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

2018-03-26安晓洁

祖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职业高中美术教育

安晓洁

摘要:职业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 职业高中 美术欣赏课

职业高中的美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写写画画,而是要站在职业教育的高度,充分利用美术教材,注重培养、开发适应社会实践,既有一定审美能力,又有创造性技能的新型综合人才,美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和职业教育相互渗透。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校的特点,学生美感的素质精心组织,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论,审美情趣,动手实践,情感发挥,空间想象等方面多作出努力、使学说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实践能力去透用未来社会的发展。

美术欣赏课,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的达到提高学生欣赏水品的,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实现的。而在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欣赏课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同样,也困扰着老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老师应该给学生设计一个“公式”,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如果真的这么做,不仅是错误的,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往往隐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由于“欣赏无定法”,也给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而提高了书艺;怀素观夏云多奇峰、夜闻江涛,启发了书法艺术的灵感等等。这些“艺无定法,道可旁通”的事例,告诉我们既然美术欣赏没有固定方法,我们何不觸类而旁通,即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么一座“金桥”,即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而南宋山水画是极力追求诗的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所以才会出现画面简洁、构图偏小,但意境深远的“马(远)夏(圭)山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元代山水画的理解,可以倪瓒的《六君子图》为例来分析,初看上去这幅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画面景色显得气象萧疏,近乎荒凉。但有了黄公望的题诗,其中的意境便可见一斑,诗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前两句诗是写画中的景象,后两句显然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对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之情。加上元代山水画的用笔,普遍带有个性特征,所以,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理解为“有我之境”,即画家的情感和艺术个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了。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也是这样,如果有着精彩的导入,那么接下去的教学也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时,要让这些生活在现代都市中,喜欢穿牛仔服和玩电动玩具长大的职业教育生去关注并认同民间美术,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采用现代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才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了。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我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个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这幅画问世后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他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解说词引导学生从画中的老农形象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进而想到祖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命运。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这样,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王颂华等.哲学与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课职业高中美术教育
CLASS STRUGGLES
职业高中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
小学美术高年级欣赏课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