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意识角度分析国际商务活动中寒暄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口译策略

2018-03-26尹子斐张碧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口译跨文化意识

尹子斐 张碧芳

摘 要: 在这个国际化的时代,跨文化商务沟通在生活中也日渐频繁。寒暄语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变得十分频繁,寒暄语就是在交谈的过程中和主题无关的客套话,也可以被称为招呼语、问候语、应酬语等。本文大致介绍了从跨文化意识角度分析商务活动中不同文化差异寒暄语的口译策略。本文通过从中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来分析问候语寒暄语和接待寒暄语,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指导人们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正确的口译寒暄语,促使跨文化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口译 寒暄语

一、跨文化意识和商务口译的定义

(一)跨文化意识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一员。每个国家的交流十分频繁,因此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语言和书面语类似,文化也会产生交际障碍。为了创造良好的交流,口译员必须注意语言转换过程中文化所造成的障碍。要做到这一点,口译员不仅要掌握原语和目的语,还要掌握藏在他们身边的文化。

根据G. Hanvey,有四个不同层次的跨文化意识。第一个层次是肤浅的文化特质往往解释为外来的或怪异的意识。第二级是重要和微妙的文化特征,对比明显,自己和被解释为令人难以置信的和非理性的认识,对杠杆的文化差异是令人沮丧的。第三级与第二级,但文化特质是公认的可信的通过理性分析,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是可信的。第四个层面是另一种文化的感觉如何从内幕的角度认识。第四个层次是一般称为移情的专家。必须承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获得移情是相当困难的。它不仅要求通晓外国语言,而且要深入了解外来文化,只有通过充分接触才能获得。

(二)商务口译

商务口译,顾名思义分为商务与口译,因此在定义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商务以及口译。《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商务定义为“商业上的事务” (1996:1104)。①现在国际交流频繁,国与国之间商业交流也十分的频繁。 “口译行为是一种语际解释行为,他的根据是原语的语言符号化表现,通过对语言符号化表现的解释获得对原语意义的理解。” ②(刘宓庆,2003:2)“口译是将用原语表达的交流信息口头转用译语表达。” ③(De Groot,1997:25)。口译是译员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综合以上定义,商务口译是所有商务交流活动中涉及的口译行为。

二、寒暄语

寒暄语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由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20世纪初,马林诺夫斯基在一个小岛上度过了两年,他发现,当地居民的人际交往不是传递重要信息,而是营造某种氛围,保持社会联系。他称这种语言为“寒暄”,现在它是由语言学家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可。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寒暄语在交谈的过程中和主题无关的客套话,寒暄语也可以被称为招呼语、问候语、应酬语等。寒暄语,英译为phatic communication,或更为人所知的small talk。最早是由人类学家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来的。

(一)中国文化下的寒暄语

在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的背景影响下,社会因素主要的影响了寒暄语的发展。由于文化地域性的影响,每个地区都渐渐地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寒暄语。“寒暄”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看出,是“问寒问暖”的意思。现在日常的寒暄语有:“吃过了吗?”这已经是中国人标志性的寒暄语。“在线吗?”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们频繁使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时候会说的寒暄语。“最近怎么样呀?”朋友相见也会经常说的一句话。寒暄的发展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西方文化下的寒暄语

在西方文化下,相比较和中国文化下的寒暄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个最本质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由于宗教和国家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导致了中西方寒暄语的不同。在西方,人们会讨论天气问题,常见的寒暄语有:“Nice weather ”,“It is a lovely day, isn′t it?”,“Very cold, right?”。比如在商务交际中,常见的寒暄语有:“I ′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久仰。“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You′ve had a long flight”辛苦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口译者在对外翻译的时候会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这对译者本身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要求译者对各国的文化都要有所了解,才能保证口译的精准性。

(三)中西方寒暄语差异的原因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和互相影响的。以寒暄语为语言的例子,体现了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之间差异。但是在翻译寒暄语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表面的意思,也要探究藏在表面下的深层文化意义。所以翻译寒暄语不是件容易的事。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提出一个观点,“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加重要,因为词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显示出他的意义。”所以,如果只看字面意思,用母语去翻译寒暄语中的文化概念,那么很容易造成文化失语现象。

1.中西方生活方式差異的影响

由于在中国历史中长期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能准确的形容当时的情景。在汉语和“食”有关的表达方式大量涌出,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早早就进入工业时代的西方国家中比较罕见。必须要在当时文化的背景下才能正确的翻译出来。在中国,很多食物的名字,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形式,只有意译。在20世纪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的时候,那时候吃饭成了当时的最重要的事情。人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吃饭了吗?”。但是这句寒暄语不适用于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人,见面不会说“Have you eaten yet”。如果你对外国人说这样的话,他可能以为你要请他吃顿饭,所以在口译中可以翻译成“Hello”或者“How do you do.”

以英国为例,英国是沿海国家,是海洋性气候。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英国只有天气”英国天气变化的十分频繁,因此天气这个话题成为英国人民经常讨论的。但是中国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和天气比较规律,所以讨论天气并不频繁。

2.中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积累导致了价值观的不同

(1)价值主流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自我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注重个人利益和重视自己的权利。看重个人主义,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是神圣的。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 “合”。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处理天和人的关系,崇尚天人合一又和环境协调发展;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自立意识

中国是个大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的人特别有依赖性,古语说:“在家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的年轻人缺少独立性,对家里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反而在美国,当孩子成年了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选择,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承认有抉择权的公民,并给于尊重。美国的教育机制从小教育孩子要独立。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独立意识,父母要求孩子自小学会独立。

(3)时间及效率观念

在中国 “一寸光阴一寸金”,“刻不容缓”、“白驹过隙”,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充分利用时间。但在现实中并不如此,虽然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但是却过着慢节奏的生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时间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时间就是效益”的观念深入人心。行政部门办事扯皮,办事效率不高,最后反而事倍功半。

三、在商务活动中的寒暄语及其口译

(一) 问候寒暄语的口译

在国际交流中,寒暄语的使用可以说是十分的频繁了。问候、询问、告别等,都会用到寒暄语,但是如何去正确的翻译这些寒暄语呢?现在我们来用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A:Hi, how are you today

B: Great, how about you.

A: Good.

B: See you around.

这里的“Hi, how are you today” 并不一定意味着他在其他健康状况感兴趣,相反,它是对别人表达良好的祝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寒暄语随处可见,在一些商务场合,它可以用来介绍别人,打招呼,并做出要求,评论,并表示感谢,祝贺,感谢和关爱。

(二)接待寒暄语的口译

在机场的时候,中国人通常会问候:“您一路辛苦了!”。然后有议员会翻译成“You must have been tired all the way here”。在西方文化中,我们通常用会这样说:“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这样表达符合西方文化,比较合理。

在一次英国商人的招待宴会,中方说了“招待不周,请多包涵!”。在中国文化中这是一句客套话,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应该这样翻译:“It′s a great pleasure to have you with us. Thank you for coming.” 当中国人参加宴会时,他们可能会在主人说这番话后开始他们的晚餐。主人会说:“菜准备得不好,多多包涵。”这也是句客套话,会有译者这样翻译: “If the food is not good, then why inviting us to eat”.这时候外国朋友就会理解错,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如下翻译比较合情合理“I hope you like it.”,“Please feel at home.”。在商务口语,如果一个人的交际错误,由于不知道其对应的语用原则会被视为失礼和粗鲁的。在谈判中,中国人可能会告诉外国人多喝水,好好休息。然而,这些言论可能会给西方人带来负面的感觉,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没有受到尊重。这是关于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的使用。你需要仔细思考如何将它们正确翻译。“尽量使用译文接受者喜闻乐见的、符合接受语表达 规范的言语形式”(谭载喜,1999)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口译活动中寒暄语翻译的影响十分微妙,对文化的误解,就会造成思想不能沟通,甚至会产生冲突。 在寒暄语口译时必须把握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运用恰当的口译策略和技巧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从而促使口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Z].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刘宓庆.口译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 De Groot,Annette M.B.,“The Cogni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A]//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ed[C].Joseph H.Panks,Gregorym Shreve, Sephen B.Fountain&Michael; K.McBeath,London: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7.

[4] 谭载喜.新编奈達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猜你喜欢

口译跨文化意识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建构主义口译教学观:从口译能力到译员能力的口译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地方院校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