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共党史教育对医科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2018-03-26贾立勤李雯
贾立勤 李雯
摘 要:在当今医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共党史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医科学生的特点,分析高等医科院校中共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中共党史教育对医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如下:有助于医科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加深医科学生对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有助于引导医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党史教育;医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232-02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才的培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科性教育,即转向包括对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在内的综合、全面的培养。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要求高等医科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赋予了高等医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特殊使命,特别是作为医科学生综合素质引航员的学生工作人员,要为医科学生讲深、讲透、讲清中共党史,促进医科学生内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一、醫科学生的特点
(一)高等医科院校大部分专业只招收理科生
在高等医科院校招生中,除护理学和中医学等个别专业文理科兼收外,其他医学类专业都只招收理科学生,按照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从高中二年级进行文理分科后,理科生就不再接触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并且进入医科院校的学生相对内敛,没有综合大学各专业学生的影响,医科学生主动学习和接触人文社会科学的书籍也不够。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医学人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和发扬,使得现代医学逐渐呈现出过于技术化、商业化的倾向,“医患失语”、医疗“机器化”现象日益突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发展出现失衡,医生“冷漠症”、医患关系紧张、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缺乏等现象越发严重[1]。
(二)医科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眼界不够开阔,不够关注时事
医科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医学伦理课、医学法学、人际关系学等课程大部分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学生一般不给予足够重视,由于医科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中共党史及时事的关注程度不够,对于思政类课程出现抵触情绪,也大大限制了医科学生的眼界。
(三)医科学生专业学习实践性强,且专业发展的职业倾向明确,无暇顾及专业课程内容之外的学习
医科学生在大学期间(5-6年)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和部分人文课程之外,大部分课程要经过动物实验、临床见习和至少一年的实习,对医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从就业方向和职业倾向上看,医科学生不比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等学生的就业面宽泛,他们几乎都到各级医疗单位从事接触病人的临床工作或者是与医疗工作相近的相关单位工作。这样的一个现实就是,医科学生在校期间所修课程较多,考试压力较大,尤其是毕业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更是致命的,如果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三年内通不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就无法行医,给在校学生无比的压力,使得很多学生无暇顾及专业知识之外的相关课程,如中共党史、人文素质类课程等。
二、高等医科院校中共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科学生缺乏对中共党史的正确学习态度
医科学生是否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以及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在社会思潮多元激荡、社会矛盾交织多发的时期,不仅关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统一多民族文化历史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还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息息相关。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2份,有效率98.7%,调查了本校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护理学等七个专业的医科学生,91.22%的医科学生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面还是有着比较积极的态度的,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共党史知识,但其中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主动学习中共党史的学生占比只有6.93%,并且主要是这些学生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了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结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也进行了个别学生的访谈,可能因为我们是学生管理者的原因,10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但当问及读过哪些书籍的时候,100%的同学回答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是本校医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要进行考试的。以上数据分析直接反映出医科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中共党史的主动意识,剖析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可能是个人兴趣缺乏、或奉行专业至上,即使主动去学习中共党史知识的行为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色彩。
(二)医科学生获取中共党史知识的渠道有限
根据我们调查显示,无论是我们问卷调查的学生,还是我们直接进行个人访谈的学生;无论是中共党员还是共青团员或是群众,对于“获取或接触中共党史知识的途径”问题,绝大多数(95%以上)学生选择最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讲授”,有接近50%的学生选择了“党校党课培训班”(根据我们分析可能是填写调查问卷的学生以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班团干部为主的原因,普通学生参与这样的问卷调查积极性不高造成的)。而对于调查问卷中“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选择率更低,只有10%左右,这可能是因为经费划拨不足、学生人身安全和教师工作量界定等导致的,实际这种情况在全国所有高校普遍存在。以上数据分析同样说明,医科学生中共党史教育依然是以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为主,践行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方式、规模和质量都有待改进。
三、中共党史教育对医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中共党史教育有助于医科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
加强当代医科学生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这种学习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年医科学生自身成长成才,而且有利于未来的白衣战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医学是“人”学,医学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对生命健康的珍爱。医学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在校的医科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有限,他们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往往在谈论、评价、思考社会问题时带有幻想色彩,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中共党史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弥补了医科学生受现行中招、高招体制影响,历史学科所占比重偏低,医科学生中共党史知识贫乏的困局。当代医科学生中共党史等人文科学教育的欠缺,不仅影响医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还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像中共党史等传统学科教育,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对在校医科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中共党史教育有助于加深医科学生对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通过中共党史教育,有助于加深医科学生对党的认识,同时对他们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前进方向的基础上,自觉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信心满怀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潮流中来,更加“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2];通过中共党史教育,阐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及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事例和英雄人物为素材,不仅内容生动、鲜活、形象,而且容易使医科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通过中共党史教育,深入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事实,可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失误和挫折,从而使医科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历程中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总结,从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赤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三)中共党史教育有助于引导医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对医科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好教材。通过中共党史教育,有助于提高医科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自身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党所提出的历史任务和远大理想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使医科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构筑起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人文理念,抛弃狭隘的功利目的,从而提高医科学生自身科学研究与坚持真理、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尚情怀与素养;通过中共党史教育,有助于医科学生自觉用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引导自己的认识追求,提升自身价值品位,以白求恩精神激励和教育医科学生,从而使医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病人,自觉维护医学職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通过中共党史教育,有助于医科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领会党的宝贵经验,把握党的建设和发展规律,可以弥补医科学生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医学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为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医科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技能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医科学生对人类社会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齐玉龙,梅翠竹.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