实这一精神,教育部门专门召开政工专业论证会,最后确定学科全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决定从1984年开始招生[11]48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表述逐渐规范化,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上了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更多研究者开始从不同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下定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也日益明晰起来。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不断系统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架构也开始迅速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已经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品德及理想信念、文化素质、世界观、人生观等丰富内涵,教育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知识结构进一步合理科学,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其知识体系系统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最早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概念并将其中国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设立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概念的研究还将不断深入,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10]袁礼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礎[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
[11]冯刚,沈壮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德育编年史[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2]倪愫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214.
[13]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学科认识的三维路径[J].探索,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