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幻想成为别人的影子
2018-03-26夏眠
夏眠
夜晚繁星闪烁,多我一颗不多,少我一颗不少。可我仍然认为自己是最独特的那一颗。白昼里,也许太阳会遮掩掉所有星星的光辉。可我依然可以任性地独自闪光,哪怕无人欣赏。
梦之上集:
想要成为哥哥那样的人
有一个太过出色的哥哥是什么感觉?骄傲?抑或自卑?可惜,我两者都不是。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看到我俩安静地在书房做功课,就会用羡慕的语气对我父母说:“儿女都这么爱学习,哥哥成绩不错,看样子,妹妹也是个会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这看似羡慕的话里,其实包含着所有学生最害怕的魔咒——“别人家的小孩”。只是对我而言,这魔咒更加难以逃离,因为“别人家的小孩”是自己的亲哥哥。
小学的我尚未察觉到这些,满心满意地想要成为哥哥那样优秀的人。小学三年级的一次作文课是写长大以后的梦想,有的同学写希望以后成为科学家。有的同学写希望以后成为一名医生,而我写的是想要成为哥哥那样的人。只是升入中学后,这种感觉逐渐褪去了天真的颜色。慢慢变得浑浊起来。
不仅是老师、同学,甚至连校门口的小摊贩,都会问我:你是那个谁的妹妹吧?是啊,我是。每次回答,我都保持着礼貌的笑容,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明明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心里却泛起层层酸意。我也想成为哥哥那样被众人瞩目的人。于是我开始拼命学习,拼命恶补脆弱的理科,诸如《化学重难点手册》《课外物理》这类参考书,每一本我都刷了个遍。说我虚荣也好,说我嫉妒也罢,我希望被认可,希望得到夸奖。
记得九年级的那个秋天,周一的时候全校开大会。在老师宣布哥哥因为化学竞赛中表现出色,拿到了北大的保送资格这个喜讯之后,哥哥站上了台阶,作为高中部的优秀学生对全校学生发表演讲。我站在初中部的队伍里远远地看着他,想着自己正在竞争的生物竞赛资格,暗暗地说:“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你等着吧,我会赶上你的。”
回到教室,刚好发了化学考试卷。我清楚地记得当初我的分数是85分,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吹嘘的成绩。却是我从不及格的水平一路恶补上来的。化学老师也许是无意的一声叹息:“哎呀,怎么才考这么点?到底比不上哥哥啊。”同学们纷纷看向我。那一刻,我的眼泪差点掉了下来。我很想告诉老师我已经努力了,可终究没把话说出口。
那时,哥哥依然是我的梦想,一个每一次注视都会刺痛我的梦想。如果当时有知乎,我可能会去问一个问题:“有一个在校史陈列馆里的哥哥是怎样一种体验?”
就好像所有学子一样,考上好大学是梦想,可它对我的意义却多了一层,或者说这个梦想的重量于我而言是双倍的,因为我需要用它去证明自己的存在。久而久之,这个梦想就成了一条蛇,牢牢地缠绕着我,越勒越紧。这种窒息感在高二文理分班时被引爆了。
学校是当地最好的高中,竞争激烈,每次模拟考试考完,实验班的成绩就会被贴在教学楼最显眼的地方,成绩末尾的同学自觉将课桌椅搬出实验班,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课桌椅搬到平行班。在一个以成绩论优劣的学校,这无异于是一种“无言的羞辱”。每一次幸运逃脱之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我的批评也仅限于:“你要再认真点,向你哥哥多学习。”
每次我都点着头。握紧放在背后的手。长久以来。我的幸运给我造成了一个错觉:我的成绩还不错。而忽略掉了另一个致命的弱点:我的名次很大程度得益于我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我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或者是心怀侥幸,或者是逃避现实。总之我有意无意地漠视了这个问题。直到一次分班理科摸底测试,在排除语文和英语之后,我的成绩犹如整日躲避太阳的幽灵在烈日下现出了残破不堪的模样。
在梦魇里都不敢想的事发生了:我成了那个搬着课桌椅离开实验班的人。
我整个人呆愣愣地在校园绕了一圈又一圈,直到深夜,我的父母前来寻我。他们对我并没有太多的苛责,爸爸只是对我说:“放轻松,下次努力就好。”妈妈试图安慰我:“再努力就可以了,不会的找哥哥多问问。”也许是我矫情,但母亲的这句话更加重了我长久以来的挫败感:从小到大,我都是被比较的那一个。我不是没有努力啊,我明明很努力了啊,可是为什么大家都看不到呢?是不是我无论多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呢?
疲倦感如雪崩一样。将我活活掩埋,掩埋到看不清哪里闪着光。那段时间,我原本出挑的文科成绩也一落千丈,从曾经的年级前列滑到了年级中段。一个月瘦了十五斤,还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妈妈看着日渐消沉的我,急冲冲地把我拉到医院里。医生诊断这都是严重焦虑的表现。嘱咐我放松再放松。家里人也不敢再给我什么压力。可我能想象到父母在灯下的唉声叹气。
如果我像哥哥那样就好了。如果父母只有哥哥一个的话,他们会更开心吧?那些夜晚,用被子包裹住全身的我时常这么想着,想着想着就哭了,哭着哭着便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能看到窗外猛烈的太阳。我莫名想象着一条被甩上岸的鱼,拼命挣扎,看着近在眼前的赖以生存的海水。却无法靠近一步。
意外的是,在我等待终结在名為现实的岸上时,却迎来了涨潮。哥哥听闻我的情况,特意回来了一趟。他默默地坐在我的床边。面对这个“始作俑者”,我哭得一塌糊涂,用字典狠狠地打他,直到哭得失去力气。
我第一次告诉他,自己的所有情感:羡慕,嫉妒,憧憬,挫败,还有不甘。憧憬和羡慕支持着我一路走来,可在半路遇到了现实的高墙,将我狠狠地撞到了地上。
哥哥长长地叹了口气,对我说:从小到大,你把我作为目标,可你只是我的妹妹,而不是世界上另一个我,没有人可以复制别人的人生。我现在的专业是化学,因为我喜欢它,但你喜欢化学吗?我只是你的榜样,而非梦想。我的大学同学之中,有想要努力成为作家的,有执意退学拥抱音乐梦想的,有想要和乔布斯一样创立自己品牌的,你觉得哪一个不比我想要成为化学家这个梦想更精彩呢?梦想无所谓高低,为了梦想努力的人都是成功者,只有浑浑噩噩的人才是失败的。那,你的梦想呢?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如何作答,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选择什么,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长久以来,我只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的信息,告诉我要向哥哥学习,于是哥哥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梦想,只要朝着他的方向努力就可以了。可我一次都没考虑过自己的梦想。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懒惰呢?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文理分科。后来班主任来看我,他劝我的那段话。竟意外地让我萌生了对经济学的兴趣。
“知道什么是比较优势吗?高考学生都会避短,理科糟糕的同学选了文科,文科实在不理想的同学选了理科。你的情况呢,政史地成绩并没有到出类拔萃的地步,语文在文科班里只能说稍具优势,能帮你拉开差距的只有数学一个单科。你是想要选择拥有英语和语文有两门优势的理科,还是选择只有数学有优势的文科?”
事到如今,我都很感谢当初对我说这番话的班主任。那一天,我坐在书桌前,看着星空,突然有一个想法渐渐萌生:我从来都是拿自己的弱点去对比哥哥的优点,那么哥哥的弱点呢?为什么我从来不去注意我身上比哥哥更有优势的地方呢?
在决定选择理科的那一瞬间,我明白自己要面对的第二个挑战:将我的理科成绩提高,至少要强于80%的同学。我选择用排查方法检查自己所有的知识漏洞,不再重复题海战术,而是在每一份试卷、每一份讲义上的每一道题目旁边写下这道题的考点;梳理知识点,以地毯式搜查的方式找出自己所有的知识盲区。直面自己的真实水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我却从未有过地坚定。第一次能面对真实的自己,无论是幼稚懵懂还是身经百战,能面对就行。
每天清晨六点起床开始背单词,下课以后整理笔记复习要点,更新并复习错题集,睡前读半小时英语。这样紧凑的生活让我的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期中考试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实验班,继续保持着正确的学习节奏。
紧张而规律的生活,我坚持了一年半,一年半里每一次模拟考,我都有十几分的进步;高考前两个月,我的成绩便稳定了下来,每次模考总分波动都不大。我告诉自己,只要走好最后一步,坚持走完最后一步,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怨无悔。
梦之下集:
找到真实而快乐的自己
收到浙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身卸下了所有的重担,似乎之前所有的辛苦、绝望和忍耐都有了回报。我知道,前面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无人喝彩,无人鼓掌,我依然有勇气独自上路。
学校的生活着实忙碌,经济学是一个理论和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读了这个专业才发现,它其实是融合了数学、哲学、社会学乃至心理学的学科。曾经高中时代对于“偏科”的定位,原来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假期实习更是教会了我很多,让我知道,学习不只是在书本上。在工银瑞信基金实习的时候,我明白了自己的短板:金融是什么?资本市场是怎么样的?风险又是什么?金融市场古老而又年轻,它的更新速度超乎了我的想象,在我还停留在c语言的时代,它们已经开始流行更为年轻的R语言,而这些,都是课本上无法教授给我的。
更为重要的是,我理解了什么是竞争。原以為读浙大已经很不错的我,看到前来公司的面试者,每一个都有比我辉煌得多的简历,有比我更为专业的精神。他们还有未出校门就已经拿到的各种资格证。
如果没有这次实习,我也许会浑浑噩噩地度过我的整个大学时代。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继续深造,也许我不能专于学术,但至少我能将自己的技术打磨得更为锋利。如果不能用水把桶填满,那我选择将它冰冻起来,即使是半桶,也要坚定而扎实,不会晃荡。
金融是一个重视专业水平和经验的行业。对年轻人而言,经验太过缺少,我所能努力的方向就只有努力提高专业水平。那段日子,我仿佛又经历了一次高考。每天清晨六点起床晨跑,跑完以后抱着书本去图书馆复习,渐渐地,写完的笔记本叠了起来,黑色的封皮为我铺就了一条平整的路,虽然漫长崎岖,我却走得踏实。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考试涉及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整个金融领域,它的通过标准亦类似高考,用前面1%的成绩决定整体通过率,这不是全国,而是全世界的人一起竞争。当我拿到三级通过的成绩时,我明白自己便多了一份优势。这份优势,助我收到了一份梦想中的公募基金的offer。
试用期间,我准备了一个本子,时刻记录着每一件事。没有人教导,就要自己熟悉。上班之前,我主动跟着行政人员收发快递,在送达的时候,顺便和同事打个招呼,作为新员工简单地介绍自己。仅仅一个星期。我便认识了公司的大部分人。
我的工作,是负责二级市场的风险控制。每个基金公司通常有若干个基金管理团队,各自负责着不同数量的基金运行。这些基金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上会面临不同的风险,而风险来源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的工作,就是先将这些不确定性分类:哪些属于市场的,哪些属于信用的,哪些属于操作的。在分类之后,将这些主观的不确定性量化,以数字、表格、模型的方式展示出来,成为若干个可用以计算、用以比较、用以分析的数学指标。最后得出结论:哪些风险我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冲。
工作的时候,我又把最让我懊恼的数学书翻了出来。重新学了一遍《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统计》,时不时上论坛和人交流最新的程序语言和计算方法,算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作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察觉到自己的不足后。我又参加了全球性的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即便这样,有时和同期进来隶属于投研团队的新同事交谈,还是会叹服他们广泛的知识覆盖面、严密却不失灵活的思维体系。
可我并不害怕。夜晚繁星闪烁,多我一颗不多,少我一颗不少,可我仍然认为自己是最独特的那一颗。白昼里,也许太阳会遮掩掉所有星星的光辉,可我依然可以任性地独自闪光,哪怕无人欣赏。
我一次又一次地调整风控模型,一次又一次地检验,一次又一次地修复瑕疵,哪怕工作到深夜,心里也是异样的满足,因为这就是我希望做的事。并且是正在做的事。
三个月后,我顺利拿到了正式的录用合同。在签字的那一刻,我欣喜地发了短信给哥哥。那个缠绕我十几年的梦想和梦魇,始于他,也终于他。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到畏惧和他沟通的小女孩。他有他的精彩,而我有我的艳阳。
“哥哥,我终于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了。”
无论过去多么惶恐多么不安,我幸运地在几经波折之后找回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也许不够完美,也许千疮百孔,却不用费尽心力成为别人的影子。
在完成关于交易所股指期权的压力测试报告时,我收到了来自哥哥的回复。
那条回复,我珍藏至今一“他强任他强,他狂由他狂。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