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统帅艺术

2018-03-26魏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2期

魏丽

摘 要: 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天才”的领导者,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这位西方著名的帝王所建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虽然昙花一现,但却创造了世界史上的政治神话。他的成功,除了特定的时代因素之外,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不无关系。

关键词:亚历山大大帝 军事活动 统帅艺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统治下完成了统一。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英明的军事家,他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统治的国土面积超过520万平方公里,他统一东西方的军事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亚历山大大帝卓越的军事才能,远大的政治谋略,空前的历史功绩,使其成为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一系列的军事扩张活动中,亚历山大发挥了自己高超的军事统帅才能,丰富了世界军事文化史的内容,在世界史上名垂千古。

一、优良的教育:优秀品质的培养

公元前356年7月,亚历山大诞生于马其顿王国的首都培拉。亚历山大出生于皇室,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腓力二世一直都有向波斯帝国复仇的伟大抱负,想要实现这一伟业可能需要几代君主的努力,因此他对亚历山大格外器重,有意将他培养成马其顿王国的储君,给予亚历山大当时最好的教育。

(一)教授于名师

腓力二世邀请希腊半岛久负盛誉的一流学者亚里士多德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同时让数名出身较好的马其顿青年担任陪读,他们大部分成为了日后亚历山大的亲密朋友和部队中优秀的将领。亚历山大在导师亚里士多德的教授下,不仅学习了希腊基础的课程,而且在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医学等方面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系统教育与用心培养,这为亚历山大日后成为帝国君王、世界的征服者、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亚历山大大帝高尚文雅的情操与智勇兼具的气质奠定了基础。

(二)腓力二世的用心栽培

腓力二世身为马其顿的国王,一直有征服希腊、复仇波斯的野心,这需要几代君主的努力才可能完成。腓力二世在军事上的野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亚历山大,使他很早就形成了强烈的征服欲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腓力二世进行军事活动时经常将亚历山大带在身边,刻意培养和锻炼亚历山大处理政务的能力。比如,他让亚历山大熟悉和学会灵活使用马其顿方阵。“举世闻名的马其顿方阵,是一种在作战时具有关键作用的战术体系”,[1]经过在不断征服希臘的诸多战争中的打磨,马其顿方阵可谓所向披靡。亚历山大在随父征服希腊各邦的战役中,多次率领骑兵攻击敌军,并且赢得诸多小规模战役的胜利。这些胜利令他有了初步的自信,他也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腓力二世的刻意栽培为亚历山大日后建立伟大功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机动灵活的战术

亚历山大率领一支规模并不是很大的马其顿和希腊联军,征服了庞大的波斯帝国,凭借的就是他多样的作战手段和精明巧妙的指挥,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主力攻击敌方侧弱

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方阵的作战经验,进一步改革了马其顿方阵,形成了一个系统严密的战术体系,使阵法更加的完美。改进后的方阵一般为方形或矩形,由9000名马其顿重装步兵组成,每行16人,每256人为一个作战单位。战士全身青铜头盔、胸铠、护腿、盾牌、战剑和长矛武装。士兵可随号角声的变化,调整方阵的攻击方位,这种变化莫测的阵式使敌兵无法找寻其规律。同时,骑兵、轻步兵和弓箭手、投石手与亚历山大的马队配备在方阵的左右两翼,既对方阵有保护防御作用,在战况有利情况下又是一股巨大的冲击力量,二者配合协同作战,灵活机动。如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与波斯军队交锋于格兰尼库斯河畔,虽然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早已占据对岸高地且人数占优势,但亚历山大看到波斯军队“密密麻麻的步兵挡住了骑兵的退路,使骑兵无回旋之地,他利用波斯军队在布阵方面存在的弱点,认为自己若发动猛攻势必会使波斯军队乱作一团而自相踩踏伤亡。”[2]随即,亚历山大率右翼骑兵摆开“一字型”战阵,再配合密集的马其顿方阵队形冲向对岸,左右两翼大军及时出击,波斯军队果然出现了互相践踏的状况,无数轻装步兵被战马战车撞倒或碾死,波斯军队防线崩溃,只得放弃河岸。再如公元前333年11月的伊萨斯会战,虽然大流士三世通过亚美尼亚关口,越过高地已悄悄溜到亚历山大军队的后面,但亚历山大了解这一情报后,他命令部队“后队改前队掉头,并且将右翼分为两股,一股直面大流士三世的主力部队及他本人,一股占据后方敌军的小山。”[3]战斗开始后,亚历山大率领随身部队从右翼位置快速前进猛扑,波斯军队左翼顶不住往后撤,马其顿军队的骑兵与方阵右翼各营包抄波军左翼,接着又斜插过去攻打雇佣军。大流士见左翼瓦解便驾车逃跑,他的家眷都落入了亚历山大之手。从以上两次战役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在作战时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观察和利用敌方的弱点,根据不断变化的战机,不断调整自己的战斗部署,以主力攻击敌方侧弱,扬长避短,取得了很好的战斗效果。

(二)作战出其不意

亚历山大是一位军事天才,他作战时战法多变,用兵经常出其不意,采用奇袭的战术,打得敌军措手不及。[4]公元前327年春,亚历山大率军攻打索格地亚山区,准备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拿下此地区,但是索格地亚的部落民众凭借悬崖天险无法被攻破而拒绝投降。据阿里安记载,“他们狂笑着,叫亚历山大去找长翅膀的兵来替他夺取这个高地,因为他们对不长翅膀的人是不怕的。”[5]164受辱而怒火中烧的亚历山大将计就计,出其不意。他宣称第一个爬上山顶的士兵可得十二塔伦的头奖,其他士兵以此类推,他用金钱激励的方法,使得爬上山顶的士兵多达270人,其余人也陆续占领了崖顶,他让士兵向索格地亚的部落兵喊话,说亚历山大真的请来了长着翅膀天兵。“那些部落官兵看到这个奇迹,吓得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占领了山顶的兵力实数,也猜不出有多少,想必都是全副武装的,于是他们就投降了。” [5]165

在进攻险要的科瑞尼斯山时,当地部族利用山下深沟环绕的防护据守山上,他们不相信亚历山大的部队可以攻上去,但亚历山大下令士兵到深沟砍树造梯子,打桩填土铺路,三班轮换工作,很快使得科瑞尼斯山处于马其顿部队弓箭射程范围内,山上的部落被亚历山大军队的举动吓坏了,信心崩溃,最终投降。亚历山大利用奇巧的战术,不仅避免了两军正面交战所带来的人员伤亡,而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出色的带兵方略

亚历山大的军事才华不仅体现在他战术运用的灵活多变,还体现在他出色的带兵手段及他对全军将士进行的充满激情的精神动员方面,这也是他一路东征,一路高歌猛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一)治军严明

在东征之前,亚历山大就经常让军队全副武装模拟战争状态进行操练,他指挥全军,排兵布阵,军队步伐整齐,气势威慑四方。全军步兵多达3万多,另有5千多骑兵,统一由亚历山大调令。严密有效的训练为日后马其顿方阵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做了重要准备。

公元前331年10月的高伽米拉会战时,亚历山大从被俘的波斯侦察兵口中探得大流士三世军队的数量、部队兵种、人员配置、扎营的地形后,便命令部队休整四日养精蓄锐,全部按战斗序列布置,战前亲自带人侦查整个未来战场并对全军高级将领作战斗的军事布置。“他对大家说,每个人在遇到危险时要想到纪律,进军中需要安静时要做到鸦雀无声,需要欢呼时要喊得响亮;必要的时候,要喊出惊天动地的杀声。每个人都要机敏地服从命令,还要機敏的向部下传达。每个人要牢记,全军都要牢记。” [5]106亚历山大平日对马其顿军队的严格训练,对各个兵种、每位士兵的职责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全军经常模拟实战,军纪严明,行动井然有序,士兵执行精确,统一听从亚历山大的调配指挥,这使得马其顿方阵在战场上发挥出了惊人的杀伤力,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

(二)善待士兵

亚历山大虽然在全军纪律方面要求严格,但对军队的士兵却是关爱有加,因而他深受士兵的拥护和爱戴。公元前334年春天,在马其顿军队开往亚洲之前,亚历山大为犒赏全军的将士而在首都培拉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他与全军士兵一起痛饮狂欢,和士兵打成一片,丝毫没有国王的架子。出发前他曾许诺,将自己在培拉的所有财物分给全军三万多名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此举激起了士兵狂热的斗志和热情,他们甘愿追随伟大的国王前往亚洲进行远征。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3年间,格拉尼库河战役的胜利,使亚历山大顺利征服了小亚的各邦。[6]在这年的初冬时节,考虑到一些士兵是新婚不久便踏上了远征亚洲的征途,还考虑到年轻士兵的思乡之情,亚历山大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允许近两千名士兵回家探望妻子和父母,亚历山大这体恤士兵的做法不仅赢得了士兵的爱戴和由衷的感激,之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7]受到亚历山大关怀体恤的两千名士兵不仅如期归队,而且根据亚历山大的指示在沿途新招募了3000名步兵与400名骑兵,这无形中又壮大了军队的实力,军营一片欢腾,军心大为振奋。

(三)奖罚分明

亚历山大带兵有方,他赏罚分明,赢得了全军将士的拥护与誓死效忠。如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部围攻索格地亚的山寨时,对爬上山顶的勇士进行奖励政策。亚历山大向他的部队宣布:“谁能第一个冲上山顶就得十二塔伦的头奖,第二个得二奖,第三名得三奖,最后一个冲上山顶的得末奖三百达瑞克。” [5]163公元前333年11月,伊萨斯会战胜利后,第二天他“为战死者举行了隆重的军事葬礼,还表扬了所有他曾亲眼看到的和经过核实知道的、在战役中英勇立功的人。对每个功臣,一个不漏地都按功劳大小发给适当的奖品,以资鼓励。” [8]这种关爱士兵,奖罚分明作风使得亚历山大得到了全军将士的拥戴,并愿意为之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誓死追随。

(四)身先士卒

“伟业源于艰辛,身教胜于言传。”[9]作为全军的最高统帅,亚历山大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战场上还是行军途中,他都称得上是全军的楷模。大小战役,在部队发起攻击后,亚历山大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至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因此他全身上下都留下了各种刀伤、箭伤的疤痕,这极大地鼓舞了与他朝夕相处、出生入死的士兵,他是全军当之无愧的表率。例如,公元前332年7月,马其顿军队围攻提尔时,亚历山大亲自率领舰队接近城墙根,他亲自带队最先攻占了那段城墙,才使得马其顿人有了牢靠的进攻道路。公元前325年的春天,亚历山大沿印度河而下,率领方阵围攻躲在马利亚城内的印度人。围城第一天,其他士兵一面挖墙脚一面在城墙四周搭梯子。而亚历山大第一个爬上城墙,此举感染了其他官兵,士兵们纷纷争先恐后地爬上城墙,占领了这一要塞。围城第二天,亚历山大急于攻城,未等其他士兵增援便从一个士兵手中拿着梯子,把他竖在墙上,用盾牌挡住身体往上爬。亚历山大一个人在城墙上十分显眼,印度人被他的英勇所惊吓而不敢接近他,所以就从附近的城楼里向他射箭。亚历山大未曾多想就从城墙往下跳,奋不顾身地与城里的印度官兵进行搏斗,他本人却身负重伤,一支射来的箭穿透他的护胸甲扎入肺部,但他仍继续战斗来保卫自己,最终在大量出血的情况下体力不支,头晕目眩而应声倒地。[10]作为一名全军统帅,亚历山大只身突入敌阵冒险攻城的做法遭到了他朋友的责备,但作为一名战场上的战士,他身先士卒、英勇无畏,堪称全军官兵的表率与楷模。[11]

(五)同甘共苦

在战场上,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在日常的军营生活与行军过程中亚历山大能做到与士兵同甘共苦。公元前325年9月,亚历山大率军向加德罗西亚地区的首府保拉进军时,在穿越吉特路利亚沙漠时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一连几天都是烈日当空,几无滴水,以致许多士兵丧生荒漠之中。当亚历山大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队前往寻找水源地的时候,他自己早已饥渴难耐,但他仍旧咬紧牙关与全体士兵一起受苦。轻装步兵费了很大劲才从小水坑中淘出一点水把它送到亚历山大的面前,“亚历山大接了过来,向那些弄水来的人们表示感谢,然后当着全军的面,把那点水泼在地上。他这一泼,全军感到这样振奋,好像每个人都喝到了亚历山大泼出来的那点水。”[5]248他也常跟普通士兵一样吃住,亲密无间。每次打完胜仗,即使自己身上负伤也要去看望部队伤员,再同全军将士一起开展文化体育竞技活动来庆祝胜利。这些充分证明了亚历山大是一个品德高尚,愿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统帅。

(六)激情战前动员

亚历山大不仅是功绩卓著的军队最高指挥官,同时还是一位才华卓越的演说天才。在他东征数十年间,亲自指挥了大小上百次战役,但凡在大战前夕或者部队士兵斗志不高时,他总能巧妙地运用自己那激动人心又令人热血沸腾的演讲鼓舞全军将士,唤起大家的斗志和对胜利的渴望,达到稳固军心的效果。他的演讲是军队士气的强心剂。在伊萨斯会战前,亚历山大将各军中队长与指挥官召集起来要他们鼓起勇气,他自信的说:“老天这个更好的战略家已经站在马其顿这一边,因为它已经把这一败局放进大流士的脑袋里,他把自己的兵力禁闭在一个狭窄不利的地形中,却把后面的开阔地形留给了马其顿部队,这片地方正好够我们的方阵调度之用。” [12] “他们长期以来沉浸在舒适享乐之中,我们却在长期的战斗和无数的艰难险阻中锻炼得更加坚强了……。我们的外籍部队又都是欧洲最勇猛善战的战士,他们的对手却是亚洲最软弱无能的乌合之众。”[5]212这些令人精神振奋、热情洋溢的话语,鼓舞了士气,稳定了军心。

当他发现部队士兵出现士气低落或军心不稳时,他总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他们,坚定士兵作战意志。他曾说到:“马其顿同胞们,联军同志们,最好大家坚持到底。只有不怕艰苦、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完成光辉的业绩。生时勇往直前,死后流芳千古,岂非美事?”同时,他也和士兵们推心置腹,展望未来。“我和你们是苦累同受、祸患同当、福禄同享。当我们得到全亚洲之后,到那时候,我向老天发誓,我绝对不会只是满足你们,你们那时得到的将要远远超过你们每个人对好事最高的要求。” [13]169大家听完亚历山大那感人肺腑而又真诚的讲话后,不再抱怨远征的艰辛与持久,军队官兵的士气又重新稳固。亚历山大可称得上是世界军事家中最出色的演说家,凭借他的激情演说,他把军官们的热情带到最高点,他那必胜的信念,感染了每一位士兵,为这支军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深谋远虑的战略

亚历山大是古代世界一位睿智的军事战略家,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使得他对战争的认识更加深刻独到,他总能站在更高的位置,用开放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从而制定出深谋远虑的战略。

(一)以陆遏海,注重防守

在远征亚洲、复仇波斯之前,亚历山大便对马其顿军队与波斯大流士的军队从军队数量、海军实力与各自优势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波斯帝国海军舰队实力雄厚,有很强的战斗力,而马其顿王国的海军实力薄弱,人数也远不及波斯,不可以从海上进行正面攻击;而陆上波斯军队人数虽占优势,但军队兵源混杂难于统一指挥与管理,加之波斯帝国已走向衰败腐朽,军队士兵涣散,战斗力大大降低。反观马其顿方阵,阵法严密、训练有素,可以从陆上进行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因此,自东征那天起,亚历山大的目标就十分明确,沿着地中海东岸进军,攻取波斯海军基地。[13]151这样,就能以陆军遏制波斯海军,控制波斯舰队了。在此战略之下,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队一路南下攻击波斯帝国后方基地,直取腓尼基、叙利亚和埃及。如亚历山大对提尔和推罗这两座重要海军基地的围攻长达六七个月之久,进程并不顺利,围攻期间面对大流士三世开出的极具诱惑力的求和条件,亚历山大依然坚定执行此战略,最终通过控制陆上海军基地的策略抑制了波斯海军。

此外,亚历山大十分注重营地与基地的防守,来确保全军的安全。例如伊萨斯会战,战前亚历山大命令部队吃饭休息,营地周围派兵防守,扎营时也按战斗序列布置。他自己更是亲自带队到四周全面侦查,做到知己知彼。在每次攻取一座敌方基地后,亚历山大都会留驻一定数量的军队进行驻防,这就间接地切断了波斯帝国后方的财政支持与军队补给。亚历山大不仅控制着波斯帝国众多的基地,而且还在一些战略要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立崭新的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东征十多年,先后建立了多达70座城镇来保障军队的物资供应和输送大量后备士兵。

(二)任用东方总督,力促民族融合

亚历山大不仅是一个雄心勃勃而又聪明过人的统帅,还是一个富有政治头脑的君主。公元前334年开始,他率军侵入波斯帝国,又征服了从埃及到印度的整个地区,由他统治的疆域之大、城市之多,令人惊叹。他将军事占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在所征服的东方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融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措施来巩固统治,以便更好地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在每次大败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后,面对波斯帝国已被自己征服的属地,亚历山大都让原有属地的东方人作为当地的总督或省长留任,服从马其顿国王的命令,为其服务;面对亚洲其他山寨的部落民,他也优抚那些被征服地区的上层分子。

在生活习俗和婚配问题上,亚历山大也是推崇东方民族服饰,提倡东西方通婚。在马其顿军队进入加利亚境内时,加利亚女王主动向亚历山大示好,请求归顺,女王阿达主动收亚历山大为义子,亚历山大接受当地风俗习惯继嗣加利亚王位,这更有利于他在波斯立足。同时,亚历山大在一些大的聚会上常穿戴东方服饰,他“不穿马其顿的传统服装而改穿米底服装”,“把长期以来一直戴着作为胜利者标志的马其顿帽,换成被征服了的波斯人头巾。” [14]亚历山大还积极提倡东西方民族通婚,鼓励士兵和波斯及其亚洲部族的女子结婚,他自己带头迎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儿西妮亚与索格地亚山寨首领的女儿罗克塞妮,并在苏萨为全军一万多响应这一提议的士兵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集体婚礼。此外,亚历山大也奖励愿意居住在被征服地城市或者定居到新建的亚历山大城的马其顿人,为他们编入户籍、分配房产,还迁入其他亚洲人与马其顿人在同一座城市生活。值得注意的是,马其顿军队中也逐渐融入了波斯人和东方人的骑兵。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沿途降服或招募波斯人和东方民族的青年加入马其顿军队,遵从马其顿军队的训练制度,与方阵编排在一起,解决了东征中兵源不足的问题。以上这些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世界文明的交融做出了巨大贡献。

亚历山大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是一位震惊世界的征服者,也是一位富有谋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马克思说:“希腊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代是亚历山大时代。” [15]后世的罗马人用了几个世纪建立起来同样大的帝国,而亚历山大只用了十几年。因此,亚历山大被称为西方历史上的“第一名将”和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16]作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亚历山大采取军事活动时英明果断,毫不犹豫。对部队,从装备训练到调动指挥,都非常精明巧妙;对士兵,奖罚分明、关爱有加、同甘共苦,善于鼓舞士气,使全军感到前途光明;对敌人,保持高度警惕,大胆行动,敢于出击,绝少陷入敌人的阴谋圈套;对自己,一贯苛刻、以身作则、作全军表率。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还对帝国的军队进行改编,在西方战争史上首创了会战模式,对日后西方乃至世界军事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阿庇安.罗马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3.

[2] 色诺芬.长征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34.

[3] 富勒.亚历山大的将道[M].廣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68.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39.

[5]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陈恒.希腊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43.

[8] 利德尔·哈特.战略论[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107.

[9] 克劳塞维斯.战争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29.

[10] 富勒.西洋军事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4.

[11] 吴于廑.略论亚历山大[J].历史教学,1956(10).

[12]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83.

[13] 夏遇南.亚历山大帝国[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14] 皮埃尔·布里昂.亚历山大大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05.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13.

[16] 周时奋.地中海的秩序:希腊罗马时代的军事博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