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装穷能让孩子早懂事吗?

2018-03-26孔沁刚

现代家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金钱观小波自卑

孔沁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邱先生出身偏僻山村,由于家境贫寒,15岁便辍学进城,在一家汽车装饰店打工。他能吃苦,为人厚道,爱学习,深受老板和顾客的欢迎。20岁那年他创业,有了自己的汽车装饰店。25岁那年,他在城里购买了房产,娶了同样出身寒微的费女士为妻,第二年有了儿子小波,而他的汽车装饰店,已经开了4家分店……这样的经历,不可谓不成功,但邱先生仍把自己定位为“穷人”。

“我们只是运气好,赚了一点钱,刚刚在城里站住了脚,离成功还差得远呢。” 邱先生的自谦情真意切,从他和妻子的穿着上也丝毫看不出暴发户的排场。

“小波的成功才是成功,我们全指望他了!”费女士巧妙地结束寒暄,把谈话引入咨询的正题。原来,在不久前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小波的班主任告诉费女士,小波在班里人缘不好。有一次,同学向他借了20元钱用来给饭卡充费,小波第二天就开始催债,而且一天催两次。前不久学校组织向灾区捐款,全班只有小波一个人拒绝,并说自己也是穷人,没钱。同学们对小波有看法,说他吝啬,不讲同学情谊。

“班主任还告诉我,小波平时挺自卑的,从来不与人攀比吃穿,也不与同学讨论花钱的事,显得很落寞。”费女士说,“我们想知道的是,小波这样的状态到底好还是不好?”

“当然不好!”我忍不住大声道,“难道您认为自卑、孤僻、冷漠是好状态吗?”

“但是炫富和攀比更让人难以接受。”邱先生给妻子帮腔,“不是说男孩子要穷养吗?我们就怕小波沾染上富家子弟的坏毛病,多年来一直在他面前装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装穷?不错的效果?”我感觉又遇到了奇葩案例,不禁好奇起来。

原来,为了对小波实施穷养,邱先生一家三口仍住在60平方米的婚房里,家具陈旧,设施老化;夫妻俩谎称在汽车装饰店打工,月薪2000元左右,平时上下班开的车是店里送货的皮卡;小波从小过着穷孩子的生活,同季节衣服不超过3套,很少买新玩具,没有零花钱,压岁钱全部交给妈妈存起来,小学六年没有换过书包;夫妻俩从未带小波去外地旅游过,甚至刻意回避商场、游乐场、电影院等消费场所;如果小波在超市、地摊儿闹着要买玩具或零食,爸妈会以“没钱”“太贵了,买不起”等理由拒绝,任凭小波哭闹也不通融……“总之,我们为小波营造了一个适合他成长的环境。”邱先生不无得意地说。

我问:“那么,你们平时在家谈钱吗?”

“我们经常谈钱!”费女士兴奋地说,“我经常在吃饭的时候说青菜又涨价了,这个月饭钱吃紧,就少吃几次肉吧。如果小波问什么时候可以吃肉,我就说,你现在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毕业了赚大钱,爸妈就能跟着你吃肉了。”

邱先生说:“我也经常教育小波,爸妈上班赚钱很辛苦,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文化,只能靠卖力气赚钱,告诫他发奋苦读,将来改变家里的贫穷面貌。总之,我们不放过任何机会装穷,对小波进行励志教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希望小波早一点成熟,早一点争气。”

我问:“您说的效果不错,指的是什么?”

邱先生回答:“因为没有被小波拆穿啊!现在他还以为自己的学杂费是借来的呢!”

“但是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又算什么?”我大惑不解,“小波的心理健康状况难道不是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

贫穷思维作茧自缚

听到“心理健康”四个字,费女士的眼圈红了。她哽咽着说:“我早就怀疑装穷这个办法太毒,对小波未必是好事。我们小时候都饱受贫穷的煎熬,自卑得要命,好不容易熬出了头,为什么要让儿子再受这样的罪。再说,我们拼命赚钱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有富贵感,挺起腰杆做人吗?”

邱先生被妻子哭得心烦意乱,语无伦次地解释:“报纸上说‘富不过三代,网上说‘富养闺女穷养儿,微信上说‘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抵不过教育上的失败。其实我也想开好车,我也想带着儿子去青岛吃海鲜,我真的很想亲口告诉儿子他是富二代……”

费女士用眼神制止丈夫的牢骚,转头问我:“父母装穷,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我告诉费女士,父母装穷,其实是在向孩子灌输贫穷思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即使孩子如父母所愿,早早学会了节约、克制,变得比同龄人懂事,也要付出自我压抑的代价,后患无穷。父母装穷的弊端,具体如下:

1.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父母装穷,孩子会慢慢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家里没有钱,买不起好看的衣服和其他人都有的玩具,看着别人家孩子炫耀着自己的新玩具自然产生不如别人的想法,进而形成自卑心理,变得敏感而脆弱。

2.让孩子早熟。父母装穷,孩子可能会不再乱要东西,变得懂事,但父母不要高兴得太早,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和压抑,不再撒娇,做事情不喜欢麻烦别人,总是一个人死撑……早熟的孩子最让人心疼。

3.让孩子虚荣、自私。有的孩子知道自己家穷,于是更在乎金钱,也会更加在意别人的目光,不想让别人因父母的贫穷而瞧不起自己,甚至学会撒谎来掩盖贫穷的事实。同时,孩子可能不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因为知道分享了就不会有钱再买了。长久以往,孩子会变得虚荣和自私。

4.让孩子不会消费。如果孩子幼年时过分节俭,长大后不仅舍不得花錢,而且不懂得花钱的技巧,比如看到打折、便宜的东西就控制不住自己,不知道货比三家,更不懂得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

5.让孩子被金钱支配。如果父母常对孩子说,不听话就不给你买玩具,不这样做就不给你零花钱,这些话语限制着他,让他慢慢被金钱控制,最后,孩子可能会变得听话,却是在金钱的压迫之下的屈服,往后,孩子也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6.影响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有人说,富人会消费,懂投资,穷人擅守财,坐吃山空。这不是对穷人的调侃,而是在说贫穷思维如何限制人。不得不承认,孩子过分省钱,不懂长远之道,眼界变窄,格局被限制,思维被打上了贫穷的烙印,永远走不出这个怪圈。

7.扭曲孩子的金钱观。如果孩子幼年在经济上被严格管制,物质一直未能被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变得更加信仰金钱,金钱至上的观念会腐蚀孩子的心灵,扭曲孩子的金钱观,让孩子变得唯利是图,斤斤计较,很难获得真正的人生快乐。

“说穿了,”我总结道,“父母装穷,对孩子实施穷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与其说是用心良苦,不如说是作茧自缚。”

邱先生和费女士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金钱观要从小培养

沉默良久,邱先生自我解嘲道:“我们都是穷苦出身,难怪会有贫穷思维。”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我赞许道,“要想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必须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坦然面对曾经的贫穷。”我告诉邱先生,贫穷并不可耻,因为贫穷是许多原因造成的,其中有些原因是自己无法抗拒和改变的,任何歧视穷人的观念都是错误的,甚至是不道德的。“首先,你们不应该因为曾经的贫穷怪罪父母;其次,你们艰苦奋斗,改变贫穷面貌,并取得了成功,应该感到光荣。这么好的励志故事应该成为小波的榜样,为什么要藏着掖着?”我说。

费女士问:“如果我们告诉小波家里有钱,甚至比大多数同学都富有,他的内心就不会再自卑了吧?”

我说:“孩子的内心是自信还是自卑,是富贵还是贫瘠,并不完全由家里的经济条件所决定,而是由家长对待生活的态度所决定的。即使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如果过分地跟孩子强调金钱多么重要,多么来之不易,那么孩子的内心也是不能自信、富足起来的。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家长向孩子传达怎样的金钱观。”

邱先生忙问:“我正要请教,怎样的金钱观才算是正确的呢?”

我说:“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是一个大话题,建议您找更精通此道的专家了解。我只說一个段子,求共勉。孩子问:‘爸爸,我们有钱吗?美国爸爸回答:‘我有,你没有。你想有钱,要自己想办法赚。赚钱的方法,我可以教你。中国爸爸回答:‘我有的是钱。等你长大了,钱全是你的。两种不同的回答代表两种不同的金钱观,孩子也会因此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费女士问:“如果小波知道我家里不缺钱,向我要高级手机,我该怎么办?”

我说:“再说‘高级手机太贵,我们买不起之类的话,估计不管用了。那就坦诚地告诉他,高级手机我们买得起,但生活还有很多消费项目,所以要有预算,不列入预算的东西不能购买。至于能否列入下个月的消费预算,要看高级手机是否值得购买。这叫理智消费。”

邱先生说:“以后是否应该每个月给小波一点零花钱?多少合适?”

我说:“初中住校的男生,零花钱是一定要给的,至于多少,建议问问别的家长,或请教班主任,随大流即可。”

费女士问:“以前我们总对小波说:‘我们家穷,你只有通过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以后我们怎样激励他呢?”

我说:“以我的经验,用三句话替代效果最佳:第一,询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为什么?第二,询问孩子:‘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为你做什么?第三,告诉孩子,要劳逸结合,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支持长久的学习。”

类似的话语替换游戏我们做了足足半个小时,夫妻俩才鼓起了就家庭经济情况向小波摊牌的勇气。但我知道,无论他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多么充分,小波势必要迎接一场心理巨变。祝愿他顺利过渡!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金钱观小波自卑
赌博是如何毁掉人生的
构造Daubechies小波的一些注记
小波去噪算法研究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善用游戏的方式解决手足争端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论莎士比亚的商业观
巴尔扎克作品《人间喜剧》的金钱观探讨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青蛙历险