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研修“发声”学
2018-03-26刘汉峰
刘汉峰
【摘要】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极大影响,领导干部“发声”是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行为。为此,领导干部要研修“发声”学,特别是要始终做到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表现政治担当。
【关键词】领导干部 讲政治 守纪律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对于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而言,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是必备的基本功,是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集中表现。其中,领导干部“发声”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化行为。对于社会关注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干部“发声”非常必要,且非常重要。这种“发声”因领导干部身份的特殊,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引导性。因此,领导干部“发声”担负着一种特殊的责任:在群众眼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在党和政府眼中,领导干部“发声”是一种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政治行为,必须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对于这一点,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特别加以重视、珍视。
领导干部讲话不能“忽悠”,要研修“发声学”
领导干部“发声”之所以具有重大影响力,是因为这样的“发声”容易形成重要的社会效应,这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
一方面,领导干部“发声”易于形成“头雁效应”。这个效应的关键在于人们对“头雁”的依靠和对其地位的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这是中国人民的基本共识。党员领导干部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头雁”,人民群众信任党、跟党走的具体表现,就是信赖并认真对待领导干部的“发声”。因此,领导干部的“发声”就代表着“头雁”的领航,影响巨大、责任重大。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发声”也易于形成“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指的是,在人们看来一个非常微小的行为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力。“蝴蝶效应”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声”所形成的舆论场具有相当的“蝴蝶效应”。领导干部如果隨意“发声”,即使很小的一个错误,也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不能不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领导干部“发声”不是简单的讲话,而是一门学问、一门功课,需要经常充电学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领导干部“发声”必须建立在两个基本修养之上,即政治修养与业务修养。
所谓政治修养,就是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这是领导干部公开发表意见的最根本要求。讲政治,首先要明确政治站位、树立“四个意识”。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才能确保始终真正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上。以政治视域为标准审视和对待“发声”,这样才能保证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声”。其次,领导干部“发声”也要有纪律和规矩来规范和制约。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党员干部要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他指出,“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从纪律和规矩的层次上看,主要有四个层面:一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简称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二是党内法规,包括党的政治纪律和其他方面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三是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四是党和国家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总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
所谓业务修养,就是要在管辖的本领域、本部门建立起精通业务、研究业务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成为一个领域的权威,而不是只会盲目讲大话、讲空话、会“忽悠”的外行领导。
业务修养强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准确把握、准确阐述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前一段时间,有新闻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这一新闻稿引起全国网民热议并由此而引发质疑。目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居民认可程度较低,基层服务供给能力较为匮乏,这成为此次大家“吐槽”的重要背景。对于这则新闻而言,发布方首先应该考虑到大众是否理解和清楚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与真正的落实能否被大众感受到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家庭医生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大众弄清楚,就说超过5亿人已经享有,网民产生质疑也就在所难免了。
业务修养强的重要表现之二,是要准确把握现实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问题是对实践的回应,社会实践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发展进步的路标。早在1919年,青年毛泽东就曾筹备成立“问题研究会”,并制定了《问题研究会章程》。毛泽东在《问题研究会章程》一开头就申明,他提议成立“问题研究会”的目的,就是想弄清楚当时社会和人生面临的“所必需”或“未得适当解决”因而影响进步的各种“事”和“理”。问题意识是把握处理现实问题的前提,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出发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们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问题意识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抓准问题,这是考验领导干部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只有抓准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全面推进党的事业。
提高领导干部“发声”修养的基本途径
第一,领导干部“发声”要以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为前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二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发声”时,首先要与中央的基本精神“看齐”“对表”。三要尊崇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把个人“发声”的重要性与组织行为统一起来,放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环境中去认识,放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大视野下去审视,自觉把个人“发声”纳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考核中,以此来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四要弘扬党的实事求是精神,坚决防止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五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全面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领导干部“发声”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想问题、谋发展、出主意。
第二,领导干部“发声”要体现党的优良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准确把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声”。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能力问题,也是执行能力问题,既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也需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破解难题的智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执行决策的过程中,要把发挥决策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实际问题中的积极因素、能动因素紧密结合起来,用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调动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且要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
领导干部的“发声”代表着决策意图和执行方向,其背后需要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我们总强调党的事业离不开全党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同时,也强调离不开深入实际、埋头苦干。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来自于艰苦的实践,来自于扎实的工作,来自于深入细致的调研。没有扎实厚重的这个“实际”,就不会有准确合理的“发声”。党的十九大后出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特别对调查研究进行了详细规定。《细则》力求准确、全面、深入了解情况,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调研工作走形式、走过场。这是党在新的工作周期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强调了党的工作要用扎实、细致、有效的作风推动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工作要建立在准确认识实际、准确把握实际的基础上。
领导干部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用心了解群众需要的基础上“发声”。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党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需要把握几个环节:一是要在决策和宣布决策之前问政于民。人民群众最有智慧、最有创造力,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问政于民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应然之举。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关心的重点。二是要问效于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政策决策的一把尺子。党的所有政策和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三是要问信于民。党的各级干部,要在群众中建立公信力。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因为党的领导干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黨在革命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是不可能顺利实现的。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与信任重如泰山,群众的困难与需求同样重如泰山。因此,领导干部“发声”一定要建立在对群众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不仅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至”。
领导干部“发声”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党的十九大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党提出建立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就是要把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减少或避免因领导干部不当行为(包括不当“发声”)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检验、规范领导干部施政决策的最有力办法。
第三,领导干部要“发声”,就要增强学习本领。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第一条就是增强学习本领,这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尤为重要和必要。周恩来同志在《我的修养要则》中,第一条就讲“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同时还强调“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加强学习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终身要求。增强学习本领,不仅要学习原著、学习经典,也要向群众学、向实际学,甚至要从困难、失败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学习的过程既是了解未知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超越的过程。只有把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之中,才能不断升华思想境界,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党建基地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陈晋:《青年毛泽东的“问题意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1月4日。
②《周恩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③《我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新华网,2017年12月18日。
责编/杨鹏峰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